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1.1 版本相关研究 1
1.1.2 释语语言研究 5
1.2 研究目的 7
1.3 研究内容 8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8
1.4.1 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和先进数字化技术相结合 8
1.4.2 历时和共时研究相结合 9
1.4.3 内证与外证相结合 9
1.4.4 描写分析和归纳相结合 10
1.5 创新点 10
第2章 《玄应音义》训诂实践 13
2.1 注音 14
2.2 正字 16
2.3 释义 18
第3章 《玄应音义》词目研究 30
3.1 概述 30
3.2 《玄应音义》实语素词目考察 32
3.2.1 《玄应音义》词目“挑”义考察 32
3.2.2 《玄应音义》实语素词目双音词例释 35
3.3 《玄应音义》虚语素词目双音词例释 37
3.3.1 ×然 38
3.3.2 ×师/×家 47
3.3.3 ×子/×儿 50
3.3.4 ×者 51
3.4 《玄应音义》“不×”双音词目分析 54
3.4.1 双音词立目 56
3.4.2 提供新出复音词成词线索 59
3.4.3 作为工具书释义书证 60
3.4.4 补充工具书义项 61
第4章 《玄应音义》释语词语研究 65
4.1 概述 65
4.1.1 《玄应音义》释语之唐代新词语 84
4.1.2 《玄应音义》释语之专名 85
4.2 《玄应音义》释语普通词语构词分析 88
4.2.1 联合式 88
4.2.2 偏正式 98
4.2.3 附加式 101
4.2.4 支配式 102
4.2.5 补充式 104
4.2.6 表述式 106
4.2.7 综合式 107
4.2.8 语音构词 108
4.3 《玄应音义》释语词语词汇史价值 108
4.3.1 承用上古汉语 109
4.3.2 承用中古汉语 114
4.3.3 近代汉语共用 116
4.3.4 现代汉语沿用 118
4.4 《玄应音义》释语词语与辞书编纂 121
4.4.1 为后世大型工具书采用 121
4.4.2 作为新增条目补充《汉语大词典》 123
4.4.3 作为书证补充《汉语大词典》 136
4.4.4 为《汉语大词典》词语提前书证时间 147
4.4.5 为《汉语大词典》词语义项提前书证时间 190
4.5 《玄应音义》释语单音词例释 235
4.6 《玄应音义》释语复音词例释 247
4.6.1 《玄应音义》释语叠音词例释 248
4.6.2 《玄应音义》释语联绵词例释 271
4.6.3 《玄应音义》释语外来词例释 302
4.6.4 《玄应音义》释语复音词新词新义例释 310
第5章 《玄应音义》文字形式 319
5.1 《玄应音义》用字研究概况 319
5.2 字形关系 322
5.2.1 繁简字 322
5.2.2 古今字 329
5.2.3 通假字 331
5.2.4 异体字 332
5.3 字形个案研究:“愽、博、簙、薄”延伸的思考 363
5.3.1 注音与音译用字 364
5.3.2 书名与经目用字 371
5.3.3 假借用字 381
5.3.4 “博”字的使用 383
5.4 《玄应音义》用字讹误例考辨 384
第6章 结语 391
主要参考文献 398
附录1《玄应音义》句读问题 405
1.1 句读失误 407
1.2 句读体例不一 414
1.3 句读商榷 420
1.3.1 补文方面 420
1.3.2 引文方面 421
1.3.3 正文方面 427
附录2普通词表 432
附录3专名词表 463
附录4佛教语词表 470
附录5音译词表 474
附录6意译词表 492
附录7半音译半意译词表 500
后记 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