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中国制造遭遇比金融危机更可怕的挑战 1
世界经济正在经历衰退 3
放缓的中国脚步 5
“三荒”遭遇“两高” 8
“倒闭潮”比想象的还要严重 13
怎么办?先活下来! 15
第一章 订单少,就走投无路了吗? 19
我国有13多亿人,为什么内需还是不足? 21
善于发现,寻找市场盲点 24
“定制”生产,成为下一个“例外” 27
电子商务是个好渠道 33
绕开欧美,到海外成本“洼地”建厂 37
海外开店,近距离接触客户 41
第二章 越没钱,越要会管钱 45
资金链紧张,不能光抱怨大环境不好 47
朋友的欠债、“三角债”,你还追不追? 52
每一笔钱都要花到利润增长点上 55
房地产、资源、股市,都不要碰! 58
薄利多销,也是个好办法 62
出售不良资产,把“死钱”变“活钱” 65
第三章 “用工荒”,更要守住团队 69
“跑路”才是自寻死路 71
信心是黄金:“世道”乱,队伍不能乱 74
钱少,也要给员工发工资 78
以事业留人,用股权聚人心 81
打“温情牌”:人性化管理更能留住人 86
“放水养鱼”,给员工成长空间 90
第四章 银行“钱荒”,到哪里找资金? 95
银行“钱荒”还会持续多久 97
从“钱荒”看中国制造融资困境 99
制造企业能不能融资,要看金融改革的口子有多大 104
高利贷肆虐,民间资本还靠谱吗? 108
小微银行是门当户对的“资金池” 114
叫好不卖座,中小企业私募债还是好的选择吗? 118
政府会不会出台更多扶持中国制造发展的政策? 123
第五章 创新金融中的融资机会 129
从飞机到复印机:融资租赁为中国制造提供固定资产 131
票据融资:没担保,小制造企业照样可以获得贷款 135
哪些企业更容易找到天使投资人? 137
典当行:一辆车能救活一家企业 141
数万亿的信托能为中国制造带来多少救命钱? 145
网络融资抢银行生意,阿里巴巴能不能拿到牌照? 150
第六章 期待政策扶持,更要提高融资技能 153
找钱不是简单的请客吃饭 155
不贪多,清楚自己“值”多少钱 157
人脉就是钱脉,想方设法打入“投资圈” 160
清晰的盈利模式很重要 165
及时沟通,消除信息不对称 169
必要的时候,不妨妥协一下 172
先抱团,壮大实力再融资 175
报表太完美,未必是好事 179
第七章 转型,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185
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 187
加速死亡:盲目转型的后果 189
再怎么“转”,都要找到商业模式 192
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 195
可行性方案:联合—升级—转型 197
第八章 “寒冬”来临,创新也是自寻死路? 199
LED的教训:模仿者节节败退 201
现在创新还来得及吗? 204
创新,未必就是大刀阔斧的变革 207
被忽视的致命缺陷:中小制造企业的管理并非可有可无 211
家族企业与合伙制企业,有多少管理创新的空间? 214
第九章 产业转型,就要更换产业? 221
高科技的“银子”真的好赚吗? 223
创新传统产业的盈利模式,也是一种转型 226
船小好调头,经常换产品是盈还是亏? 230
“剩”者为王: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232
第十章 塑造自我品牌,不甘于为人做“嫁衣” 237
习惯了代工,还敢追求品牌吗? 239
什么时候塑造品牌最合适? 243
一包榨菜凭什么价值过百亿? 245
善于借势,打造自我品牌 249
资历浅,不妨做做“黑马” 253
没有好产品,品牌就是空壳 259
结语 中国制造到底有没有前途?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