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理论·模式·背景 1
第一节 研究型医院的思想内涵 2
一、概念定义 2
二、基本范畴 3
三、显著特征 5
四、品格性质 8
五、基本构想 11
第二节 研究型医院的发展历程 15
一、研究型大学与研究型医院 15
二、研究型医院的基本理论创建 17
三、我国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实践 21
第三节 研究型医院的时代背景 23
一、生物科技革命提供医学创新新机遇 23
二、互联网技术开辟健康管理新体系 25
三、大数据技术描绘诊治疗效新前景 26
四、3D打印展现组织器官生成新途径 26
五、物联网技术构建医疗服务新模式 27
六、人类健康需求催生医院服务新功能 28
第二章 谋划 战略·理念·资源 31
第一节 研究型医院发展战略 32
一、内涵与外延 32
二、分析与定位 35
三、制定与选择 37
四、对策与实施 40
五、评价与控制 42
第二节 研究型医院管理创新 46
一、理念创新 47
二、机制创新 51
三、制度创新 52
第三节 研究型医院建设模式 54
一、分类建设 54
二、运行机制 57
三、融合发展 61
第四节 研究型医院的资源配置 68
一、优化整合院内资源 68
二、开发拓展市场资源 71
三、吸纳运用国际资源 73
四、资源配置的原则与策略 75
第三章 领导 组织·管理·院长 79
第一节 研究型医院的组织 80
一、科学合理、一体融合的组织结构 80
二、创新驱动、信息主导的体制机制 82
三、精干高效、锐意创新的研究型机关 85
第二节 研究型医院的领导 89
一、基本素质 89
二、领导艺术 93
三、决策水平 97
四、管理能力 98
第三节 研究型医院的院长 102
一、医院院长的体制模式 102
二、研究型医院院长的修养 104
三、研究型医院院长的特质 105
四、研究型医院院长的能力 107
五、研究型医院院长的选用 109
六、研究型医院院长的职业化 110
七、研究型医院院长的职责 111
八、两个经典管理案例的启示 114
第四章 医疗 整合·循证·会聚 119
第一节 研究型医院新使命——健康与疾病管理 120
一、一般概述 120
二、服务模式 123
三、制度创新 126
第二节 研究型医院的根本职能——临床诊治 131
一、研究型医学诊疗模式 132
二、科技创新与临床水平提高 133
三、转化医学与临床能力提升 138
四、整合医学与临床诊治效果 140
五、循证医学与临床诊治路径 144
六、会聚医学与临床诊治作用 145
第三节 研究型医院的功能拓展——康复医学 146
一、早期介入 147
二、全面介入 149
三、系统介入 155
第四节 研究型医院的核心要义——疑难危重病个性化诊治 157
一、新前景 157
二、新模式 162
三、新技术 166
第五节 研究型医院的社会责任——普惠式健康 170
一、概念特征 170
二、目标任务 170
三、基本原则 171
四、方法步骤 171
五、技术手段 172
六、发展进步 173
第六节 研究型医院的有效载体——传统医学 175
一、治未病理念的超前性 175
二、整体性思维模式的科学性 178
三、个体化诊疗模式的先进性 183
第五章 科研 创新·融合·转化 187
第一节 研究型医院科技发展规划 188
一、基本原则 188
二、目标任务 197
三、保障措施 199
第二节 研究型医院科技创新战略管理 201
一、规划创新成果类型 201
二、构建科研攻关机制 203
三、科研平台建设管理 205
第三节 研究型医院科技创新的鲜明特征 207
一、选题源于临床 207
二、实验服务临床 208
三、成果应用临床 209
第四节 研究型医院课题管理 210
一、选题管理 211
二、过程管理 215
三、分级管理 220
四、诚信管理 221
五、伦理管理 223
第五节 研究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 226
一、统筹院内科研经费 226
二、争取国家科研基金 228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金 229
四、确保经费高效使用 232
第六节 研究型医院成果转化管理 233
一、论文管理 233
二、专利管理 239
三、成果转化 243
四、成果奖励 246
第七节 研究型医院科技资源共享 248
一、人才资源共享 248
二、平台设备共享 252
三、信息资源共享 254
第六章 学科 优势·特色·品牌 259
第一节 研究型学科内涵 260
一、基本定义 260
二、主要特征 260
三、建设思路 262
四、评价体系 264
第二节 科学统筹研究型学科建设 267
一、研究型学科基本概述 267
二、亚专科与综合性学科 270
三、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 271
四、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 272
第三节 研究型学科建设基本原则 274
