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仁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4412291
  • 页数:632 页
图书介绍:仁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北邻湖南省汝城县,东接江西省崇义、大余县,南距韶关市区50公里。仁化县历史悠久。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就在仁化北端隘口筑有“古秦城”;至南齐年间(公元479年至502年),始建仁化县。全县辖丹霞、仁化、董塘、石塘、扶溪、闻韶、长江、城口、红山、周田、黄坑、大桥12个镇,136个村(居)民委员会,县政府驻仁化镇。仁化是纯客住县,全境通行客家话。县城环境优美,是广东省卫生城镇,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已进入验收阶段。全县治安形势稳定,民风淳朴,政通人和,是理想的投资置业、生活居住的宝地。《仁化县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翔实、全面地记载了仁化县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序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4

第一篇 地理 39

第一章 建制沿革 39

第二章 区域 43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43

第二节 区域演变 43

第三节 行政区划 43

第三章 城镇 53

第一节 县城 53

第二节 乡镇 56

第四章 人口、民族 60

第一节 历代人口 60

第二节 人口的密度、结构与文化状况 62

第三节 民族 62

第五章 自然概貌 62

第一节 地质 62

第二节 地貌 64

第三节 水文 66

第四节 气候 67

第五节 资源 74

第六章 灾害 78

第一节 水灾 78

第二节 旱灾 79

第三节 冷害 79

第四节 风雹雷电灾 80

第五节 其他灾害 81

第二篇 经济综述 82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 82

第一节 土地改革 82

第二节 三大改造 82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化 84

第四节 经济承包责任制 84

第二章 国民经济发展与构成 85

第一节 农业 85

第二节 工业 86

第三节 交通、邮电 87

第四节 建筑 87

第五节 商业 88

第六节 各业选年产值和比重 89

第三章 经济管理 91

第一节 生产计划管理 91

第二节 流通计划管理 92

第三节 基本建设投资管理 92

第四章 人民生活 92

第三篇 农业 94

第一章 耕地 95

第一节 面积 95

第二节 土壤普查 96

第三节 农田建设 99

第四节 农业区划 99

第二章 土地所有制与管理体制变革 99

第一节 私有制 99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 101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 103

