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塑造与目标协同性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新华,尹瑞强,王爱华,赵琰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4142389
  • 页数:307 页
图书介绍:企业的组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而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建立组织工作的惯性机制,这种惯性的形成实际上是一种组织塑造的过程,这种塑造充分体现了组织、员工及管理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本书写作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本专著对组织与企业、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协同性等概念进行界定,介绍组织与个体塑造研究的理论基础——塑造论哲学,分析企业及员工目标结构与特性以及本专著的主要管理思想。进一步对本课题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介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1章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1.1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贯彻 1

1.1.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2

1.2 组织与个体关系研究评述 5

1.2.1 组织认同研究现状 5

1.2.2 组织承诺研究现状 7

1.2.3 组织支持研究现状 8

1.2.4 组织变革研究现状 8

1.2.5 人员分层管理研究现状 9

1.3 目标协同性研究评述 10

1.3.1 目标协同性的基础研究 10

1.3.2 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关系研究现状 13

1.3.3 协同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发展现状 18

1.3.4 协同性测度方法研究现状 19

1.3.5 协同控制机制研究现状 22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4

1.4.1 组织塑造研究现状分析 24

1.4.2 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协同性研究现状分析 25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7

2.1 相关概念界定 27

2.1.1 组织与企业 27

2.1.2 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 28

2.1.3 协同性 28

2.2 塑造论哲学 30

2.2.1 塑造论哲学简介 30

2.2.2 人与自然的关系 32

2.2.3 塑造论哲学相关概念 34

2.3 企业及员工目标结构与特性分析 35

2.3.1 企业目标结构与特性分析 35

2.3.2 员工目标结构与特性分析 36

2.4 全书主要管理思想 37

2.5 本章小结 40

第3章 相关资料的调查与分析 41

3.1 个体对组织的维护性与攻击性调查 41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41

3.1.2 调查指标的分析与确定 42

3.1.3 调查的实施与结果分析 51

3.2 目标协同性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65

3.2.1 目标协同性影响因素遴选与调查 65

3.2.2 目标协同性影响因素统计与分析 77

3.3 本章小结 95

第4章 组织中的互为塑造关系 97

4.1 概念界定 97

4.1.1 个体的塑造过程 97

4.1.2 组织的塑造过程 98

4.2 个体素质塑造 99

4.2.1 影响因素分析 100

4.2.2 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与分类 101

4.3 组织内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塑造 103

4.3.1 影响因素分析 104

4.3.2 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与分类 106

4.4 组织对个体的塑造 107

4.4.1 影响因素分析 108

4.4.2 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与分类 111

4.5 个体对组织的塑造 113

4.5.1 影响因素分析 113

4.5.2 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与分类 116

4.6 本章小结 119

第5章 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的测度方法 121

5.1 组织内部个体层次的划分 121

5.1.1 指标体系建立遵循准则及原则 122

5.1.2 个体层次划分指标体系建立 122

5.1.3 个体层次划分聚类分析 126

5.2 “塑造场”的界定及参量辨析 130

5.2.1 “塑造场”建立的可行性 130

5.2.2 “塑造场”的界定 131

5.2.3 参量辨析 132

5.3 塑造度的测度方法 135

5.3.1 影响因素的意识类型划分 135

5.3.2 序参量的确定 140

5.3.3 塑造度测度函数初建 143

5.4 组织对个体塑造度的测度方法 146

5.4.1 因素重要度试算 146

5.4.2 塑造度的测度 150

5.5 个体对组织塑造度的测度方法 150

5.5.1 因素重要度试算 151

5.5.2 塑造度的测度 156

5.6 本章小结 156

第6章 目标协同性测度模型构建分析 158

6.1 目标协同性测度模型构建原则 158

6.2 目标协同性测度模型特性分析 159

6.2.1 层次指标模型构建分析 160

6.2.2 目标熵模型构建分析 164

6.3 目标协同性测度模型构建步骤 167

6.4 本章小结 169

第7章 目标协同性测度方法研究 170

7.1 层次指标测度模型 170

7.1.1 模型构建 170

7.1.2 指标权重计算 174

7.2 目标熵测度模型 178

7.2.1 协同度影响因素熵分析 178

7.2.2 目标熵模型测度方法使用 183

7.3 目标协同性评价准则建立 186

7.4 两种协同性测度模型比较与分析 189

7.5 本章小结 191

第8章 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规律分析 192

8.1 目标协同性动态变化的客观存在性 192

8.2 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趋势分析 193

8.2.1 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的总体趋势 193

8.2.2 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的熵分析 194

8.2.3 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的理论假设 195

8.2.4 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的基本形式 195

8.3 企业层面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分析 199

8.3.1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趋势 200

8.3.2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目标协同性影响因素分析 202

8.4 员工层面目标协同性动态演化分析 214

8.5 本章小结 218

第9章 目标协同性控制机制研究 220

9.1 控制机制原理分析 220

9.2 控制机制系统分析 221

9.3 控制机制分类分析 224

9.4 控制机制实施方法与步骤 229

9.5 本章小结 233

第10章 规则管理及其制定研究 234

10.1 “规则”的作用 234

10.1.1 “规则”的界定及起因 234

10.1.2 规则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236

10.1.3 “规则”的作用分析 238

10.2 “规则”制定的相关问题 239

10.2.1 充分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240

10.2.2 高度强调组织文化和组织和谐 241

10.2.3 充分保障规则的合法性 241

10.2.4 持续维护规则的公平正义性 242

10.3 本章小结 243

第11章 应用实例分析 244

11.1 煤炭企业目标协调性分析 244

11.1.1 煤炭企业目标协调性分析背景 244

11.1.2 煤炭企业目标协同性影响因素统计 246

11.1.3 煤炭企业与非煤炭目标协同性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249

11.2 查庄煤矿目标协同性分析 252

11.2.1 企业概况 252

11.2.2 调查概况 252

11.2.3 目标协同度计算 253

11.2.4 结果分析 256

11.3 兖矿集团物资部目标协同性分析实例 258

11.3.1 企业概况 258

11.3.2 调查概况 259

11.3.3 目标协同度计算 261

11.3.4 结果分析 263

11.4 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标协同性分析 264

11.4.1 企业概况 264

11.4.2 调查概况 265

11.4.3 目标协同度计算 266

11.4.4 结果分析 268

11.5 应用结果综述 270

11.6 本章小结 271

第12章 结论与展望 272

12.1 主要结论 272

12.2 主要创新点 274

12.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75

附录 277

参考文献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