一、学科建设要顶天立地 274
二、学科建设要大师领衔 275
三、学科建设要突出特色 276
四、学科建设要临床牵引 277
五、学科建设要创新驱动 278
六、学科建设要分清层次 278
第四节 研究型学科建设方略 279
一、强化巩固优势学科 279
二、全面提升发展学科 280
三、全力帮扶弱势学科 280
四、大力发展综合专科 281
第五节 构建研究型学科群 282
一、学科群建设的重要意义 282
二、学科群建设的交叉融合 283
三、学科群资源的整合配置 284
四、学科群建设的主要模式 285
五、学科群建设的关键环节 286
第七章 人才 复合·卓越·团队 289
第一节 研究型人才内涵 290
一、基本定义 290
二、主要特质 290
第二节 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294
一、发现研究型人才 294
二、造就复合型人才 298
三、精准化选拔人才 300
四、个性化培养人才 304
五、动态化考评人才 309
第三节 研究型人才的使用 311
一、重要意义 311
二、基本原则 312
三、方法艺术 315
第四节 研究型人才的激励 318
一、激励理论 318
二、激励过程 323
三、激励方法 327
第五节 研究型人才的环境 332
一、优化领导环境 332
二、优化人文环境 334
三、优化工作环境 336
四、优化生活环境 339
第六节 研究型团队的构建 341
一、确立核心人才 341
二、重大任务牵引 344
三、辅助人才配置 345
四、构建创新团队 348
第八章 转化 成果·临床·实验 353
第一节 转化医学发展历程 354
一、基本概念 354
二、产生背景 354
三、国外转化医学现状 355
四、国内转化医学发展 358
第二节 转化医学体系机制 360
一、运行体系 360
二、模式路径 364
三、载体平台 368
第三节 中医转化医学 370
一、中医学与转化医学 370
二、中医转化医学战略 373
三、中医药成果的转化应用 375
第九章 教学 实践·问题·启迪 379
第一节 研究型教学的基本内涵 380
一、概念定义 380
二、表现形式 380
三、主要特点 381
四、基本要求 382
第二节 研究型教学的主要方法 385
一、案例式教学 385
二、问题式教学 387
三、实践性教学 391
四、个性化教学 393
五、慕课式教学 395
第三节 研究型教学的组织实施 397
一、研究生教育 397
二、进修生教育 400
三、实习生教育 402
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404
五、全科医师培训 405
六、中医师承制教育 408
第四节 研究型教学的组织管理 410
一、教学资源管理 411
二、教学主体管理 411
三、课程体系管理 412
四、教学环境管理 413
五、教学运行管理 413
六、教学评价管理 413
第十章 护理 人文·整体·精准 415
第一节 研究型护理 416
一、研究型护理的内涵 416
二、研究型护理的意义 418
三、研究型护理的创新 419
第二节 研究型护理人才 420
一、选拔准入 421
二、分层培训 422
三、继续教育 424
四、学历教育 425
五、护理查房 426
六、专科培养 427
七、临床实践 427
第三节 研究型护理服务 429
一、从功能制护理到整体性护理 429
二、从被动性护理到预见性护理 432
三、从重身护理到重身重心护理 438
第四节 研究型护理质量 441
一、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441
二、推行全面标准化管理 442
三、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443
四、持续提升护理质量 450
第五节 研究型护理文化 454
一、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454
二、探索以护士为主体的实践 456
三、建立良好的新型医护关系 459
四、塑造内外兼修的护士形象 462
第十一章 质量 严格·标准·监控 465
第一节 质量管理战略 466
一、全方位的质量管理理念 466
二、系统性的质量管理规划 474
三、多层级的质量管理组织 491
四、精细化的质量管理内涵 494
第二节 医疗服务质量 500
一、环节式管理手段 500
二、流程化管理模式 522
三、信息化监控体系 523
四、持续性改进机制 532
五、前瞻性发展预测 535
第三节 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540
一、质量管理标准 540
二、患者服务标准 547
三、医疗管理标准 551
第四节 质量评价体系 554
一、国内外医院质量评价体系比较 555
二、研究型医院质量评价原则 557
三、研究型医院质量评价指标 559
四、研究型医院质量评价方法 566
第十二章 服务 人性·温馨·极致 569
第一节 人性化服务模式 570
一、研究型医院服务理念 570