第三章 农作物 103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03

第二节 油料作物 104

第三节 经济作物 105

第四节 调整作物布局 106

第四章 推广农业技术 107

第一节 改良耕作制度 107

第二节 推广良种 108

第三节 水稻栽培技术改革 108

第四节 水稻病虫害防治 109

第五节 化学药剂除草 110

第六节 推广农机具 110

第四篇 林业 111

第一章 森林资源 111

第一节 分布 111

第二节 树木种类 112

第三节 竹类 112

第二章 营林 114

第一节 育苗 114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14

第三章 木材购销 115

第一节 采伐 115

第二节 运输 116

第三节 销售 116

第四章 林政管理 117

第一节 山权、林权 117

第二节 经营形式 117

第三节 护林防火 117

第五章 林场 120

第一节 国营林场 120

第二节 乡(镇)、村林场 123

第三节 个人承包林场 123

第四节 合作林场 123

第五篇 水利 126

第一章 蓄水 126

第一节 中型水库 127

第二节 小型水库 128

第二章 引水 132

第一节 建国前的工程 132

第二节 建国后的工程 132

第三章 提水 134

第一节 人力提水 134

第二节 水力提水 135

第三节 机械提水 135

第四节 电力提水 136

第四章 渠道 136

第一节 赤石径东渠 136

第二节 赤石径西渠 137

第三节 大水坝右渠 137

第四节 工农左渠 137

第五节 工农右渠 138

第五章 河道整治 138

第六章 工程管理 139

第一节 管理体制 139

第二节 观测、试验、控制运用 139

第三节 灌溉用水管理 139

第七章 水土保持 140

第六篇 畜牧 水产 141

第一章 畜牧 141

第一节 牧坡资源 141

第二节 禽畜饲养 142

第三节 引进与改良禽畜种 149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50

第二章 水产 151

第一节 水域 151

第二节 养殖 152

第七篇 工业 154

第一章 国营工业 155

第一节 厂况 155

第二节 管理沿革 157

第二章 县集体所有制工业 158

第三章 乡镇集体所有制工业 160

第四章 个体经营工业 161

第五章 门类 162

第一节 矿产 162

第二节 建材 165

第三节 化工 166

第四节 机电 167

第五节 冶金 168

第六节 食品加工 168

第七节 酿酒 169

第八节 印刷 169

第九节 造纸 170

第十节 陶瓷 170

第十一节 造船 171

第十二节 服装加工 171

第六章 国家、省属厂矿 171

第八篇 能源 176

第一章 煤炭 176

第一节 煤炭资源 176

第二节 生产与销售 176

第三节 管理 180

第二章 电力 182

第一节 水力资源与开发 182

第二节 电站、电网建设 184

第三节 供电管理 187

第四节 农村电气化建设 187

第三章 其他能源 188

第一节 铀 188

第二节 石油 188

第三节 木炭 188

第四节 柴草 189

第五节 沼气、太阳能 189

第九篇 交通 191

第一章 交通 191

第一节 陆路与航道 191

第二节 运输 195

第三节 管理 199

第二章 邮电 201

第一节 邮政 202

第二节 电信 207

第十篇 工商管理 213

第一章 工商行政 213

第一节 市场管理 213

第二节 企业登记 214

第三节 合同管理 215

第四节 商标注册 215

第二章 物价 216

第三章 计量 217

第十一篇 财税 审计 219

第一章 财政 220

第一节 财政收入 220

第二节 财政支出 221

第三节 财政管理 222

第二章 税务 224

第一节 税制税收 224

第二节 税收管理 228

第三章 审计 228

第十二篇 贸易 229

第一章 商业 229

第一节 建国前的商业状况 229

第二节 私营、合作商业 230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30

第四节 商品购销 234

第五节 商品储运 238

第六节 圩镇集市 239

第七节 商业管理 239

第八节 商业改革 240

第二章 供销 243

第一节 供销网点 243

第二节 购销业务 243

第三节 扶持农副业生产 247

第四节 集资入股 248

第五节 合作商店 248

第三章 粮油 251

第一节 粮油收购 251

第二节 粮油销售 254

第三节 储运 254

第四节 粮油加工 258

第五节 经营管理 259

第四章 外贸 259

第一节 出口物资 260

第二节 管理 262

第十三篇 金融 263

第一章 货币 264

第一节 币制币种 264

第二节 货币投放与回笼 266

第二章 存款 268

第一节 存款种类与发展 268

第二节 城乡储蓄 270

第三章 贷款 273

第一节 工商贷款 273

第二节 农业贷款 275

第三节 信托贷款 277

第四节 基建拨款 277

第四章 保险、债券 278

第一节 保险 278

第二节 债券 279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 281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81

第一节 市政设施 281

第二节 房产管理 283

第三节 绿化、清洁卫生 283

第二章 建筑业 284

第一节 建筑队伍 284

第二节 建筑技术 285

第三章 乡村建设 285

第一节 乡镇 285

第二节 农房 285

第四章 环境保护 286

第一节 环境污染 286

第二节 环境治理 287

第五章 国土管理 288

第十五篇 政党 28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仁化县委员会 289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289

第二节 党的代表会议 291

第三节 组织机构 294

第四节 组织工作 297

第五节 宣传工作 300

第六节 纪律检查 301

第七节 统一战线 305

第八节 农村工作 306

第九节 党校 310

第十节 党史工作 312

第十一节 整党整风 31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仁化县党部 313

第一节 机构 313

第二节 党务活动 315

第十六篇 政权机关 317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317

第一节 人民代表会议、人民代表大会 317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21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县参议会 323

