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台湾道教的传承与发展 1
第一节 道教之形成与传承 2
第二节 台湾道教之发展 17
第三节 台湾的道派与道坛 28
参考书目 38
第二章 台湾道教的斋醮科仪 41
第一节 道教斋醮的意义与类型 42
第二节 正一派醮典科仪 57
第三节 灵宝派醮典科仪 64
第四节 台湾道教的拔度科仪 73
参考书目 78
第三章 台湾道教的祀神 79
第一节 道教神祇信仰体系 80
第二节 道教先天圣尊诸神 87
第三节 后天仙真与官将神 104
参考书目 122
第四章 大龙峒保安宫癸未年三朝庆成醮醮典行事 123
第一节 前言 124
第二节 醮祭安排,慎重行事 125
第三节 进表竖篙,预告天地 130
第四节 安龙送虎,奠安庙基 137
第五节 发表启请,祈福解罪 140
第六节 三朝行道,水灯召幽 154
第七节 敬天入醮,普度植福 161
第八节 结语 170
附录 172
参考书目 175
第五章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文昌祠庆成法会纪实 177
第一节 前言 178
第二节 遴选道长,主持科仪 179
第三节 安龙送虎,奠安庙基 185
第四节 锺馗出煞,祛除妖氛 190
第五节 神像开光,安座宝殿 194
第六节 发表启请,敬天拜表 199
第七节 诵经拜忏,普施孤幽 204
第八节 入醮呈章,祝灯延寿 209
第九节 结语 213
参考书目 215
第六章 宗教艺术在道教醮典中的运用—以大龙峒保安宫癸未年三朝庆成福醮为例 217
第一节 前言 218
第二节 醮典内坛陈设与神祇供奉 220
第三节 醮典外坛与灯篙的布置 225
第四节 醮典坛场扎作的类型 228
第五节 醮坛神像在醮典中的功能与意义 234
第六节 结语 241
参考书目 246
附录 大龙峒保安宫癸未年三朝庆成醮内坛平面图 247
第七章 道教科仪中的祈愿—以台湾正一红头道派所执行的醮典科仪为例 249
第一节 前言 250
第二节 台湾的道坛与道教科仪 252
第三节 道教醮典科仪的类型与意义 255
第四节 醮典四朝科仪中的祈愿表达 259
第五节 祈福、解厄科仪中的祈愿表达 263
第六节 醮典文疏所表达的祈愿 268
第七节 结语 274
参考书目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