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2
1.中国古代养蚕学的成就 2
2.中国现代养蚕学的进步 4
3.中国现代养蚕学的学科建设 7
4.养蚕学的今后发展 22
5.养蚕学的学科地位 26
第1篇 养蚕的生理基础 32
第1章 蚕体形态结构 32
1.蚕的一生 32
1.1 蚕卵 32
1.2 幼虫 34
1.3 蚕蛹 38
1.4 蚕蛾(成虫) 39
2.家蚕幼虫的结构与功能 39
2.1 体壁 40
2.2 肌肉 41
2.3 消化系统 42
2.4 排泄系统 45
2.5 呼吸系统 45
2.6 循环系统 47
2.7 神经系统 47
第2章 蚕体营养代谢 49
1.家蚕的食性 49
1.1 摄食物质 49
1.2 家蚕对摄食物质的受容机构 50
2.家蚕的营养要求 50
3.家蚕的消化与吸收 51
3.1 消化酶与膜消化 51
3.2 食下量与消化量 53
3.3 吸收与留存 53
4.家蚕的生理代谢 54
4.1 蚕体海藻糖与糖原的合成分解系统 54
4.2 血淋巴内海藻糖恒常性的维持机制 55
4.3 蚕体脂质转运 56
4.4 蚕体呼吸代谢 56
4.5 蚕体能量代谢 57
4.6 蚕体贮藏代谢 59
4.7 蚕体转化代谢 60
5.家蚕分解代谢产物的排泄 62
5.1 氮素分解代谢产物的排泄 62
5.2 蚕体代谢水分的排泄 63
第3章 蚕体生长发育 64
1.家蚕发育平衡学说 64
2.家蚕发育与气象环境 65
2.1 温度 65
2.2 湿度 65
2.3 光线 66
2.4 空气 67
3.家蚕发育与营养条件 67
3.1 桑叶化学成分与发育 67
3.2 桑叶食下消化与发育 68
3.3 桑叶叶质的影响因素 69
3.4 桑叶叶质与发育 70
3.5 人工饲料开发 72
4.家蚕发育与激素调控 73
4.1 蜕皮与变态 73
4.2 内分泌器官 75
4.3 激素的结构与作用 76
第4章 丝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82
1.丝腺结构功能 82
1.1 丝腺的形态发生 82
1.2 丝腺的成长特点 84
1.3 丝腺的功能分化 85
2.丝素蛋白生物合成 87
2.1 丝素基因 87
2.2 丝素基因的转录及其调控 88
2.3 丝素mRNA的转译及其调控 89
3.丝胶蛋白生物合成 92
3.1 丝胶蛋白的异质性 92
3.2 丝胶基因 94
3.3 丝胶基因发育特异性表达与组织特异性表达 94
3.4 丝胶基因表达的激素调节控制 96
4.丝蛋白分泌的细胞机制 97
5.茧丝纤维形成机制 98
5.1 液状丝蛋白在腺腔内的移动 98
5.2 茧丝纤维形成的机制 98
第2篇 养蚕技术要领 102
第5章 饲育计划与养蚕布局 102
1.饲育计划 102
1.1 饲育次数 102
1.2 饲育时期 103
1.3 饲育蚁量 103
2.饲育设施 103
2.1 蚕室 104
2.2 蚕具 104
3.饲育准备 107
3.1 订购蚕种 107
3.2 全面清扫 109
3.3 彻底消毒 109
4.养蚕布局 110
第6章 蚕种催青 112
1.蚕种保护 112
1.1 春制蚕种 112
1.2 秋制蚕种 113
1.3 晚秋制蚕种 113
1.4 初冬制蚕种 114
2.蚕种人工孵化 114
2.1 即时浸酸人工孵化法 114
2.2 冷藏浸酸人工孵化法 115
2.3 其他人工孵化法 115
3.蚕种催青 115
3.1 催青条件 116
3.2 催青方法 117
3.3 催青过程中的低温抑制 118
3.4 胚胎发育阶段 121
3.5 催青室实用胚胎解剖法 122
第7章 养蚕的基本技术 123
1.蚕室微气象环境调节 123
1.1 饲育温度 123
1.2 饲育湿度 124
1.3 通风换气 125
1.4 光照条件 125
1.5 不良气象的应急措施 125
2.采桑 126
2.1 适熟叶及其采摘法 126
2.2 桑叶贮藏保鲜 129
3.给桑 129
3.1 调桑 129
3.2 蚕的食欲 130
3.3 适当的给桑量 131
4.除沙 133
4.1 除沙次数 134
4.2 除沙方法 134
5.扩座 134
5.1 蚕座面积 134
5.2 饲育密度 135
6.眠起处理 137
