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名人眼中的文学家 2
柏杨眼中的屈原——孤独的清醒者(前340-前278) 2
郭启宏眼中的司马相如——文人的完美与不完美(前179-前117) 4
柏杨眼中的司马迁——中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前145-前90) 6
孟祥才眼中的班彪——被世人忽略的父亲(公元3-公元54) 9
刘宁勋眼中的谢安——文人不朽的坐标(320—385) 11
林语堂眼中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隐士(372-427) 13
魏庆之眼中的王维——清水出芙蓉(699-759) 16
董乃斌眼中的李白——诗坛上永久的明月(701-762) 18
冯至眼中的杜甫——胸怀天下苍生的伟大诗圣(712-770) 20
苏轼眼中的韩愈——道济天下之溺,勇夺三军之帅(768-824) 22
钱钟书眼中的李商隐——戴着镣铐的舞者(约812或813—约858) 24
柏杨眼中的李煜——国家不幸词人幸,赋到沧桑句便工(937-978) 27
刘达临眼中的柳永——荡涤世俗污垢,还原人性善美(987-1053) 29
林语堂眼中的苏轼——赤子之心难入世(1037-1101) 31
王国维眼中的周邦彦——北宋词里数清圆,唯周郎惊艳(1056-1121) 33
梁启超眼中的陆游——一树梅花一放翁(1125-1210) 36
骆玉明眼中的辛弃疾——英雄词人,壮志难酬(1140-1207) 38
王国维眼中的关汉卿——曲尽人情,字字本色(1220-1300) 40
柏杨眼中的曹雪芹——世态炎凉尝尽,红楼一梦难醒(1724-1764) 42
来新夏眼中的纪晓岚——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匠(1724-1805) 45
第二章 名人眼中的艺术家 49
侯外庐眼中的嵇康——中国文人眼中的一座高山(223-262) 49
刘义庆眼中的王羲之——飘如游云,矫若惊龙(321-379) 51
张廷玉眼中的唐伯虎——谁解江南第一才子恨(1470-1523) 54
孟桢眼中的郑板桥——“难得糊涂”的聪明人(1693-1765) 56
第三章 名人眼中的思想家 60
孔子眼中的老子——变幻莫测的龙(约前571-前471) 60
张岱年眼中的孔子——微言大义,儒学圣祖(前551—前479) 62
孙中山眼中的墨子——爱人如己的救世主(约前468-前376) 64
黄仁宇眼中的孟子——青出于蓝胜于蓝的仁者(约前372-前289) 67
胡文英眼中的庄子—眼冷心热,淡而有情(约前369-前286) 69
李泽厚、刘纲纪眼中的韩非子——敢说实话的人(约前280-前233) 72
冯友兰眼中的王充——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27-约97) 74
钱穆眼中的朱熹——集历代儒学大成,创现代理学新意(1130-1200) 77
冯友兰眼中的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家(1527-1602) 79
何鸣眼中的黄宗羲——最后的隐者(1610-1695) 82
第四章 名人眼中的军事家 86
茅元仪眼中的孙子——兵家之祖(前535-?) 86
李白眼中的郦食其——“酒鬼狂生”(?-前203) 88
司马迁眼中的韩信——可怜俊杰,不识时务(?-前196) 90
黄朴民眼中的李广——李广难封非天定,斗将之材难器成(?-前119) 93
王维眼中的霍去病——纵死犹闻侠骨香,犹忆英雄少年郎(前140-前117) 95
柏杨眼中的班超——投笔从戎的西域英雄(32-102) 98
王夫之眼中的李勣——位高知足,忠心名将(594-669) 100
邓广铭眼中的岳飞——精忠报国怅无门,怒发冲冠空余恨(1103-1142) 102
王曾瑜眼中的文天祥——一身正气撼天地,万古英魂传古今(1236-1283) 104
余秋雨眼中的王阳明——驰骋沙场的传奇书生(1472-1528) 107
黄仁宇眼中的戚继光——永远的抗倭英雄(1528-1588) 109
金庸眼中的袁崇焕——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1584-1630) 112
第五章 名人眼中的君主帝王 116
