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童年的梦 2
第一节 一粒美丽的种子 2
第二节 起跑“长征” 6
第三节 “累死也要让四弟读书” 10
第四节 日落雪峰山 12
第五节 别了,家乡! 16
第六节 走近范仲淹 19
第二章 亲历战火 22
第一节 战火中一片树叶 22
第二节 流浪山东 26
第三节 大哥之“子” 29
第四节 “阿蛮”的人生转折 33
第五节 解放军横扫山东 36
第三章 跨越海峡 42
第一节 大难不死 42
第二节 遗族学校最后一名学生 47
第三节 四顾茫茫,回头无岸 52
第四节 跨越海峡 55
第四章 宝岛台湾 60
第一节 不是生存,就是毁灭 60
第二节 台湾“72烈士” 63
第三节 台湾校园的那些人和事 67
第四节 翱翔蓝天 70
第五节 有志者事竟成 73
第六节 大学生活 77
第五章 见证历史 82
第一节 为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开道 82
第二节 为陈立夫回台湾保驾护航 85
第三节 台湾土改的启示 88
第四节 有缘千里来相会 97
第五节 遥望星空 101
第六节 梦想的泪珠 105
第六章 美国梦 110
第一节 基隆:终点与起点 110
第二节 来到美国 114
第三节 哈佛燕京图书馆 117
第四节 一天三份工,奋斗是一切 124
第五节 留学生涯 127
第六节 牵手百年姻缘 130
第七章 投身教育 134
第一节 决不轻言放弃 134
第二节 科研学术能力是根本 140
第三节 “学生的成才是我最大的骄傲” 144
第四节 耶鲁大学访问学者 149
第五节 经济学大师托宾 152
第六节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乐也 156
第七节 创新!创新! 161
第八章 异军突起 166
第一节 超越自己 166
第二节 人生奇迹 174
第三节 商学院崛起 178
第四节 遭遇滑铁卢 181
第五节 录音机之战 187
第六节 负重前行,是为勇者 195
第七节 荣誉之巅 199
第八节 幸福的家庭 203
第九章 梦中雪峰山 208
第一节 家书抵万金 208
第二节 回归故里 211
第三节 这顿饭,等待了30年 214
第四节 不到长城非好汉 220
第五节 萧家的“教育部长” 223
第六节 一片冰心在玉壶 233
第七节 造福家乡 238
第十章 百年树人 242
第一节 中国教育向美国学什么? 242
第二节 人才决定国家命运 248
第三节 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启蒙者 252
第四节 空中旅行,巡回讲学 258
第五节 艰难的实验,创办黄河大学 260
第十一章 新公车上书 266
第一节 祖国在心中 266
第二节 身居海外,心忧故里 270
第三节 国有企业民营化 274
第十二章 科技报国 278
第一节 华丽转身:世界纳米技术的开拓者 278
第二节 巧夺天工的表面工程 284
第三节 纳米技术在中国初试啼声 287
第四节 中国钢铁事业的加速器 291
第五节 情义无价 294
第十三章 中国的“天使基金” 298
第一节 相识相知大上海 298
第二节 改革攻坚战拉开序幕 300
第三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03
第四节 献计中南海 306
第五节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309
第十四章 强国富民之道 314
第一节 民以食为天,从奶牛产业抓起 314
第二节 杨向中的汇报 318
第三节 中国奶业生物工程研究发展中心 321
第四节 建议组建“国际再生生物医学研究所” 325
第五节 “如果我们的建议在祖国有实效,我死而无憾!” 330
第十五章 经贸发展 334
第一节 焦炭飘洋过海 334
第二节 晋商文化的代表 340
第三节 中美合则共赢 343
第四节 美国总统的感谢信 346
第十六章 文化推手 350
第一节 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促进世界和平 350
第二节 洛克菲勒基金会顾问 353
第三节 《新闻周刊》:《自然》杂志发出了什么声音? 357
第四节 沈从文和张家姐妹 360
第五节 忘年交萧三 363
第六节 年轻一代的知己 366
第七节 推动中美文化交流 368
第十七章 永远的中国心 374
第一节 传播和平火种的使者 374
第二节 “为了两岸和平统一,我什么都敢说” 378
第三节 陈立夫:我的心愿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381
第四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