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3
盗火神普罗米修斯形象及其在中国的嬗变 3
变异与重塑——论雪莱创造的普罗米修斯形象 24
怪诞·梦幻·象征——试论聂绀弩神话历史题材小说与剧本 35
艺术聚光:历史人物塑像中的反思——论巴金历史小说 55
丹东形象的历史嬗变——从毕希纳、罗曼·罗兰、阿·托尔斯泰到巴金 72
一篇值得重视的史作——巴金《法国大革命的故事》评介 89
第二辑 103
屈赋与鲁迅诗歌 103
试论新诗歌派与新诗歌运动 119
“五四”前后新诗流派之我见 134
选择与效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诗歌流派竞争 145
品诗小札 155
郭沫若《凤凰涅槃》 155
郭沫若《天狗》 168
闻一多《一句话》 174
闻一多《死水》 179
徐志摩《再别康桥》 184
徐志摩《沙扬娜拉一首》 189
戴望舒《我的记忆》 192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197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201
艾青《手推车》 209
第三辑 217
《狂人日记》的象征主义艺术——兼谈沃尔夫冈·伊瑟尔的“游移视点” 217
对阿Q典型的思考 227
反思·忏悔·启示——谈涓生、子君的爱情悲剧 233
北平城里的乡下佬——也谈祥子形象 239
供奉“人性”的神庙——读沈从文《边城》 247
茅盾——作家的知友和导师 252
耄耋赤子心 道尽相思情——读冰心《话说“相思”》 260
第四辑 265
从《女神》中两首诗的修改谈《女神》研究 265
漫话夏衍的话剧初作《都会的一角》 272
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写作时间考证 276
中国诗歌会史实辨析二题 284
庐隐家世与生平事迹拾遗 295
后记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