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单跑道 1
1.2 双跑道 2
1.2.1 平行跑道 2
1.2.2 交叉跑道 3
1.2.3 开口V形跑道 3
1.3 三条及以上跑道 3
1.4 多跑道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6
参考文献 7
第2章 多跑道的运行模式 8
2.1 单跑道运行模式 8
2.2 双跑道运行模式 8
2.2.1 平行双跑道运行模式 8
2.2.2 交叉跑道运行模式 13
2.2.3 开口双跑道运行模式 13
2.3 三条及以上多跑道运行模式 13
参考文献 14
第3章 多跑道运行标准及相关规定 15
3.1 国外平行跑道运行标准及相关规定 15
3.1.1 FAA多跑道运行规定 15
3.1.2 奥兰多机场跑道的运行标准 18
3.2 国内平行跑道运行标准及相关规定 20
3.2.1 平行跑道运行标准 20
3.2.2 平行跑道运行单位要求 24
3.2.3 上海虹桥机场平行跑道运行方案 25
参考文献 30
第4章 多跑道运行容量评估 31
4.1 多跑道容量评估方法及研究现状 31
4.1.1 容量评估方法 31
4.1.2 容量评估模型研究现状 31
4.2 跑道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32
4.3 单跑道运行的容量评估模型 33
4.3.1 单跑道到达容量数学模型 33
4.3.2 单跑道起飞容量数学模型 33
4.3.3 单跑道混合操作时容量数学模型 34
4.4 双跑道运行的容量评估 34
4.4.1 平行跑道运行容量评估 34
4.4.2 交叉跑道的运行容量 38
4.4.3 开口V形跑道的运行容量 39
4.5 多跑道运行的容量评估 39
4.6 上海浦东机场的容量评估结果及其分析 39
4.6.1 上海浦东机场基本特点与参数 39
4.6.2 一降一起跑道使用策略时的容量评估 41
4.6.3 两起一降跑道使用策略时的容量评估 41
4.6.4 相关平行进近和独立离场模式的容量评估 42
4.6.5 独立平行进近和独立离场模式的容量评估 44
4.6.6 四种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理论容量曲线对比 44
参考文献 46
第5章 多跑道运行的尾流间隔 48
5.1 尾流及尾流间隔 48
5.1.1 尾流及其消散 48
5.1.2 尾流间隔标准 49
5.1.3 尾流间隔研究现状 51
5.2 尾流间隔计算模型 52
5.2.1 纵向间隔计算模型及算例分析 52
5.2.2 垂直间隔计算模型及算例分析 62
5.2.3 横向间隔计算模型及算例分析 63
参考文献 64
第6章 多跑道运行的间隔安全性评估 66
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6
6.2 安全目标水平 67
6.3 平行跑道间隔安全评估模型及安全间隔计算 67
6.3.1 间隔安全评估模型 67
6.3.2 最小安全间隔计算的方法 69
6.4 浦东机场近距平行跑道运行间隔安全评估及最小安全间隔计算 70
6.4.1 向北运行时安全间隔评估和最小安全间隔计算 71
6.4.2 向南运行时安全间隔评估和最小安全间隔计算 104
6.5 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与配对离场的安全评估 138
6.5.1 配对进近碰撞风险模型及算例 138
6.5.2 配对离场碰撞风险模型及算例 150
参考文献 155
第7章 跑道侵入及其风险评估 158
7.1 跑道侵入基本概念及研究状况 158
7.1.1 跑道侵入概念 158
7.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9
7.2 跑道侵入因素分析 160
7.3 基于客观因素的跑道侵入风险评估 161
7.3.1 分析方法及假设条件 161
7.3.2 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161
7.3.3 实例分析 164
7.4 基于ANP-可拓综合评价法跑道侵入的风险评估 167
7.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167
7.4.2 风险评估的方法 169
7.4.3 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172
7.4.4 运用可拓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估 178
7.5 ANP-可拓综合评价法跑道侵入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 183
7.5.1 虹桥机场跑道情况 183
7.5.2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185
7.5.3 进行可拓综合评价 191
7.6 跑道侵入的预防 200
7.6.1 跑道侵入的预防技术设备及相关系统 200
7.6.2 预防跑道侵入的建议和措施 203
参考文献 204
第8章 多跑道运行系统的风险评估 206
8.1 多跑道运行系统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206
8.2 多跑道系统运行的风险因素分析 207
8.3 多跑道运行系统风险评估模型 208
8.3.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风险评估模型 209
8.3.2 基于事故树分析法的风险评估模型 216
参考文献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