第1章 绪论 1
1.1 环境 1
1.1.1 环境的概念 1
1.1.2 环境要素及其属性 1
1.1.3 地球环境的构成 3
1.1.4 环境的功能 6
1.1.5 环境承载力 7
1.2 环境问题 8
1.2.1 环境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8
1.2.2 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11
1.3 环境保护 16
1.3.1 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16
1.3.2 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18
1.4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内涵 25
1.4.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25
1.4.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指标体系 29
1.4.3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34
复习与思考 41
第2章 生态学基础 42
2.1 生态学 42
2.1.1 生态学的概念 42
2.1.2 生态学的发展 42
2.2 生态系统 44
2.2.1 生态系统的概念 44
2.2.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44
2.2.3 生态系统的类型 47
2.2.4 生态系统的功能 49
2.3 生态破坏及其修复与重建 57
2.3.1 生态破坏的原因和类型 58
2.3.2 植被破坏的生态修复与重建 65
2.3.3 土壤退化的生态修复与重建 70
复习与思考 73
第3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74
3.1 自然资源概述 74
3.1.1 自然资源的定义 74
3.1.2 自然资源的分类 75
3.1.3 自然资源的属性 76
3.2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77
3.2.1 土地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77
3.2.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79
3.2.3 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82
3.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84
3.3.1 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84
3.3.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86
3.3.3 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88
3.4 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91
3.4.1 矿产资源的特点 91
3.4.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94
3.4.3 矿产资源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95
复习与思考 97
第4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98
4.1 大气污染概述 98
4.1.1 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大气污染源 98
4.1.2 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100
4.2 大气污染的源头控制 104
4.3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106
4.3.1 颗粒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106
4.3.2 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112
4.3.3 汽车排气净化技术 117
复习与思考 120
第5章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121
5.1 水体污染概述 121
5.1.1 水体污染的定义和水体污染源 121
5.1.2 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123
5.2 源头控制 127
5.2.1 清洁生产 127
5.2.2 节水 127
5.3 水体污染源控制工程技术 129
5.3.1 污水处理方法 129
5.3.2 污泥处理 156
5.3.3 污水处理系统 159
复习与思考 162
第6章 固体废物污染及其防治 163
6.1 固体废物概述 163
6.1.1 固体废物的分类、来源及特性 163
6.1.2 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 165
6.2 固体废物的管理原则 167
6.3 固体废物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170
6.3.1 固体废物减量化对策与措施 170
6.3.2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172
6.3.3 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175
6.3.4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简介 178
复习与思考 181
第7章 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182
7.1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182
7.1.1 声音与噪声 182
7.1.2 噪声的主要特征及其来源 182
7.1.3 噪声污染的危害 184
7.1.4 噪声污染综合防治 187
7.2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 194
7.2.1 电磁辐射源及其危害 195
7.2.2 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 197
7.3 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 200
7.3.1 放射性污染源 200
7.3.2 放射性对人类的危害 202
7.3.3 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203
复习与思考 204
第8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 206
8.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206
8.1.1 环境规划的含义 206
8.1.2 环境管理的定义 207
8.1.3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209
8.1.4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任务和作用 210
8.2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手段 212
8.2.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 212
8.2.2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手段 214
8.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 216
8.3.1 环境规划的内容 216
8.3.2 环境管理的内容 223
复习与思考 224
第9章 环境法治 225
9.1 环境法及其功能与地位 225
9.1.1 环境法的定义 225
9.1.2 环境法的功能与地位 226
9.2 环境法的体系与实施 227
9.2.1 环境法体系的概念 227
9.2.2 我国环境法体系的构成 227
9.2.3 环境法的实施 233
9.3 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制度 234
9.3.1 环境规划法律制度 234
9.3.2 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235
9.4 环境法律责任 241
9.4.1 环境法律责任的概念 241
9.4.2 环境法律责任的种类 241
复习与思考 244
第10章 环境伦理观 246
10.1 环境伦理观的由来与发展 246
10.1.1 环境伦理观的产生 246
10.1.2 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 248
10.1.3 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代表性观点 249
10.2 环境伦理学的内容 249
10.2.1 环境伦理学的定义 249
10.2.2 环境伦理学的主要内容 250
10.2.3 学习和研究环境伦理学的意义 257
10.3 环境伦理观与人类行为方式 259
10.3.1 环境伦理对决策者行为的影响 259
10.3.2 环境伦理观对企业家行为的影响 266
10.3.3 环境伦理观对公众行为的影响 269
复习与思考 270
第11章 清洁生产 271
11.1 清洁生产的产生与发展 271
11.1.1 清洁生产的产生 271
11.1.2 清洁生产的发展 272
11.2 清洁生产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278
11.2.1 清洁生产的概念 278
11.2.2 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280
11.3 清洁生产审核 281
11.3.1 清洁生产审核概述 281
11.3.2 清洁生产审核的工作程序 286
11.4 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 293
11.4.1 清洁生产实施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293
11.4.2 清洁生产实施的政策法规保障 302
复习与思考 309
第12章 循环经济 310
12.1 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310
12.1.1 循环经济的产生 310
12.1.2 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 311
12.1.3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312
12.2 循环经济的内涵和主要原则 313
12.2.1 循环经济的定义 313
12.2.2 循环经济的内涵 314
12.2.3 循环经济的技术特征 316
12.2.4 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 316
12.3 循环经济的实施 319
12.3.1 实施循环经济的框架 319
12.3.2 实施循环经济的支持体系 323
12.4 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326
12.4.1 研究探索阶段 326
12.4.2 全面推动、实施阶段 327
复习与思考 329
参考文献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