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土地利用问题的提出 1
1.1.1 土地资源短缺,难以拓展 1
1.1.2 土地资源滥用,环境失衡 3
1.1.3 人地关系失衡,环境恶化 4
1.1.4 土地管理回顾,任重道远 5
1.2 土地利用复杂大系统管理控制的相关理论研究状况 7
1.3 土地利用复杂大系统的管理控制理论和方法的构造 8
1.3.1 研究目的及内容 9
1.3.2 研究方法 9
1.3.3 土地管理控制理论的形成过程 10
第2章 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12
2.1 土地 12
2.1.1 土地的概念 12
2.1.2 土地的属性 12
2.1.3 土地的作用 13
2.2 土地利用 14
2.2.1 我国土地利用的起源 14
2.2.2 土地利用的概念 15
2.3 土地利用复杂大系统 16
2.3.1 土地利用复杂大系统的定义 16
2.3.2 土地利用复杂大系统的特征 17
2.3.3 土地利用复杂大系统的结构功能 18
2.3.4 土地利用复杂大系统的功能 19
2.3.5 土地利用复杂大系统的运作过程 19
第3章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22
3.1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22
3.2 可持续发展观 24
3.2.1 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质 24
3.2.2 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 25
3.2.3 可持续发展观的原则 26
3.2.4 可持续发展观的特征 26
3.3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26
3.3.1 第一个阶段,从人类的诞生到新石器时代 27
3.3.2 第二个阶段,从青铜器时代到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大革命前夕 27
3.3.3 第三个阶段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 27
3.3.4 第四个阶段,人地关系的未来模式 28
3.4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 28
3.4.1 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 28
3.4.2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征 29
3.4.3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方针 29
3.5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思考 30
第4章 土地管理控制的总体设计 32
4.1 土地利用复杂大系统的可控性 32
4.1.1 土地利用复杂大系统的控制基础 32
4.1.2 土地利用复杂大系统的控制机理 34
4.2 土地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34
4.2.1 受控系统与施控系统 35
4.2.2 输入与输出 36
4.2.3 目标与行为 36
4.2.4 信息及其传输和反馈 36
4.2.5 决策和措施 36
4.3 土地管理控制的全过程 36
4.4 土地管理控制的途径 37
4.4.1 人类发展观念的转变 38
4.4.2 人类发展方式的转变 38
4.5 土地管理控制的切入点 38
4.6 土地管理控制的要素 39
4.6.1 土地利用的数量控制 39
4.6.2 土地利用的质量控制 40
4.6.3 土地利用的程度控制 41
4.6.4 土地利用的区位控制 41
4.6.5 土地利用的结构控制 42
4.6.6 土地利用的用途管制 43
第5章 土地管理控制的系统机制 45
5.1 土地管理控制机制的功能 45
5.2 土地管理控制机制的类型 45
5.2.1 法律保障机制 46
5.2.2 政府行政机制 47
5.2.3 经济调控机制 48
5.2.4 市场配置机制 49
5.2.5 技术支持机制 50
5.2.6 道德约束机制 51
第6章 土地宏观控制 52
6.1 引言 52
6.2 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设计 53
6.2.1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 53
6.2.2 土地利用规划控制 54
6.3 土地利用规划的模型系统 54
6.3.1 土地资源数量配置的动态仿真与回归辅助模型 55
6.3.2 基于模糊相似关系的土地空间布局系统递阶结构模型 57
6.4 土地利用规划的软件工程 63
6.4.1 土地利用规划的技术支持软件系统 63
6.4.2 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质量保证体系 63
6.5 小结 65
第7章 土地微观控制 66
7.1 土地微观控制原理 66
7.1.1 土地微观控制的任务 66
7.1.2 土地微观控制的核心环节 66
7.1.3 土地资源配置的辩证思考 67
7.1.4 土地微观控制的模型设计 68
7.2 土地利用方向控制模型 68
7.2.1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物元模型 68
7.2.2 土地适宜性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70
7.3 土地利用区位控制模型 71
7.3.1 用地一致性识别模型 71
7.3.2 用地最优性识别模型 72
7.4 土地利用价格调节模型 72
7.4.1 修正成本逼近模型 72
7.4.2 土地模糊综合估价模型 73
7.5 小结 77
第8章 土地控制状态监测 78
8.1 引言 78
8.2 土地利用极限分析 78
8.2.1 土地利用数量极限 78
8.2.2 土地利用潜力极限 79
8.2.3 土地利用程度极限 79
8.3 土地利用强度测算及效益分析 79
8.4 土地利用模式识别 80
8.4.1 土地利用模式分类模型 80
8.4.2 土地利用模式识别 81
8.5 土地利用状态监控 82
8.5.1 土地利用状态变化监控 82
8.5.2 土地利用状态趋势监控 82
8.5.3 土地利用状态改善的途径分析 84
8.6 应用案例 85
8.7 小结 86
第9章 土地控制效益评价 87
9.1 引言 87
9.2 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 87
9.2.1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87
9.2.2 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 88
9.2.3 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 88
9.3 土地控制效益评价的原则 88
9.3.1 生态均衡原则 89
9.3.2 经济合理原则 89
9.3.3 社会有益原则 89
9.3.4 持续利用原则 89
9.4 土地控制效益评价的方法 89
9.4.1 评价因子的权重 89
9.4.2 评价指标的综合 92
第10章 基于GIS的土地控制信息系统 97
10.1 引言 97
10.2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98
10.2.1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98
10.2.2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98
10.3 LCGIS的总体设计 98
10.3.1 LCGIS的综合集成 98
10.3.2 LCGIS的设计目标 99
10.3.3 LCGIS的概念模型 99
10.3.4 LCGIS的信息处理 100
10.3.5 LCGIS的结构模型 102
10.4 LCGIS的模型体系 102
10.4.1 土地控制辅助决策模型 103
10.4.2 土地控制空间分析模型 103
10.5 LCGIS的功能模块 104
10.5.1 土地控制空间数据管理系统 104
10.5.2 土地控制辅助决策系统 109
10.6 LCGIS的开发过程 111
10.6.1 LCGIS开发过程的宏观分析 111
10.6.2 LCGIS开发过程的微观分析 111
10.7 应用案例 114
第11章 土地资产化管理控制 117
11.1 概述 117
11.1.1 土地资产的特性 117
11.1.2 土地资产化管理概念 118
11.1.3 实行土地资产化管理的必要性 119
11.2 土地资产的价值理论和价值特征 119
11.2.1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120
11.2.2 西方地租理论 121
11.2.3 土地的价值特征 122
11.3 土地的供需关系 122
11.3.1 土地的供给 122
11.3.2 土地的需求 124
11.4 土地资产运营与增值 128
11.4.1 土地资产的开发 128
11.4.2 土地资产的存量盘活 129
11.4.3 集约利用 132
11.5 土地资产增值机理与控制 133
11.5.1 土地资产增值的概念 133
11.5.2 土地资产增值的规律 134
11.5.3 土地资产增值管理的基本措施 134
参考文献 135
后记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