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瑜伽师地论》中的阿赖耶识说 1
一、《瑜伽师地论》的文献学的面相 1
二、《瑜伽师地论》中的阿赖耶识说 4
三、全文总结 76
第二章 《摄大乘论》中的阿赖耶识思想之研究 83
一、从文献学与哲学看《摄大乘论》的重要性 83
二、《摄大乘论》的阿赖耶识说 90
三、全文总结 176
第三章《唯识三十颂》与《成唯识论》的阿赖耶识思想 181
一、《唯识三十颂》与《成唯识论》的文献学背景 181
二、《唯识三十颂》及《成唯识论》中的阿赖耶识说 184
三、全文总结 246
第四章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与佛教唯识学的比较研究——以潜意识和阿赖耶识为中心 251
一、关于精神分析 251
二、阿赖耶识与潜意识、本我的初步印象 256
三、精神分析中的自我 260
四、末那识与心所 270
五、本我问题与唯识学的相应描述 277
六、超我、良心与正闻熏习 283
七、意识 290
八、潜意识的含义 296
九、潜意识的被排斥性、被压抑性 300
十、相应于潜意识的阿赖耶识与其无所不包性 307
十一、中有或中阴身 316
十二、本能冲动 319
十三、唯识学的本能冲动思想 326
十四、力比多和相关概念 332
十五、关于性的问题 340
十六、忧郁、罪疚感、躁郁、压抑、焦虑 349
十七、唯识学中与精神分析症状相应的心理状态 356
十八、癔症或歇斯底里病患的活动与成因 366
十九、歇斯底里症的治疗 373
二十、唯识学对于歇斯底里症的理解与相应的治疗 378
二十一、梦的来源 383
二十二、梦的性格 388
二十三、梦的功用 395
二十四、唯识学在梦方面的思想 398
第五章 阿赖耶识说与荣格的深层心理学 409
一、本我与阿赖耶识 409
二、集体无(潜)意识与共业 413
三、潜意识与梦 416
四、意识与其遗忘作用 420
五、情结、面具、阴影 422
六、荣格与弗洛伊德 425
参考书目 429
索引 447
凡例 447
哲学名相索引 449
人名/宗派/学派索引 471
著书/论文索引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