二、研究型医院服务标准 577
三、研究型医院服务流程 582
第二节 满意化服务流程 585
一、再造诊疗服务新流程 585
二、实现医技检查零预约 588
三、塑造人性化服务新形象 590
第三节 极致化服务机制 593
一、营造极致化服务人文环境 593
二、探索极致化护理服务标准 598
三、提供全方位高层次的服务 600
第十三章 信息 数字·网络·智慧 605
第一节 研究型医院的数字化 606
一、数字化系统 606
二、数字化建设 608
三、数字化应用 615
第二节 研究型医院的数据化 632
一、数据化概述 632
二、数据化建设 635
三、大数据应用 659
第三节 研究型医院的网络化 669
一、网络化概述 669
二、网络化建设 671
三、网络化远程应用 678
第四节 研究型医院的智慧化 691
一、智慧化概述 691
二、智慧化建设 694
三、智慧化应用 704
第十四章 保障 合理·安全·高效 707
第一节 研究型医院药事管理 708
一、基础:精确管理 708
二、目标:合理用药 714
三、途径:科技创新 720
第二节 研究型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 722
一、医疗器械的合理配置 722
二、医疗器械的维护使用 726
三、医疗器械的研究开发 732
四、医疗器械研发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广 736
第三节 研究型药品器材检验 741
一、重要意义 741
二、定义内涵 744
三、能力建设 749
第十五章 后勤 人文·科技·生态 757
第一节 研究型医院后勤服务 758
一、后勤服务理念人文化 758
二、后勤服务模式市场化 758
三、后勤服务手段数字化 759
第二节 研究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759
一、基本要求 759
二、主要特点 760
三、重点内容 761
四、建设路径 762
第三节 研究型医院财经管理 767
一、研究型医院经费管理 767
二、研究型医院的成本核算 775
三、研究型医院的绩效分配 780
第四节 研究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 787
一、基本思路 787
二、基本特征 788
三、基本内容 789
四、基本方法 790
第五节 研究型医院的生活服务 792
一、丰富生活服务内涵 792
二、改进生活服务手段 795
三、打造生活服务品牌 800
四、生活服务实施路径 803
第十六章 医德 文明·规范·廉洁 809
第一节 研究型医院医德医风建设方针 810
一、突出科学性 810
二、聚焦时代性 811
三、注重实践性 812
四、强化创新性 813
五、体现发展性 815
第二节 研究型医院医德医风行为规范 816
一、文明行医 816
二、依法行医 817
三、规范行医 819
四、科学行医 821
五、廉洁行医 822
六、诚信行医 823
第三节 研究型医院医德医风管理机制 824
一、领导工作机制 825
二、教育宣传机制 827
三、监督检查机制 830
四、考核评价机制 833
五、奖惩激励机制 837
第四节 研究型医院医德医风价值取向 839
一、确立公益化的医德医风建设理念 839
二、制订规范化的医德医风行为准则 843
三、建立亲情化的医患顺畅沟通渠道 845
四、构建法制化的医疗纠纷解决对策 852
五、完善信息化的医德医风管理机制 857
第十七章 文化 价值·精髓·动力 861
第一节 研究型医院文化体系 862
一、文化理念 863
二、文化特点 865
三、文化功能 867
四、文化战略 869
第二节 研究型医院精神塑造 882
一、基本特征 882
二、精神力量 885
三、培育塑造 887
第三节 研究型医院文化环境 892
一、人文环境建设 893
二、创新环境建设 899
三、竞争环境建设 905
四、文化环境维护 910
第四节 研究型医院文化观念 915
一、研究型医院之“研究观” 915
二、研究型医院之“生命观” 917
三、研究型医院之“服务观” 919
四、研究型医院之“发展观” 921
第十八章 安全 预防·控制·底线 925
第一节 研究型医院安全管理的理念——底线思维 926
一、基本概念 926
二、重要意义 929
三、风险管理 931
第二节 研究型医院安全管理的基础——风险分析 936
一、风险辨识 936
二、风险分析 943
第三节 研究型医院安全管理的难点——风险评估 945
一、风险评估指标 945
二、全面风险评估 948
三、评估结果分级 950
第四节 研究型医院安全管理的重点——风险控制 950
一、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机制 951
二、安全与风险管理途径措施 953
三、安全与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955
参考文献 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