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政治 世界工厂劳资关系转型的新视角》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建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9768617
  • 页数:2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为:近年来新工人抗争浪潮的兴起,以及行动方式、诉求的变化,预示着中国劳资关系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转型趋势。本研究致力于从工人日常生活经历的变迁中寻求其抗争政治转变和劳资关系转型的动力。

第一章 导论 1

一 新工人:从治理的对象到变革的力量 1

二 变化的抗争政治 2

(一)与“日”俱增 3

(二)守卫底线 4

(三)毕其功于一役 5

(四)反叛工业帝国 5

(五)迷思:工人抗争政治的走向及其形成动力 6

三 新工人团结的谜题:基于经典理论的重新审视 7

(一)自在到自为:阶级形成的宏大叙事 7

(二)劳工的力量:从结构利益到结构力量 8

(三)国家的规制:从代言阶级到操纵阶级 9

(四)生产的政治:从生产关系到生产中的关系 11

(五)社会—文化的构建:从工厂影响社会到社会影响工厂 13

四 重拾工人的社会生活 15

(一)民国工人的启示 15

(二)重新挖掘社会生活之于新工人团结的潜力 16

五 生活形态:分析维度与政治效果 20

(一)分析维度 20

(二)生活形态与集体抗争类型 26

六 资料与方法 29

七 篇章结构 34

第二章 新工人生活经历的变迁 36

一 代际变化:生活方式与集体倾向 37

(一)代际与生活方式的转变 37

(二)代际与集体倾向 44

二 城市生活经历的变化:基于同期群的考察 49

(一)生活方式的变化 49

(二)信息视野与集体倾向的变化 51

三 结论 53

第三章 老一代工人的生活经历与生计压力 55

一 原子化的底线型抗争 57

(一)从生产到生活 58

(二)集体抗争过程 62

(三)尾声 67

(四)小结 68

二 地缘—同事关系为基础的底线型抗争 69

(一)从生产到生活 69

(二)集体抗争过程 74

(三)尾声 85

(四)小结 85

三 认同的边界:地缘团结模式的比较 87

(一)表益厂:分裂的团结 87

(二)广泛的团结与分裂的团结:两厂抗争模式比较 98

四 老一代工人的生活政治 101

第四章 开启新的抗议模式 104

一 同事—同学关系为基础的增长型抗争 106

(一)从生产到生活 106

(二)非正式抵抗 116

(三)离职趋势 119

(四)团结的文化 121

(五)集体抗争过程 125

(六)尾声 157

二 代际与团结文化:汽新厂与汽瑞厂的比较 160

(一)类似的生产安排与不一样的生活形态 160

(二)汽瑞厂的集体抗争过程简述 161

(三)汽新厂与汽瑞厂团结模式的比较 164

三 生活与抗争政治的转型 166

第五章 抗争行动的团结限制与暴力转向 169

一 原子化的底线/增长型抗争 170

(一)从生产到生活 171

(二)集体抗争过程 173

(三)尾声 177

(四)小结 178

二 群体性骚乱 179

(一)从生产到生活 180

(二)集体抗争 182

(三)尾声 184

(四)小结 184

三 新生代工人的集体抗争模式及其未来走向 185

第六章 从生活经历挖掘劳资关系转型的动力 188

一 生活经历变迁与集体倾向的变化 189

(一)生产与生活体验的再造 189

(二)经济与制度诉求的提升 192

(三)身份与群体认同的转变 194

(四)实用主义团结文化的形成 197

二 生活经历变迁与集体抗争动员资源的形成 206

(一)团结纽带的转变与艰难发育 207

(二)互联网动员的迅速发展 209

(三)集体行动中的生活烙印及其开放性 215

三 生活形态的系统性根源 217

四 工人抗争与世界工厂劳资关系的转型 218

五 讨论:形成中的“生活政治” 222

(一)内迁、区域性劳动力市场构成、社区生活形态与抗争政治 222

(二)工业化经历与工人抗争政治的演变 223

(三)非正式用工、生活形态与抗争政治 224

(四)产业组织方式、关系形态与抗争政治 224

(五)社会生活、团结形态与对基层工会控制权的争夺 225

(六)留守经历、新生代工人与农民工生产体制的系统性危机 225

参考文献 228

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