第三章 政府 32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24

第二节 县政府领导人 328

第三节 档案 338

第四节 信访 339

第五节 侨务 339

第十七篇 政协群团 341

第一章 政治协商会议 341

第一节 机构 341

第二节 主要活动 341

第二章 群众团体 342

第一节 工人组织 342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345

第三节 妇女组织 349

第四节 农民协会 352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 353

第六节 科技协会 353

第七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354

第十八篇 政法 356

第一章 公安 356

第一节 机构 356

第二节 治安 356

第三节 侦查 358

第四节 交通监理 359

第五节 消防 359

第六节 人民武装警察 360

第七节 监所 361

第二章 检察 361

第一节 刑事检察 361

第二节 法纪检察 362

第三节 经济检察 362

第四节 监所检察 363

第三章 审判 363

第一节 刑事审判 363

第二节 民事审判 364

第三节 经济审判 364

第四节 申诉复查 36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365

第一节 法制宣传 365

第二节 律师 365

第三节 公证 365

第四节 人民调解 366

第十九篇 民政 367

第一章 优抚 367

第一节 优待抚恤 367

第二节 拥军优属 373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 373

第二章 社会救济 374

第一节 救灾 375

第二节 收容遣送 377

第三章 社会福利 377

第一节 社会福利设施 377

第二节 鳏寡老人、孤儿供养 378

第四章 婚姻登记 379

第五章 革命老区 380

第一节 老区评划 380

第二节 老区建设 381

第六章 移民安置 382

第一节 赤石径水库移民 382

第二节 新丰江水库移民 382

第三节 南水水库移民 383

第二十篇 劳动人事 384

第一章 干部管理 384

第一节 人员编制 384

第二节 安置录用 389

第三节 管理使用 391

第四节 人员培训 396

第二章 劳动管理 396

第一节 就业 396

第二节 知青安置 397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 397

第四节 劳务输出 397

第五节 劳动保护 398

第六节 工人调配 398

第七节 精简压缩 398

第三章 工资福利 399

第一节 工资 399

第二节 福利 402

第二十一篇 军事 406

第一章 兵役 407

第一节 兵役制度 407

第二节 兵员征集 408

第二章 民兵 409

第一节 民兵组建 409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09

第三章 防空 411

第四章 驻军、军事记略 412

第一节 驻军 412

第二节 兵事记略 412

第二十二篇 教育 科技 418

第一章 教育 41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18

第二节 各类教育 419

第三节 教育管理 437

第四节 教师 438

第五节 教学设施 439

第六节 教育经费 440

第七节 勤工俭学 442

第二章 科学技术 44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43

第二节 科技学术团体 443

第三节 科技队伍 444

第四节 科研成果 445

第五节 科技活动 450

第二十三篇 医药 卫生 计划生育体育 452

第一章 防疫 453

第一节 公共卫生 453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455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458

第二章 医疗 461

第一节 医疗设备 461

第二节 医疗队伍 461

第三节 医疗技术 464

第四节 医疗卫生经费 466

第三章 血吸虫病防治 467

第一节 疫情 467

第二节 防治 468

第四章 保健 473

第一节 接生 473

第二节 妇女保健 474

第三节 婴幼儿保健 475

第四节 职工保健 475

第五节 中、小学生保健 476

第五章 药品 476

第一节 药品加工 476

第二节 药政管理 477

第六章 计划生育 477

第七章 体育 479

第一节 体育设施 479

第二节 群众体育 480

第三节 学校体育 483

第二十四篇 文化 文物 485

第一章 文化网点 48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85

第二节 图书 485

第三节 电影放映 487

第四节 有线广播 488

第五节 电视录像 492

第六节 报刊、新闻 494

第七节 档案馆 495

第二章 文学艺术 496

第一节 文艺团队 496

第二节 文艺创作 496

第三章 编修县志 511

第一节 旧县志编修简况 511

第二节 新县志编修始末 512

第四章 文物 513

第一节 历史文物 513

第二节 革命文物 518

第三节 出土文物 521

第二十五篇 旅游 522

第一章 旅游区 522

第一节 管理部门 522

第二节 旅游区设施 522

第三节 旅游交通工具 524

第四节 服务设备 524

第二章 旅游点 524

第一节 开发沿革 524

第二节 风景点 527

第三节 温泉 529

第二十六篇 社会 531

第一章 人民生活 531

第一节 农民生活 531

第二节 职工生活 531

第三节 长寿老人 532

第二章 风俗姓氏 533

第一节 民族姓氏 533

第二节 家庭 535

第三节 婚姻 535

第四节 酒宴 536

第五节 祭奠 537

第六节 节日 537

第三章 宗教 539

第一节 佛教 539

第二节 道教 540

第三节 基督教 540

第四节 天主教 540

第四章 地方方言 541

第一节 方言概况 541

第二节 仁化客家话音系 541

第三节 仁化客家话词汇对照 546

第四节 董塘话常用词举例 552

第五章 谚语 555

第一节 天时谚语 555

第二节 农事谚语 556

第三节 生话谚语 557

第四节 哲理谚语 557

第二十七篇 人物 558

第一章 人物传 559

第二章 英名表 571

附录 592

一、历史考证 592

二、重要文存 594

三、1992年内部出版《仁化县志》序、编后记、编委会及编辑组成员名单 610

主题索引 615

汉语拼音检字表 615

笔画主题索引 617

表格目录 624

编后记 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