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救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茂祥主审;唐木涛,王猷金,赵勇主编;王修德,李奇慧,徐宁,刘莹副主编;于斌,王芳,王骞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9178201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在广泛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结合自己参与医学救援的实践经验,较详细地阐述了与辐射突发事件现场医学应急救援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最新进展。全书共9章,包括绪论,电离辐射及其损伤效应,放射防护的理论与实践,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损伤效应及特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及其应急响应与医学应急响应准备,现场医学应急救援,核与辐射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后果评价与后期恢复等。本书内容丰富新颖,理论阐述了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实用性、指导性强,可作为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南和培训教材,也可供军队、地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对手考。

第1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X射线 1

二、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2

三、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3

第二节 核与辐射技术的应用 5

一、核武器 5

二、核能和平利用 9

第三节 核与辐射安全面临的应急形势与任务 10

一、应急形势 10

二、应急任务 12

第2章 电离辐射的物理学基础 15

第一节 概述 15

一、原子和原子核 15

二、辐射及其分类 17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分类及其衰变类型和规律 19

一、分类 19

二、衰变类型和规律 20

第三节 常见放射线及其性质 21

一、X射线 21

二、γ射线 22

三、α射线 23

四、β射线 23

第四节 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3

一、带电粒子 24

二、X射线与γ射线 25

三、中子 26

第五节 常用辐射量及其单位 28

一、基本量 28

二、辅助量 33

三、实用量 35

第六节 电离辐射源及其对人类的照射 36

一、天然辐射源 36

二、人工辐射源 37

第3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39

第一节 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 39

一、作用方式 39

二、对DNA的作用 40

三、对蛋白质和酶的作用 41

第二节 对细胞的作用 41

一、细胞辐射敏感性定律 41

二、细胞周期的辐射效应 42

三、染色体的辐射效应 42

四、辐射诱导的细胞死亡 43

五、细胞损伤的修复 45

第三节 对组织器官的辐射作用 45

一、造血器官 46

二、胃肠道 47

三、神经内分泌系统 47

四、心血管系统 48

五、免疫系统 48

第四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49

一、分类 49

二、影响效应的因素 50

第五节 辐射确定性效应 51

一、主要特点 52

二、全身照射后死亡 52

三、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53

四、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54

五、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54

六、对眼晶状体的影响 55

七、对皮肤的影响 55

第六节 辐射随机性效应 56

第七节 对妇女、胎儿及儿童的照射作用 59

一、对妇女的照射 59

二、胎儿照射 60

三、儿童照射 61

第八节 小剂量电离辐射效应 61

一、基本概念 61

二、小剂量一次照射 61

三、小剂量慢性照射 63

四、受到外照射后的医学处理 64

第4章 辐射卫生防护 65

第一节 概述 65

一、防护的目的和任务 65

二、防护的基本原则 66

第二节 卫生防护标准 69

一、国际现行基本标准 69

二、我国现行基本标准 70

三、ICRP第103号出版物的新变化 74

第三节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 75

一、外照射防护 75

二、内照射防护 78

第四节 个人防护分级 80

一、A级防护 81

二、B级防护 81

三、C级防护 81

四、D级防护 81

第五节 个人防护装备 82

一、概要 82

二、个人剂量计 82

三、呼吸器 83

四、防护服 90

五、其他个人防护装备 94

第六节 应急照射剂量控制 95

一、一般原则 95

二、应急照射剂量控制水平 96

三、战时γ辐射全身外照射剂量限值 97

四、应急照射控制方法和措施 97

第七节 应急干预 98

一、基本概念 98

二、干预原则 98

三、干预水平 98

四、行动水平 99

第八节 应对核与辐射事故的主要防护措施 102

一、隐蔽 102

二、服用稳定性碘 102

三、撤离和搬迁 103

四、个人防护 104

五、控制道路 104

六、人员洗消与地区除污染 104

七、科普教育 104

第九节 福岛核事故的撤离和隐蔽 105

一、应急计划区的概念 105

二、日本应急准备的相关规定 105

三、撤离和隐蔽实施情况 106

第十节 稳定碘的预防应用 109

一、碘的环境释放及照射途径 109

二、诱发甲状腺癌危险性评估 110

三、稳定碘通用优化干预水平 111

四、稳定碘预防的基本原理 112

五、稳定碘的化学形态 112

六、稳定碘使用原则与方法 113

七、福岛核事故后的稳定碘预防措施 116

第十一节 核应急干预参考水平 117

