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秘书省(监)研究 9
第一章 三国秘书监及其藏书研究 9
一 曹魏秘书监 9
(一)曹魏国家藏书背景 9
(二)曹魏秘书监职官 14
(三)曹魏秘书监藏书 21
二 蜀汉秘书监 25
(一)蜀汉的政权特点 25
(二)蜀汉内图书事宜 26
三 东吴秘书监 28
第二章 两晋秘书监及其藏书研究 30
一 两晋国家藏书的社会背景 32
(一)政治制度 32
(二)经济发展 33
(三)文化思想 34
(四)科技进步 36
(五)图书形制的变革 38
二 两晋秘书监官制研究 39
(一)官制建立 39
(二)秘书监任职者考证 40
三 两晋秘书监藏书研究 55
(一)秘书监图书收藏范围 55
(二)晋秘书监藏书来源 58
(三)晋秘书监典藏制度 66
(四)晋秘书监图书整理活动 68
(五)晋秘书监图书利用 72
第三章 南朝秘书省及其藏书研究 74
一 南朝国家藏书的社会背景 75
(一)经济因素 75
(二)文化因素 76
(三)社会阶层——士族 78
二 南朝秘书省官制研究 79
(一)秘书监任职者考 80
(二)秘书丞任职人员考 88
(三)秘书郎任职者考 94
(四)著作郎官任职者考 101
三 秘书省藏书研究 108
(一)南朝官方图书聚散历史背景 108
(二)南朝官方图书聚集 114
(三)南朝官方图书聚集途径 117
(四)南朝秘书省任职人员职责 128
(五)南朝秘书省图书利用 134
第四章 北朝秘书省及其藏书研究 139
一 北朝官府藏书背景 140
(一)经济因素 141
(二)文化因素 143
(三)社会阶层 147
二 北朝秘书省官制研究 149
(一)北魏官制建设 150
(二)北魏秘书省官制特点 151
(三)北朝秘书省官任职分析 156
三 北朝秘书省藏书考 185
(一)北朝国家藏书建设 186
(二)北朝藏书聚集途径 195
(三)北朝秘书省藏书管理与利用 206
第二编 隋唐五代秘书省及其藏书研究 223
第五章 隋朝秘书省及其藏书研究 223
一 隋朝官府藏书的背景 224
(一)疆域统一 224
(二)国家殷富 225
(三)文化融合 226
(四)社会阶层 228
二 隋代秘书省官制研究 230
(一)机构沿革 232
(二)职官沿革 237
(三)隋朝秘书省任职考证 240
三 隋朝秘书省藏书研究 251
(一)图书聚散 251
(二)藏书聚集途径 254
(三)图书校勘 268
(四)图书管理职责 273
(五)图书的利用 275
(六)出版管理职能 280
第六章 唐代秘书省及其藏书研究 282
一 唐代官府藏书的背景 282
(一)经济背景 283
(二)统治理念 284
(三)文士阶层 286
二 秘书省官制 287
(一)秘书监 287
(二)秘书少监 289
(三)秘书郎 290
(四)校书郎 正字 292
三 唐代秘书省藏书研究 294
(一)唐官方藏书聚散分析 294
(二)藏书管理 298
(三)藏书校勘 311
(四)出版管理职能 317
(五)藏书利用 318
第七章 五代秘书省及其藏书研究 328
一 五代十国官方藏书背景 329
(一)政治原因 330
(二)社会群体 333
(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40
二 五代秘书省及其藏书研究 345
(一)五代秘书省职官 346
(二)秘书省藏书职责 355
(三)五代藏书聚散 358
(四)十国政权中的秘书省 368
第三编 宋元秘书省及其藏书研究 377
第八章 两宋秘书省及其藏书研究 377
一 宋代官方藏书背景 378
(一)经济因素 378
(二)政治制度 380
(三)文化因素 384
(四)士人阶层 386
(五)雕版印刷术 388
二 宋朝秘书省官制沿革 390
(一)机构设置 390
(二)职官设置 402
(三)省舍设置 407
三 宋秘书省藏书研究 418
(一)秘书省藏书聚散情况 418
(二)聚集途径 429
(三)聚集内容 461
(四)秘书省藏书整理 464
(五)秘书省藏书利用 484
(六)秘书省藏书管理 506
第九章 元朝秘书监研究 545
一 元代官府藏书背景 545
(一)疆域统一 546
(二)文化融合 547
(三)统治方式的转变与冲突 549
(四)士人阶层的下沉 550
(五)出版产业的兴盛 552
二 元代秘书监职官建制 557
(一)元代秘书监官吏建制 557
(二)元秘书监官吏的任职 563
三 元代秘书监藏书 575
(一)元代藏书机构 576
(二)秘书监藏书来源 579
(三)秘书监藏品内容 594
(四)秘书监藏书整理活动和管理措施 601
(五)秘书监藏书利用 606
尾声 611
主要参考文献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