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用证是什么 1
第一节 信用证功能 1
一、象征性交货意味着控货 4
二、控货意味着反担保 8
三、信用证=托收+保函吗? 10
第二节 直接代理还是间接代理 13
第三节 单据交易还是凭单付款 17
一、承付、代理承付和代理议付 20
二、信用证转让下第二受益人的收款有保障吗? 25
三、信用证转让的实质 30
第四节 信用证承诺 31
一、付款的同意标准 35
二、付款的现金标准 38
三、付款终局性与追索权 42
第五节 信用证前景 46
一、跨国B2B第三方支付对信用证的可能冲击 50
二、国内信用证是信用证的又一种变形 52
第二章 信用证运作机制 57
第一节 信用证承诺的确定性与不可撤销性 57
不可撤销信用证的可撤销条款 63
第二节 信用证运作的独立抽象性及表面相符原则 69
一、基石作用 73
二、银行可以在申请人同意付款下不审单直接付款吗? 78
三、华夏银行审单义务案始末 81
四、欺诈下银行审单免责 85
五、无欺诈下银行审单还免责吗? 88
六、案件以外的银行审单义务 90
七、表面相符原则 92
八、表面相符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 98
第三节 信用证运作的两个框架 101
一、UCP与法律 104
二、拒付与抗辩 106
三、信用证下汇票的价值 109
第四节 信用证运作的欺诈问题及止付原则 111
一、诚信与欺诈 115
二、欺诈下的信用证运作机制 118
三、信用证下单据的正当持单人 122
四、信用证下汇票的正当持票人 125
五、宁波仓单信用证套现欺诈案始末 127
六、再说信用证下的汇票 130
七、信用证下账款的正当受让人 132
八、欺诈下误付款与开证行付款的终局性 136
九、广义的信用证欺诈 139
第五节 信用证运作的短路问题及短路原则 141
一、不符点交单还适用短路向买方要求付款吗? 146
二、根本违约才会阻止短路 149
三、短路反对者在英国 152
四、短路反对者在国内 155
五、短路问题在美国 158
第六节 信用证运作的止付原则和短路原则的价值及思想源头 163
第七节 信用证的法律定性 166
一、间接代理下独立承诺说 169
二、行纪合同说——一种似是而非的类“代理合同说” 173
第三章 信用证融资产品的法律定性和风险特征 177
第一节 信用证融资的流程性 178
第二节 信用证融资的自偿性 181
一、提单的货权性与可转让性 184
二、提单“无单放货”条款的国际商会意见点评 188
三、提单的停运权 190
四、提货担保 194
五、提货担保下双倍保证金的风险 197
六、货代提单是提单吗? 199
第三节 信用证与银行承兑汇票 203
一、担保与保险异曲而同工 206
二、保兑是开立一个平行的信用证 209
第四节 打包贷款视同流动资金贷款 213
第五节 出口押汇 215
一、出口押汇与出口议付互相转化 219
二、出口押汇与出口议付互相转化的临界点 221
三、出口议付,谁说了算? 223
第六节 出口贴现与福费廷 226
福费廷下银行信用的价值 228
第七节 进口押汇 230
一、进口押汇中信托收据的性质 234
二、假远期信用证≈真远期信用证+福费廷融资 238
三、远期信用证不同阶段的风险不同 240
第八节 从表内融资到表外融资 243
第九节 从债权融资到资产融资 245
第四章 人民币跨境信用证融资产品组合设计实务 251
第一节 2011年3月1日,开题的话 251
第二节 2011年3月1日,为什么选择这一个话题? 252
2011年3月2日,设计贸易融资产品,必须了解经济资本利润率 253
2011年3月3日,贸易融资产品的风险系数为什么很重要? 253
2011年3月4日,再说银行承兑汇票与信用证的风险系数 255
2011年3月5日,再说银行承兑汇票与信用证,功能有别 256
2011年3月6日,国内信用证异常火爆,原因在哪? 257
2011年3月7日,为什么说国内信用证的魅力极具魔幻? 258
2011年3月8日,远期信用证承兑前后的风险,一样吗? 259
2011年3月9日,信用证的经济资本占用系数,不同银行为什么不一样? 260
2011年3月10日,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观察 261
第三节 2011年3月11日,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风雨历程 262
2011年3月12日,大幕刚刚拉开 264
2011年3月13 日,启动需要特别的动力 265
2011年3月14日,非价格变量与价格变量的成效不同 266
2011年3月15日,二次汇改是一针鸡血 267
第四节 2011年3月16日,人民币“稳汇赢”标准组合 268
2011年3月17日,四方共赢 269
2011年3月18日,二次汇改,更是一场国际广告 270
2011年3月19日,平滑过渡 271
2011年3月20日,银行的风险 272
2011年3月21日,未雨绸缪还是杞人忧天? 273
2011年3月22日,为了套现还是为了套利? 274
20113月23日,一步到位还是一波三折? 275
2011年3月24日,巧妙设计还是多此一举? 276
2011年3月25日,最大的缺陷是明显抬高进口企业资产负债率 277
第五节 2011年3月26日,变种1:人民币跨境托收+保函 279
第六节 2011年3月27日,变种2:部分人民币保证金 280
第七节 2011年3月28日,变种3:远期付款背景 282
第八节 2011年3月29日,变种4:红条款信用证 283
第九节 2011年3月30日,变种5:即期外汇买卖 284
第十节 2011年3月31日,变种6:进口押汇代付 285
2011年4月1日,进口商境外购汇,允许吗? 286
2011年4月2日,人民币的计价功能与结算功能,可分可合 287
第十一节 2011年4月3日,变种7:出口背景 289
第十二节 2011年4月4日,变种8:跨境人民币内保外贷 290
第十三节 2011年4月5日,外币“稳汇赢”标准组合 291
2011年4月6日,短债指标是个稀缺资源 292
2011年4月7日,进口托收保付—出口贴现组合 294
2011年4月8日,为什么说进口托收保付加签不是融资性担保? 295
2011年4月9日,从保付加签到付款保函 296
2011年4月10日,进口托收保付—代理行假远期融资组合 298
2011年4月11日,特别的价值 299
2011年4月12日,DF与NDF 300
2011年4月13日,猫捉老鼠 301
2011年4月14日,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302
第十四节 2011年4月15日,总回顾:一个指标和五个理念 303
第十五节 2011年4月15日,结束的话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