一、基本概念 117

二、干预参考水平依据 117

三、参考水平的确定 119

四、参考水平的优化 120

第5章 核武器及其危害 123

第一节 概述 123

一、主要国家的核政策 123

二、核武器发展趋势与分类 124

三、主要核武器的爆炸原理、基本构造与起爆过程 125

四、爆炸方式与爆炸景象 127

第二节 核武器的杀伤因素 128

一、光辐射 129

二、冲击波 130

三、早期核辐射 131

四、放射性沾染 133

五、核电磁脉冲 134

第三节 杀伤作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135

一、杀伤作用 135

二、主要影响因素 137

第6章 贫铀武器与脏弹及其危害 139

第一节 贫铀武器及其危害 139

一、发展概况 139

二、贫铀及其主要用途 140

三、贫铀武器及其主要损伤效应 141

四、损伤防护 142

第二节 脏弹及其危害 144

一、定义 144

二、主要危害 145

三、脏弹的制造 146

四、常见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147

第7章 核能发电及其安全设计原则与应急状态分级 153

一、核能发电 153

二、安全设计原则 158

三、应急状态分级 159

第8章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及其应急响应 161

第一节 概述 161

一、安全形势评估及应急响应目的 161

二、主要类型 162

三、恐怖袭击方式 164

第二节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分级及其主要特点 165

一、国际分级依据 165

二、辐射事件等级 167

三、主要特点 168

第三节 美、法、韩、日及我国核应急管理体系 170

一、美国 170

二、法国 172

三、韩国 173

四、日本 174

五、中国 174

第四节 历史上的典型核与辐射突发事件 179

一、唯一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城市——广岛、长崎 180

二、贫铀武器使用主要案例及危害 183

三、典型的核电站事故 185

第9章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救援 191

第一节 基本任务 191

一、人员防护 191

二、宣传教育和心理咨询 191

三、伤员救治 192

四、其他任务 192

第二节 我国卫生应急体系 193

一、法规体系 193

二、组织体系及主要职责 193

三、医疗救治体系 196

第三节 医学应急预案的制定 199

一、预案等级和基本内容 199

二、编制的目的、依据和适用范围 200

三、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及其职责 200

四、监测与预警 200

五、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制度 201

六、应急处理技术、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201

七、控制缓解、紧急防护行动、人员去污与伤病员的救治 202

八、应急装备、药品等物质储备 202

九、辐射防护药物发放 202

十、专业队伍建设和培训、科普宣传教育与信息发布 203

十一、附件 203

第四节 技术准备与救援物资保障 203

一、技术准备 203

二、救援物资保障 204

第五节 军队应急响应 213

一、重要意义 213

二、组织指挥 213

三、基本原则 214

四、主要任务 214

第10章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现场医学应急救援 217

第一节 环境辐射应急监测 217

一、目的与任务 217

二、监测内容 218

三、监测原理与常用探测器 220

四、电离室吸收剂量测量原理 224

五、监测仪器主要类型 226

六、监测方法 228

七、质量保证 236

第二节 医学应急处置 237

一、基本任务与处置流程 237

二、侦检任务、方法与分区 240

三、污染检测 241

四、现场分类 247

五、放射性沾染洗消 250

六、样本及其采集和处理 258

七、现场救治 262

八、医疗后送 264

第11章 核与辐射伤病的临床处理 266

第一节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266

一、临床表现 266

二、救治措施 267

第二节 肠型和脑型急性放射病 270

一、肠型急性放射病 270

二、脑型急性放射病 272

第三节 放射性皮肤损伤 273

一、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273

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280

第四节 体内放射性核素污染 280

一、诊断依据 281

二、早期处理目的、原则与程序 281

三、减少吸收的方法 282

四、加速排出的方法 283

第五节 放射复合伤 283

一、放射复合伤的伤类 283

二、主要特点 283

三、临床分度 284

四、复合效应的危害 285

五、主要表现及影响 286

六、分类诊断 286

七、急救与治疗 289

第六节 心理效应与应对措施 290

一、主要特点 290

二、损伤原因与临床表现 291

三、主要影响因素 291

四、防治措施 292

第12章 放射性核素扩散及其危害监测与评估 293

第一节 大气扩散的基本概念与高斯烟团扩散模式 293

一、基本概念 293

二、高斯烟团扩散模式 297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扩散模型与脏弹放射源及其特性分析 302

一、扩散模型 302

二、源项分析及照射途径 304

第三节 受照剂量监测 306

一、外照射剂量 306

二、内照射剂量 309

三、生物剂量 311

第四节 外照射剂量估算与评价 313

一、估算原则与程序 313

二、剂量表达 314

三、剂量估算的意义 315

四、主要影响因素 316

五、估算结果评价 316

第五节 内照射剂量估算与评价 317

一、进入体内的途径与代谢过程 317

二、监测结果评价 319

第六节 应急终止的条件与后期恢复行动 320

一、应急终止的条件 320

二、后期恢复行动 320

附录A 常用放射性核素主要物理常数 322

附录B 常用核应急法规标准目录 325

参考文献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