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佛学大纲 539
第二章 中国佛学 特质在禅 549
第一节 略叙因缘 549
一 梵僧的化风 551
二 华士之时尚 552
第二节 依教修心禅 554
一 安般禅 554
二 五门禅 556
三 念佛禅 557
四 实相禅 560
第三节 悟心成佛禅 565
一 超教之顿悟 566
二 达摩与慧可 569
三 僧灿至弘忍 575
四 慧能之师资 582
第四节 超佛祖师禅 588
一 行思与怀让 589
二 希迁与道一 594
三 百丈与道药 597
四 云龙与黄沩 607
第五节 越祖分灯禅 617
一 沩仰之邃密 618
二 临济之陡彻 622
三 洞曹之回互 630
四 云门与法眼 636
第六节 宋元明清禅 646
一 公案之拈颂 649
二 话头之疑参 652
三 禅浄之合修 654
四 宗教之和会 656
五 空默之观照 660
六 语录之纂研 662
七 坐跑之兼运 666
八 僧俗之常套 668
九 仙道之旁附 671
十 儒理之推演 673
第三章 禅观行演为台贤教 679
第一节 绪言 679
一 贤首学与天台学名义之审定 679
二 台贤为中国特创之佛学 680
三 台贤皆以禅为源 681
第二节 实相禅布为天台教 682
一 天台学之根据 682
二 天台学之先河 683
三 天台学之成立 684
甲 慧文慧思之创发 684
乙 智者之完成 687
四 天台学之演变 691
甲 荆溪与法相华严及禅之对抗 691
乙 宋代山内山外与华严及禅之辨 692
丙 蕅益援禅法相入天台 693
五 天台学之述要 693
六 天台学与禅律浄密之关系 695
第三节 如来禅演出贤首教 697
一 贤首学之根据 697
二 贤首学之先河 697
三 贤首学之成立 699
甲 杜顺之法界三观及十玄 699
乙 智俨之六相五教 700
丙 贤首之三时十宗 700
四 贤首学之演变 703
甲 慧苑之刊定 704
乙 清凉之恢宏 704
丙 圭峯之敛削 705
丁 宋以来之衰落 705
戊 明清来与天台之对抗 705
五 贤首学之述要 706
六 贤首学与禅律浄密之关系 708
第四节 贤首学与天台学之比较 709
一 五教与化法四教 709
二 十仪与化仪四教 710
三 三时与五时 711
四 同别圆与兼纯圆 712
第五节 结论 713
第四章 禅台贤流归浄土行 715
第一节 依教律修禅之浄 715
一 无量佛刹 716
二 弥勒内院 717
三 弥陀浄土 718
第二节 尊教律别禅之浄 720
第三节 透禅融教律之浄 730
一 禅宗之浄 731
二 台教之浄 738
三 贤教之浄 743
第四节 夺禅超教律之浄 746
一 泛源 747
二 切因 748
三 硕果 750
四 转流 752
第五章 中国佛学之重建 754
第一节 略指所依 754
第二节 教史概观 754
第三节 博究融汇 756
第四节 综摄重建 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