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至2010年 3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成就与困惑 3
高票价:电影产业化的拦路虎 6
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电影一百周年国际论坛综述 9
蔡楚生对喜剧的理解及其创作 14
谢飞电影:时代VS个人 20
发展中国电影产业化的三个问题 37
中国喜剧电影奠基之作——《劳工之爱情》 43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新与困境 48
孙瑜:主流中的另类、类型中的作者 51
迷失在意识形态的选择和判断中——影片《芳香之旅》说开去 67
过年重要,过日子更重要 76
观众·类型与电影叙事——对中国早期电影叙事模式和叙事传统的另类读解 78
新中国电影的第一个运动:清除好莱坞电影 86
黄金年代,谁还会关注好人 102
关于电影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几点思考 109
电视电影的发展战略及叙事策略 117
国产商业大片的历史责任和道德使命 124
《疯狂的石头》与“疯狂的建议” 128
资本逻辑与文化价值的冲突及调整 130
现实主义电影发展及其现代化转换 134
不同凡响的《女篮5号》 140
“红色爱情”十七年 152
不可或缺的中国主流大片 156
别样的《别姬印象》 159
在银幕上发出孩子真实的声音 162
主流大片与主流文化价值 165
弘扬主流文化,展现创作实绩 170
流行文化这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173
“外省人”的精神坐标 180
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情”与“歌” 189
推动中国电影又好又快地发展 195
少数民族电影:思路及其出路 200
大片与小片的辩证法 214
钟惦棐与中国电影十思 221
怀念与感恩——对孙道临先生的一种追思 234
难以名状的《投名状》 238
国有影视企业与中国主流大片 241
类型化与人性化——当下中国电影创作态势的一种观察 260
有梦想就有快乐——评影片《买买提的2008》 263
感染的力量——文化软实力与电影 267
《集结号》再思考 279
类型经验(策略)与中国电影发展战略 287
中小成本电影的困境与策略——以现实题材影片为例 300
观众本体与中国商业电影之三十年流变 308
能不能不生病——对当下体育电影创作的一种观察 324
电影批评的当下及大众立场 327
从人性化视点演绎体育精神 332
《破冰》:体育题材电影的一次“破冰” 335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题材电影流变及其发展战略 337
体育电影:借鉴与创新 350
改革开放30年电影回眸——中国电影的历史性转折 360
《即日启程》与低成本商业电影 363
华语大片与中国电影工业 366
农村题材电影公路类型与主体形象 381
新世纪电影市场演变及发展 387
关于贺岁片与贺岁档的思考 398
改革开放30年与主流电影建构 405
电影批评的建设性和前瞻性 423
国家形象与电影的文化自觉 425
电影态势及其策略 434
荡气回肠的京剧电影《袁崇焕》 438
重塑有独特魅力的中国形象 441
关于深化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断想 444
好莱坞与新中国电影60年 453
人性与党性的完美统一——评影片《突发事件》 460
开掘传记片的独特魅力 463
“国际接轨”与“本土化”——对国产大片发展态势的一种观察 466
星光灿烂绘史诗 468
英雄壮举的史诗性呈现 470
“学院派”的证明 473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476
探索中国电影复兴之路 479
喜剧不是傻乐,需要足够智慧 482
打造电影核心竞争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486
军事题材电影与主流大片 491
新中国电影60年成就及展望 502
柯灵先生对中国电影的独特贡献——对柯灵先生的一种认识 508
《建国大业》:启示录 513
《十月围城》:中国式大片的新路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