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犯罪 定罪分析与思考》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红艳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10118000
  • 页数:280 页
图书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球环境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这就为刑事司法强势介入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依据,以弥补传统的民事、行政制裁的不足,即通过对污染和破坏环境资源的不法行为的犯罪化和刑罚化,实现更有力保护全人类共同生存家园之目的。目前,我国环境法制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但是无论在立法还是司法上,都有不完善的地方,理论上对环境犯罪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尚未达成共识。环境犯罪是刑法领域的新型犯罪。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有关环境方面的刑法保护问题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我国1997年新刑法分则第六章第六节设立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标志我国环境犯罪立法刚刚起步。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们试图从全新的刑法分支学科角度来弥补我国传统刑法理论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提高环境犯罪在刑法分则中的地位,以推进我国环境刑事法制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本书稿结合刑法学犯罪构成要件等相关理论,鉴于环境犯罪问题的重要意义,于立法、司法完善问题,理论与实践并重全面探讨。

第一章 环境犯罪概论 1

第一节 环境犯罪的定义 1

一、环境的概念 1

二、环境犯罪概念的不同认识 5

三、国际组织对环境犯罪的表述 11

四、环境犯罪的概念 16

第二节 环境犯罪的特点 17

一、环境犯罪的行政从属性 17

二、当事人的多元性和交叉性 24

三、环境犯罪损失的不可逆性 27

四、环境犯罪的隐蔽性 27

五、刑法作用的有限性 28

第三节 我国环境犯罪立法沿革 30

一、环境犯罪立法的萌芽 30

二、1997年刑法体系变化及特点 31

第二章 环境犯罪构成 35

第一节 环境犯罪客体 35

一、环境犯罪客体之争议 35

二、环境权的定性分析 42

三、环境权作为环境犯罪客体的探讨 44

第二节 环境犯罪客观方面 52

一、环境犯罪的行为 53

二、环境犯罪的结果 53

三、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 58

第三节 环境犯罪主体 64

一、自然人主体 65

二、单位(法人)主体 66

三、国家能否成为环境犯罪主体 71

第四节 环境犯罪主观方面 76

一、环境犯罪的故意形态 76

二、环境犯罪的过失形态 80

三、污染环境罪的“共同过失” 82

四、环境犯罪是否适用严格责任 86

第三章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的个罪分析 94

第一节 污染环境的犯罪 94

一、污染环境罪 94

二、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 100

三、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104

四、走私废物罪 107

第二节 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 110

一、盗伐林木罪 110

二、滥伐林木罪 116

三、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的林木罪 123

四、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 128

第三节 破坏土地资源的犯罪 132

一、非法占用农用地罪 132

二、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136

三、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139

四、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 141

第四节 破坏矿产资源的犯罪 143

一、非法采矿罪 143

二、破坏性采矿罪 148

第五节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 156

一、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156

二、非法狩猎罪 161

三、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166

四、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 173

五、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 175

第六节 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犯罪 177

一、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 177

二、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制品罪 182

第四章 环境损害案件中排除犯罪性的事由 187

第一节 环境损害案件中的紧急避险行为 187

一、紧急避险的法律要义 187

二、紧急避险构成要件 190

三、紧急避险的法律效果 191

第二节 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排海”为例 193

一、日本“排海”行为背景及分析 193

二、日本“排海”行为违反国际法 197

三、紧急避险中的第三方合法权益 198

四、紧急避险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200

第五章 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现状及完善构想 203

第一节 我国环境犯罪立法分析 203

一、我国环境犯罪的立法现状 203

二、环境犯罪的表现形态 204

三、环境犯罪的法律原因分析 207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借鉴 213

一、借鉴先进环境立法理念 213

二、借鉴先进风险预防思维 215

三、借鉴先进环境保护制度 216

第三节 完善环境犯罪的法律思考 219

一、完善环境犯罪的指导思想 219

二、“零容忍”环境犯罪 220

三、完善环境犯罪立法的具体构想 221

第六章 环境哲学的思考 227

第一节 环境哲学基本认识 227

一、环境哲学的研究范畴 227

二、国外环境哲学的研究发展 228

三、中国环境哲学的研究发展 229

四、环境哲学的发展趋势及意义 231

第二节 环境伦理学的探索 232

一、环境伦理学的研究进程 233

二、环境伦理学研究成果及流派 236

四、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价值 238

五、环境伦理学的理论缺陷与实践困境 23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论述 241

一、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逻辑起点 241

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环境危机的分析 243

三、创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哲学基础 245

第七章 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 247

第一节 生态安全初探 247

一、生态安全已成为战略问题 247

二、生态犯罪学的研究范围 250

三、生态环境犯罪的辩证关系 251

四、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 255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 257

一、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 257

二、生态文明理论的基本架构 262

三、生态文明思想的领航 265

参考文献 271

后记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