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传媒史 1978-2010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春著
  • 出 版 社:桂林:漓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7540771065
  • 页数:464 页
图书介绍:

上册 1

引子 1

第一章 传媒的一般功能开始恢复(1978—1981) 19

第一节 “政治家办报”写新篇 20

一、抉择与担当: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 20

二、建立规范:“三不”主义与“四项基本原则” 34

第二节 “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制度的废除 39

一、街头出现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大小字报和刊物 39

二、删除“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宪法条文 41

三、遏制各种单位自行编印书刊的泛滥态势 43

四、关于立法保护和规范言论自由的呼声 47

第三节 文化饥荒的缓解 49

一、“毒草”作品的复出 49

二、对文艺创作控制的放松 54

三、文化生产的全面启动 60

四、基础设施与服务的拖累 67

第四节 学习“讲事实、讲真话、讲道理” 73

一、抨击“假大空”与“帮八股”文风 73

二、国际报道与政治套话和外交表态的分离 77

三、批评报道及其他负面新闻的恢复 84

四、对新闻职业意识的呼唤 88

五、单纯灌输向告知、说服的转变 98

第五节 行业间行政分工协作的危机 107

一、电影业不再无条件帮助电视台 108

二、电影制片业与发行放映业之间及发行放映业内部的利益之争 113

三、图书发行渠道的多元化 120

第六节 涉足营利活动 123

一、报纸、电视和广播商业广告的恢复 124

二、中央电视台和少数中央级报社获准试行企业化管理 129

三、稿酬的恢复及版权立法的准备 130

四、精神产品商业化的出现 133

本章余话:舶来品 135

第二章 传媒的总体结构显著分化(1982—1988) 139

第一节 党政部门及人民团体争相创办或扩充传播工具 139

一、四级办广播电视政策的实行 140

二、新华社重启世界性通讯社计划 146

三、党政部门及相关单位争相办报刊 149

四、图书发行与出版引入系统外力量 152

五、传真、计算机、激光照排、电子采编和卫星通信等技术的初步应用 155

第二节 中央决心争取舆论主动权 161

一、对外宣传要大胆、全面、活泼、及时 162

二、改进广播电视新闻时效 164

三、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交流感 169

四、探索专业化工作机制 175

五、十三大前夕新闻改革方案的出台 181

六、“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 190

第三节 事业体制的松动 195

一、集中精力搞宣传:上海广电分权的尝试 196

二、广播电视系统实行经费包干和多种经营 202

三、报社、通讯社开展多种经营 205

四、出版业实行企业管理、承包制及放松书价与发行渠道管制 208

五、行业冲突:计划供纸、邮发合一制度的破裂与广告代理制的受阻 216

六、电影制片业投资过热及电影制片与发行冲突的加剧 226

七、保护私权:版权立法工作的展开 232

八、化公为私:许可证、记者证、版面和节目的寻租与“走穴” 236

第四节 精神产品的商业化 240

一、大众化报刊形成气候 240

二、娱乐片的兴起 242

三、通俗文学的流行 247

四、色情暴力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的泛滥 250

第五节 思辨、批判热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危机 251

一、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书籍的大量出版 252

二、文艺作品对中国社会的反思 255

三、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形成声势 260

四、思辨性报道的涌现 262

五、风光名胜片与政论片的风行 270

六、清除精神污染、反对自由化与建设精神文明 273

七、呼之不出的新闻法 285

本章余话:最大的失误 288

第三章 一场政治风波后的整顿(1989—1991) 291

第一节 反击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291

一、思想和宣传领域着手反思工作 291

二、清扫反动、黄色和其他不良出版物 296

三、批驳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行 305

四、加紧国际舆论斗争和对外宣传 308

第二节 确立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313

一、以爱国主义凝聚人心 313

二、以民族优秀文化振奋人民精神 319

三、做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 323

四、鼓励来自现场的报道 326

五、安排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329

六、纪录意识的建立 333

第三节 经济困难的加剧与应对 340

一、报纸与读者对公费订阅的依赖 341

二、报社要求邮政部门降低发行费 342

三、部分报刊增加或转向软性内容 346

四、少数广播电台尝试内部管理改革 350

五、试探电视剧交易的市场化 353

六、电影制片业深陷困境 355

七、激光照排等技术的应用 357

第四节 行业失范现象的蔓延与整治 360

一、整治小报、记者站、记者证和电视剧生产许可证 360

二、群众抱怨广告过滥和有偿新闻现象 363

三、制定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366

四、《著作权法》正式通过 369

本章余话:大局 372

第四章 市场化的初潮(1992—1993) 378

第一节 面向市场调整内容结构与形态:报纸、期刊与图书 380

一、许多机关报开设周末版等文化娱乐版面 380

二、少数部门和行业机关报转为大众化报纸 386

三、稿源紧缺、稿酬上涨与创作的市场化 391

四、文学期刊、专业期刊艰难求存 395

第二节 面向市场调整内容结构和形态:广播电视 399

一、中央电视台决心成为世界一流大台 399

二、上海打破一个电台一个电视台垄断局面 403

三、频道频率激增与节目的匮乏 407

第三节 面向市场扩大传媒自主权 409

一、电视剧投资和交易的市场因素增强 409

二、扩大出版单位自主权 413

三、电影统购统销制度的破除 416

第四节 突出企业化管理 421

一、多数单位采取内部聘任制或内部奖惩制 423

二、极少数单位实行全员聘任制 427

三、中央电视台实行编外聘用制和内部承包制 429

第五节 宣传阵地受冲击 436

一、记者拿红包 436

二、新闻单位忙创收 439

三、“中国质量万里行”:中央拨款支持的舆论监督 443

四、各种单位争建有线电视网 445

五、境外节目、信号和资金的渗入 449

六、争取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453

本章余话:小人物 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