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欧洲战争 3
联合规划的起源 5
关于北非问题的决议及影响 12
开辟第二战场的辩论及参谋长联席会议重组 16
准备“霸王”行动 20
战时同苏联的合作 23
第2章 亚洲太平洋战争及战后规划的开端 31
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与指挥 31
中国—缅甸—印度战区 36
战后规划开始 43
结束对日作战 49
原子时代的开端 53
第3章 和平时期的挑战 63
国防政策转型 65
重组与改革 69
战争计划、预算案和1948年“三月危机” 75
1950财年国防预算案 84
战略轰炸之争 90
第4章 冷战的军事化 101
促成变革的诸多压力 101
研制氢弹决定与NSC 68号文件 104
朝鲜战争的爆发 109
仁川登陆战 113
政策变化 116
中国干预的影响 119
麦克阿瑟的解职 122
欧洲——再次成为首要战略地区 125
第5章 艾森豪威尔和“新面貌”战略 137
1953年的重组 138
结束朝鲜战争 142
冷战的新战略 146
“新面貌”战略的检验:印度支那 153
台湾海峡的对峙 157
在欧洲的“新方法” 160
北约的常规态势 165
遏制军备竞赛 168
第6章 转变与延续 177
导弹项目的发展 178
《盖瑟报告》 182
“导弹差距”与弹道导弹防御争议 185
重组与改革:1958—1960年 190
中东防卫 197
古巴、卡斯特罗及共产主义 205
柏林危机 208
第7章 肯尼迪总统在危机期间的执政 215
猪湾事件 218
被围困下的柏林 222
老挝 228
古巴导弹危机的起因 233
在古巴“摊牌” 239
后续:禁止核试验 244
第8章 麦克纳马拉时代 251
麦克纳马拉体系 252
重新配置战略力量态势 254
北约和灵活反应策略 259
“天弩”(SKYBOLT)导弹事件 261
多边核力量的消亡 264
北约的新战略:“MC 143” 268
关于限制损害的辩论 271
“哨兵”反导系统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缘起 279
第9章 越南:开战 285
美国参与越战的根本原因 285
通向“美国的战争”之路 290
东京湾事件及其后果 293
陷入困境 304
第10章 越南:撤退与撤军 315
僵持不下的局面 315
春节攻势及后果 321
尼克松、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政策制定过程 325
逐步结束战争 329
回归空中力量 335
圣诞节轰炸行动 338
资产负债表 341
第11章 缓和政策 347
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SALT Ⅰ) 348
支援大西洋联盟 356
中国:准同盟 361
深化参与中东冲突 367
第12章 探求战略性稳定 379
和平时期的“总兵力” 379
战略威慑力量现代化 381
修订目标瞄准学说 386
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开始 391
海参崴首脑会议 395
顿足不前 399
第13章 重回对抗 407
卡特与参谋长联席会议 408
战略部队和PD-59 411
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 415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和中程核力量(INF)的争论 419
危机之弧 422
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SANDINISTAS)起义 426
组建快速部署部队 428
伊朗人质解救任务 430
第14章 里根扩军 437
里根和军事 437
军队与预算 442
军事实力和外交政策 446
技术承诺:战略防御计划 450
军备控制:一项新议程 457
第15章 新型友好关系的建立 465
有关参谋长联席会议重组的辩论 465
1986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重组法案 470
北约复兴 473
戈尔巴乔夫的影响 476
恐怖主义和与利比亚的冲突 479
决战中美洲 482
紧张的波斯湾局势 484
挚诚意志行动 486
第16章 冷战结束 493
政策变革 493
鲍威尔作为主席对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影响 496
基本兵力计划 500
在巴拿马的行动 505
欧洲常规武装力量协议 510
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会谈及其结果 512
第17章 沙漠风暴 521
科威特危机的根源 521
构建美国反应 524
行动规划拉开序幕 527
通向战争之路 532
最终计划和准备 536
解放科威特:空中鏖战 540
第四阶段:地面作战 543
战后阶段 546
第18章 结论 553
术语 564
索引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