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力衰竭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4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开滋,田野,肖传实,葛均波,郭航远,王江,程晓曙,杨波主编;陈灏珠,杨宝峰,祝善俊,徐成斌主审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35782083
  • 页数:17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6篇72章,涵盖心力衰竭概念、演变过程及现代观点,心力衰竭的分类、诊断标准和诊断程序以及实验室检查和各种辅助检查,心力衰竭治疗目的和策略,各种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及其针对性和个体化治疗,心力衰竭恢复期的运动锻炼和康复疗法,心力衰竭的预防、预后问题。

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及功能 3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的构成 3

第二节 血液循环 12

第三节 心肌和平滑肌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23

第四节 心脏传导系统和电生理 31

第五节 心脏泵血功能和代偿机制 44

第二章 心力衰竭的概念和历史演进 55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概念 55

第二节 心力衰竭概念的演变 57

第三节 对心力衰竭认识的历史回顾 58

第三章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65

第一节 定义与分类 65

第二节 三间分布特征 66

第三节 流行概况 68

第四节 基础疾病与危险因素 77

第五节 预防策略和措施 81

第四章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85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分类和分期 85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代偿反应 87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90

第四节 心力衰竭临床与病理生理基础 96

第五节 心力衰竭防治与病理生理基础 99

第五章 心力衰竭的神经-体液机制 102

第一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心力衰竭 102

第二节 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与心力衰竭 106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与心力衰竭 111

第六章 心力衰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118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信号通路 118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心脏结构和功能重塑 127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炎性机制 135

第七章 心力衰竭的代谢机制 149

第一节 正常心肌底物代谢 149

第二节 心肌能量代谢的分子调控 152

第三节 衰竭心肌的代谢重塑 160

第八章 心力衰竭的炎症因子激活机制 168

第一节 炎症介质的来源 168

第二节 促炎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和相应受体 169

第三节 炎症介质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和机制 173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抗炎治疗策略 176

第九章 心力衰竭的内质网应激机制 180

第一节 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及其信号途径 180

第二节 内质网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184

第三节 内质网应激与心力衰竭 187

第十章 心力衰竭与其他相关因素 195

第一节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心力衰竭 195

第二节 精氨酸加压素与心力衰竭 200

第三节 脑钠肽与心力衰竭 202

第四节 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心力衰竭 209

第五节 内皮素与心力衰竭 212

第六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力衰竭 216

第七节 高尿酸与心力衰竭 218

第八节 胆红素与心力衰竭 221

第九节 微循环与心力衰竭 224

第十节 自由基、活性氧与心力衰竭 237

第十一节 肿瘤坏死因子与心力衰竭 246

第十二节 电解质紊乱与心力衰竭 249

第十三节 时间生物学与心力衰竭 255

第十四节 心力衰竭与电重构 269

第十一章 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与心力衰竭 295

第一节 人类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295

第二节 人类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应用 296

第三节 人类基因组与心力衰竭 298

第四节 表观遗传学与心力衰竭 301

第十二章 miRNA与心力衰竭 304

第一节 miRNA概述 304

第二节 miRNA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307

第三节 miRNA对心力衰竭存在反馈调节 314

第四节 miRNA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315

第五节 miRNA在心力衰竭治疗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319

第十三章 心力衰竭与呼吸系统疾病 324

第一节 与心脏相关的呼吸系统正常生理学 324

第二节 左心衰对肺功能的影响 326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与心力衰竭的相互影响 329

第十四章 心力衰竭的病理学 332

第一节 心脏重塑时病理改变 332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发性疾病 340

第三节 心力衰竭时各受累脏器的病理学改变 346

第二篇 诊断学 353

第十五章 心力衰竭的分类与心力衰竭程度的评定 353

第一节 心力衰竭、心肌衰竭与循环衰竭的区分 353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 354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功能程度评定 356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阶段划分及其临床意义 362

第十六章 急性心力衰竭 364

第一节 急性左心衰 364

第二节 急性右心衰 372

第三节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377

第十七章 慢性心力衰竭 385

第一节 收缩性心力衰竭 385

第二节 舒张性心力衰竭 392

第十八章 难治性心力衰竭 402

第一节 诊断的先决条件和诊断标准 402

第二节 治疗策略与具体措施 403

第十九章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 414

第一节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414

第二节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的新观念 416

第二十章 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检查 420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常规检查 420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生化检查 421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检查 422

第二十一章 心力衰竭的辅助检查 430

第一节 心电学检查 430

第二节 6分钟步行试验 433

第三节 心肺运动试验 440

第四节 X线检查 444

第五节 CT和磁共振检查 458

第六节 超声学检查 467

第七节 核医学检查 476

第八节 阻抗血流图检查 488

第九节 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测 493

第十节 心肌活力检查 498

第二十二章 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 505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一般鉴别 505

第二节 左心衰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506

第三节 右心衰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507

第三篇 治疗学 511

第二十三章 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和策略 511

第一节 根据心力衰竭的分期和分级制定治疗目的和策略 511

第二节 根据心力衰竭的病因决定治疗目标和选择策略 515

第三节 根据心力衰竭的分类选择治疗策略 516

第四节 心力衰竭合并其他疾病的治疗策略 517

第二十四章 病因治疗与一般治疗 522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治疗 522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 525

