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徐麟 1
序&冯 契 1
绪论 1
第一篇 西方哲学的“认同危机”——关于哲学对象、任务和前途的论争 28
第一章 西方传统哲学对哲学对象和任务的认同及“认同危机”的发生 28
1 西方古代的哲学观 28
2 西方近代的哲学观 34
3 “认同危机”的表现及其根源 46
第二章 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52
1 “形而上学是神学的变种”——孔德 52
2 形而上学属于不可知的领域——斯宾塞和赫胥黎 56
3 形而上学是无法用经验来检验的假定——马赫 60
4 形而上学是“道德光学的幻觉”——尼采 66
5 形而上学是历史上的一种世界观类型——狄尔泰 72
第三章 哲学向何处去——探寻哲学出路的各种新尝试 79
1 哲学是科学的综合——孔德 79
2 哲学是最高等级的概括知识——斯宾塞 83
3 作为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科学哲学——马赫 89
4 哲学不是知识体系,探讨哲学是个人的行动方式——克尔凯戈尔 94
5 哲学不是知识而是新价值的创造…尼采 99
6 哲学是世界观理论——狄尔泰 104
第四章 维系传统哲学观的种种努力 110
1 以调和怀疑与信仰为宗旨的形而上学——布拉德雷 111
2 非理性的形而上学——从叔本华到柏格森 119
3 以经验科学为基础的自然哲学——毕希纳和海克尔 129
4 折衷主义的体系哲学——欧根·杜林 143
本篇小结 151
第二篇 认识论 160
第一章 知识与实在 160
1 实在是知识的起源和原本——毕希纳等德国自然主义者 160
2 实在是“不可知者”——斯宾塞和赫胥黎 164
3 实在作为消极意义上的“自在之物”——赫尔姆霍茨和朗格 170
4 实在是感觉的构造——穆勒和马赫 174
5 实在是虚构——尼采 180
6 实在是精神性的,无所不包的整体——布拉德雷 182
第二章 知识与行动 189
1 知识是技术应用的基础——孔德 189
2 行动是知识的基础——赫尔姆霍茨 191
3 知识的功能是“适应”环境——马赫和阿芬那留斯 194
4 知识是意志的工具——尼采 199
第三章 理智、直觉和本能 203
1 本能、直觉和理智之间的连续性——斯宾塞 204
2 直觉是“无意识推论”——赫尔姆霍茨 206
3 “超理智的”直觉是理智的本能——柏格森 209
第四章 心理的东西,逻辑的东西和社会的东西 218
1 心理主义——穆勒、马赫、赫尔姆霍茨、朗格和尼采 219
2 逻辑主义——弗莱格和胡塞尔 226
3 社会学主义——孔德和杜克海姆 231
本篇小结 240
第三篇 科学方法论 247
第一章 理论与经验 247
1 理论与事实的相互依赖——孔德 247
2 科学中的基本观念是先验的——惠威尔 250
3 所有科学都是对经验的归纳——穆勒 255
4 科学的任务是对事实的描述——马赫 257
第二章 科学能否统一? 263
1 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的科学统一——孔德 263
2 以“第一原理”为基础的科学统一——斯宾塞 268
3 以中立要素一元论为基础的科学统一——马赫 271
4 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文化科学)的根本对立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 273
第三章 社会科学方法论(上) 278
1 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奠基——孔德 278
2 社会科学的逻辑结构——穆勒 284
3 社会科学是否可能?如何可能?——斯宾塞 295
第四章 社会科学方法论(下) 303
1 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系统阐发——杜克海姆 303
2 作为人文研究之方法论的解释学——狄尔泰 318
本篇小结 333
第四篇 社会历史观 340
第一章 社会进步及其动力 340
1 把精神发展当作基础的社会进步观——孔德和巴克尔 341
2 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的社会进步观——斯宾塞 349
3 以“伦理过程”为核心的社会进步观——赫胥黎和克鲁泡特金 355
第二章 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 363
1 人的活动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孔德、斯宾塞 364
2 介于决定论与意志自由论之间——穆勒 369
3 把“绵延”当作“基本自我”的自由意志论——柏格森 372
第三章 个人与社会 378
1 “反形而上学”的社会整体论——孔德 379
2 理性主义的个体主义——穆勒和斯宾塞 383
3 浪漫主义的个体主义——施蒂纳、卡莱尔和尼采 392
4 “形而上学”的社会整体论——布拉德雷 402
本篇小结 407
第五篇 价值论 417
第一章 伦理价值观的冲突和“价值”问题的突现 417
1 近代伦理价值观的总特征及其理论前提 418
2 精神价值至上还是物质功利至上? 430
3 普遍主义与反普遍主义之争 437
第二章 价值哲学的兴起 449
1 “价值”范畴如何引入哲学——洛采 449
2 把价值和评价置于哲学思考的中心——尼采 456
3 作为整体的哲学是价值哲学——文德尔班 461
4 “哲学开始于价值问题开始的地方”——李凯尔特 466
第三章 价值哲学的主要论题 472
1 价值领域的特征 472
2 价值、评价与认识 479
3 价值评价合法性的根据 485
本篇小结 497
后记 505
丛书后记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