翦伯赞眼中的秦始皇——中国第一位专制皇帝(前259-前210) 116
易中天眼中的汉高祖刘邦——人格不分贵贱,英雄莫问出处(前256-前195) 119
易中天眼中的项羽——英雄本色,儿女情长(前232-前202) 121
翦伯赞眼中的汉武帝——中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传奇皇帝(前157-前87) 124
范文澜眼中的刘秀——仁义之君,天命使然(前6-57) 126
易中天眼中的曹操——横槊赋诗的可爱奸雄(155-220) 129
范文澜眼中的隋文帝——兢兢业业数十载,只为他朝做嫁衣(541-604) 131
费正清眼中的唐高祖——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566-635) 133
黄仁宇眼中的隋炀帝——一代帝王,双面人生(569-618) 136
孟宪实眼中的唐太宗李世民——一字定乾坤,数年贞观景(599-649) 138
赵剑敏眼中的玄宗李隆基——半世荣华半世飘零(685-762) 141
王夫之眼中的赵匡胤——名符其实的“君权天授”(927-976) 144
脱脱眼中的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者(1082-1135) 147
韩儒林眼中的成吉思汗——一代天骄,马背上的英雄(1162-1227) 149
赵翼眼中的朱元璋——集圣贤、豪杰、盗贼之性于一身(1328-1398) 151
阎崇年眼中的康熙——上继父祖鸿业,下开后世太平(1654-1722) 154
樊树志眼中的雍正——以勤治天下的皇帝(1678-1735) 156
范文澜眼中的乾隆帝——盛世与危机并存的掌舵手(1711-1799) 158
第六章 名人眼中的忠臣谋士 162
刘向眼中的商鞅——一法得天下,一法失天下(约前390—前338) 162
诸葛亮眼中的苏秦——三寸之舌,胜雄兵百万(?-?) 164
郭沫若眼中的吕不韦——“奇货可居”,一跃登峰(约前292—约前235) 167
左思眼中的荆轲——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前227) 169
李贽眼中的李斯——秦国粮仓一硕鼠(?-前208) 172
郭勇健眼中的萧何——育良木而栖的大智者(?-前193) 174
王立群眼中的周亚夫——一位倔强的名将(?-前143) 177
王立群眼中的东方朔——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旷世奇才(前154-前93) 179
易中天眼中的诸葛亮——南阳高卧隐人龙,出处躬耕莘野同(181—234) 182
费正清眼中的魏征——太宗身边一面不可缺失的明镜(580-643) 185
钱穆眼中的赵普——一只唧唧复唧唧的九官鸟(922—992) 187
脱脱眼中的寇准——守正嫉恶的“诤臣”(961-1023) 189
司马光眼中的包拯——铁面无私,刚正不阿(999-1062) 191
范文澜眼中的耶律楚材——蒙古帝国的儒学传播者(1190-1244) 194
张廷玉眼中的于谦——一身忠胆,堪比日月(1398-1457) 197
黄仁宇眼中的海瑞——特立独行的海青天(1514—1587) 199
熊召政眼中的张居正——力挽狂澜的狂人改革者(1525-1582) 202
柏杨眼中的吴三桂——政治上的投机分子(1612-1678) 204
梁启超眼中的曾国藩——震古烁今,无人能及(1811-1872) 207
第七章 名人眼中的巾帼英雄 211
卜宪群眼中的吕雉——中国史上第一位当政的奇女子(前241-前180) 211
王安石眼中的王昭君——琵琶一曲将相和,千古芳名传到今(前52-前19) 213
孟宪实眼中的长孙皇后——一朵光照百代的盛世牡丹(600-636) 215
翦伯赞眼中的文成公主——西藏文明的使者(?-680) 217
翦伯赞眼中的武则天——无字碑上刻无言,是非功过后人论(624-705) 220
康震眼中的李清照——一朵开在乱世的傲菊(1084-1155) 223
阎崇年眼中的孝庄太后——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蒙古族女政治家(1613-1688) 225
阎崇年眼中的慈禧太后——从大家闺秀走到亡国“女皇”(1835-1908)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