第二十五章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528

第一节 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 528

第二节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 536

第三节 利尿药 547

第四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555

第五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561

第六节 醛固酮受体拮抗药 570

第七节 血管活性药 576

第八节 β受体阻滞药 592

第九节 钙通道阻滞药 598

第十节 他汀类药物 603

第十一节 胺碘酮类药物 608

第十二节 心肌代谢类药物 617

第十三节 激素类药物 624

第十四节 抗凝血药与抗血小板聚集药 634

第十五节 其他药物 644

第十六节 联合用药 654

第二十六章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672

第一节 左心室辅助装置 672

第二节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680

第三节 无创正压通气 686

第四节 无创伤性体外反搏 694

第五节 心脏收缩调节器 701

第六节 迷走神经刺激 707

第七节 去肾神经术 715

第八节 介入治疗 721

第九节 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 734

第十节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750

第十一节 干细胞治疗 760

第十二节 基因治疗 785

第十三节 血液净化治疗 794

第二十七章 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 826

第一节 心肌血运重建术 826

第二节 动力性心肌成形术 830

第三节 左心室减容术 835

第四节 体外膜氧合器 838

第五节 全人工心脏 843

第六节 心脏移植术 851

第二十八章 心力衰竭的中医辨治 861

第二十九章 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869

第四篇 疾病学 881

第三十章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 881

第三十一章 冠心病与心力衰竭 894

第三十二章 心肌炎与心力衰竭 903

第三十三章 心肌病与心力衰竭 912

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 912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 929

第三节 限制型心肌病 951

第四节 心室肌致密化不全 962

第五节 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 980

第六节 应激性心肌病 997

第七节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1009

第三十四章 心包疾病与心力衰竭 1020

第三十五章 心脏瓣膜病与心力衰竭 1027

第三十六章 先天性(或结构性)心脏病与心力衰竭 1041

第三十七章 肺动脉高压与心力衰竭 1054

第三十八章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与心力衰竭 1082

第三十九章 肺源性心脏病与心力衰竭 1093

第四十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力衰竭 1105

第四十一章 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 1119

第一节 心房颤动 1119

第二节 室性心律失常 1128

第三节 心率管理策略 1131

第四十二章 克山病与心力衰竭 1140

第四十三章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心力衰竭 1148

第四十四章 高排出量型心力衰竭 1154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1154

第二节 贫血性心脏病 1159

第三节 嗜铬细胞瘤 1163

第四节 脚气病性心脏病 1167

第五节 动静脉瘘 1170

第四十五章 内分泌疾病与心力衰竭 1174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 1174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 1180

第三节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1184

第四节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1187

第五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190

第六节 库欣综合征 1194

第七节 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 1200

第八节 痛风 1204

第四十六章 代谢性疾病与心力衰竭 1214

第一节 糖尿病性心脏病 1214

第二节 代谢综合征 1228

第三节 肥胖性心脏病 1234

第四节 血色病性心脏病 1238

第四十七章 肾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 1242

第四十八章 肝功能损害与心力衰竭 1248

第四十九章 高原性心脏病与心力衰竭 1254

第五十章 风湿性疾病与心力衰竭 1261

第一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1261

第二节 疣状心内膜炎 1271

第三节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1273

第四节 类风湿关节炎 1277

第五节 其他风湿性疾病 1284

第五十一章 浸润性心肌病与心力衰竭 1291

第一节 淀粉样变性心肌病 1291

第二节 黏多糖病症性心肌病 1300

第三节 心脏脂质沉积症 1303

第四节 草盐酸沉积症 1303

第五节 脑苷脂沉积症 1304

第六节 结节病性心肌病 1306

第五十二章 心内膜疾病与心力衰竭 1313

第一节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1313

第二节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 1319

第三节 L?ffler心内膜炎综合征 1321

第四节 Becker综合征 1323

第五十三章 神经肌内疾病与心力衰竭 1325

第一节 Friedreich共济失调 1325

第二节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1326

第三节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1333

第四节 Barth综合征 1335

第五十四章 药源性心肌病与心力衰竭 1340

第一节 非肿瘤药物性心肌病 1340

第二节 肿瘤药物性心肌病 1348

第五十五章 放射病与心力衰竭 1357

第五十六章 少见疾病与心力衰竭 1362

第一节 特发性心脏肥大综合征 1362

第二节 酒精性心肌病 1362

第三节 酒精性心脏肥大-肺气肿综合征 1372

第四节 啤酒-钴综合征 1372

第五节 白塞病 1373

第六节 Wegener肉芽肿性心肌病 1375

第七节 弹性假黄瘤 1376

第八节 肉毒碱性心肌病 1378

第九节 胶稠性黏液性病 1379

第十节 Refsum综合征 1379

第十一节 低T3综合征 1382

第十二节 Bernheim综合征 1383

第十三节 Cogan综合征 1383

第十四节 Weber-Christian综合征 1384

第五十七章 染色体病与心力衰竭 1387

第五十八章 单基因遗传病与心力衰竭 1393

第五十九章 线粒体疾病与心力衰竭 1407

第一节 线粒体心肌病 1407

第二节 Kearns-Sayre综合征 1416

第六十章 小儿心力衰竭 1428

第六十一章 老年人心力衰竭 1440

第六十二章 女性心力衰竭 1451

第六十三章 围生期心脏病与心力衰竭 1458

第六十四章 抑郁症与心力衰竭 1474

第六十五章 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1479

第五篇 康复学 1501

第六十六章 心力衰竭患者恢复期运动锻炼和康复疗法 1501

第六十七章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1507

第六十八章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1514

第六十九章 慢性心力衰竭的院外疾病管理 1529

第七十章 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处理和临终关怀 1536

第六篇 预防学 1549

第七十一章 心力衰竭的预后 1549

第七十二章 心力衰竭的预防 1557

附录 1581

附录Ⅰ 国内外心力衰竭临床研究汇总 1581

附录Ⅱ 国内外大学会发布的最新心力衰竭诊治指南 1659

附录Ⅲ 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 1721

附录Ⅳ 国内心力衰竭专/译著汇览 1724

附录Ⅴ 常用英文缩略语汇成 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