6.1 幼虫蜕皮 137
6.2 眠前处理 137
6.3 眠中处理 139
6.4 起蚕处理 140
7.蚕座消毒 141
7.1 防病1号(敌蚕病) 141
7.2 漂白粉防僵粉 141
第8章 稚蚕饲育与壮蚕饲育 142
1.收蚁作业 142
1.1 春蚕收蚁适期 142
1.2 稚蚕饲育室的补催青 143
1.3 普通收蚁法 143
1.4 省力收蚁法 143
1.5 2夜包与延迟收蚁 144
2.稚蚕饲育 144
2.1 稚蚕饲育的重要性 144
2.2 稚蚕饲育场所与设施 144
2.3 稚蚕饲育方式 145
2.4 稚蚕饲育形式 146
2.5 稚蚕饲育环境 146
2.6 稚蚕期采桑与贮桑 147
2.7 稚蚕饲育方法 148
2.8 稚蚕期的防病对策 149
2.9 稚蚕共育 149
2.10 稚蚕饲育标准 149
2.11 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 150
3.壮蚕饲育 151
3.1 壮蚕的生理特点 151
3.2 壮蚕饲育场所与设施 152
3.3 壮蚕饲育形式 154
3.4 壮蚕饲育技术 155
3.5 壮蚕饲育环境 155
3.6 壮蚕经过调控 156
3.7 壮蚕饲育的防病对策 156
3.8 壮蚕饲育标准 156
4.饲育规范 157
4.1 饲育技术规范化 157
4.2 浙江省省力化养蚕技术规范一例 158
第9章 蚕的成熟与上蔟采茧 160
1.熟蚕行为 160
1.1 幼虫老熟 160
1.2 吐丝结茧 160
1.3 不结茧蚕 161
2.蔟具种类 161
2.1 蜈蚣蔟 161
2.2 纸板方格蔟 161
2.3 折蔟 162
3.上蔟方法 163
3.1 手捉上蔟法 163
3.2 网取上蔟法 163
3.3 条振上蔟法 163
3.4 自然上蔟法 163
3.5 上蔟密度 164
3.6 调节发育 164
4.蔟中保护 164
4.1 熟蚕大量排泄水分 164
4.2 温湿度与气流对蚕茧解舒的综合影响 165
4.3 蔟中目的温度与湿度 165
4.4 蔟中排湿通风 165
4.5 蔟中其他条件 165
5.采茧与鲜茧保护 166
5.1 采茧作业 166
5.2 选茧作业 166
6.回山消毒 167
第10章 与蚕病作斗争 168
1.引言 168
2.病毒性疾病 169
2.1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 169
2.2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 171
2.3 家蚕空头性软化病 173
2.4 家蚕浓核病 174
3.细菌性疾病 175
3.1 家蚕卒倒病 175
3.2 家蚕细菌性胃肠病 178
3.3 家蚕败血病 178
4.真菌性疾病 179
4.1 家蚕硬化病 179
4.2 家蚕曲霉病 183
5.微孢子原虫病 184
5.1 家蚕微粒子病 184
5.2 其他微孢子原虫病 188
6.节肢动物寄生性病 188
6.1 家蚕多化性蝇蛆病 188
6.2 蒲螨病 189
7.中毒症 190
7.1 农药中毒 190
7.2 烟草中毒 190
7.3 重金属中毒 191
7.4 氟化物中毒 191
8.传染性蚕病防治的基本策略 192
8.1 把好消毒关,贯彻养蚕全过程 193
8.2 发掘免疫潜力,依靠蚕体抗病素质 195
8.3 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196
第11章 走人工饲料育之路 198
1.家蚕人工饲料的组成及其改进 198
1.1 人工饲料的基础组成 198
1.2 人工饲料组成的改进 200
1.3 几种人工饲料组成示例 203
1.4 人工饲料的调制 204
2.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环境条件 205
2.1 无菌育的环境 205
2.2 清洁育的环境 206
2.3 人工饲料育的温度 206
2.4 人工饲料育的光线 206
2.5 人工饲料育的湿度 206
2.6 人工饲料育的蚕室气流 207
3.家蚕人工饲料育的方式方法 207
3.1 稚蚕人工饲料育的给饵技术 207
3.2 稚蚕人工饲料育、壮蚕桑叶育 207
3.3 全龄人工饲料育 207
3.4 原蚕人工饲料育 208
4.人工饲料育的推广 208
第12章 中国华南地区养蚕技术特点 210
1.华南地区蚕业的发展历程 210
2.华南桑树栽培特点 212
2.1 桑品种资源 212
2.2 桑苗繁育 212
2.3 桑树栽植 214
2.4 桑园管理与收获 214
2.5 自然灾害的防范 215
2.6 主要病虫害防治 216
3.华南养蚕技术特点 218
3.1 生态环境 218
3.2 蚕种质资源 219
3.3 蚕品种更新与蚕种制造和供应 219
3.4 蚕造的划分及各造的特点 221
3.5 饲育型式 223
3.6 管理模式 226
3.7 上蔟及蔟中管理 227
3.8 蚕茧收购与评茧计价 229
3.9 广东蚕农养蚕的独特经验 230
3.10 蚕病综合防治 232
4.华南蚕区生态平衡及高产、高效的分析 235
4.1 气候主要特点 235
4.2 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 237
4.3 广东桑树高产的关键因素 239
4.4 广东蚕茧高产的关键因素 242
第3篇 制丝原料茧 246
第13章 家蚕茧质与茧质保全 246
1.茧质对制丝工业的重要性 246
1.1 制丝原料茧与缫丝工程的关系(车位问题) 246
1.2 制丝原料茧与产丝量的关系(缫折问题) 247
1.3 制丝原料茧与生丝品质的关系(品位问题) 247
2.按茧质的蚕茧分类 248
2.1 上车茧 248
2.2 下脚茧 248
3.蚕茧的一般性状 248
3.1 蚕茧的形状与大小 249
3.2 蚕茧的缩皱 250
3.3 蚕茧的紧缓 250
3.4 蚕茧的色泽 250
3.5 蚕茧的通气性与透水性 251
4.蚕茧的工艺性状 251
4.1 全茧量和茧层率 251
4.2 解舒和解舒率 251
4.3 茧丝长 252
4.4 茧丝量与出丝率 252
4.5 茧丝纤度 252
4.6 纇节 253
4.7 茧丝强伸力 253
5.茧质的保全 253
5.1 鲜茧搬运 253
5.2 鲜茧堆置 254
5.3 杀蛹 254
5.4 干燥(烘茧) 255
5.5 半干茧处理 259
5.6 全干茧处理 260
5.7 蚕茧贮藏 260
第14章 蚕茧流通与茧质检定 263
1.制丝原料茧的流通方式 263
1.1 鲜茧买卖的利弊 263
1.2 干茧买卖的利弊 264
2.制丝原料茧的茧价决定 264
2.1 丝价与茧价 264
2.2 茧质与茧价 265
3.中国制丝原料茧交易的过去与现在 266
3.1 原料茧交易的历史足迹 266
3.2 原料茧交易的当代情况 267
3.3 原料茧交易的一个好趋势 270
3.4 原料茧交易的现行制度 271
4.日本茧检定所的建立与茧价决定方法 272
4.1 茧检定所的建立 272
4.2 茧检定方法 273
4.3 茧检定项目 274
4.4 蚕茧分级 275
4.5 蚕茧价格的计算 275
第15章 茧丝性状与生丝品质 277
1.优质茧丝是缫制优质生丝的物质基础 277
1.1 优质生丝必须具备的条件 278
1.2 优质茧丝必须具备的条件 280
2.茧丝的细微结构与化学组成 285
2.1 茧丝的形成 285
2.2 茧丝的细微构造与结晶区 286
2.3 茧丝的化学组成 287
2.4 茧丝结晶区的化学构造 287
3.茧丝的物理性状 290
3.1 茧丝的强伸力 290
3.2 茧丝的弹性 291
3.3 茧丝的耐磨性、揉曲性与脆化 291
3.4 茧丝的吸湿性 291
3.5 茧丝的热学特性 292
3.6 茧丝的电学特性 293
4.茧丝的化学性状 293
4.1 茧丝与水的作用 293
4.2 茧丝与酸的作用 293
4.3 茧丝与碱的作用 295
4.4 茧丝与盐的作用 297
4.5 茧丝与日光、空气的作用 298
4.6 茧丝与酶的作用 299
5.茧丝的化学修饰 299
5.1 蚕茧的化学处理 299
5.2 蚕丝的化学加工 302
参考文献 306
附录 养蚕学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 310
编后记 360
图版说明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