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手册 语文》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伯素,吴军等编著
  • 出 版 社:海口:南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6601295
  • 页数:740 页
图书介绍:

上编 3

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3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及要求 3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教材 8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0

第二章 语文教材的建设与改革 17

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沿革及其评价 17

第二节 语文教材改革与单元教学 22

第三章 语文教材类型及教学方法 29

第一节 常用文体的教学 29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教学 37

第三节 语文知识短文的教学 41

第四节 文言文教学 43

第四章 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47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任务 47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过程 53

第三节 阅读教学的方法 62

第五章 作文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67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性质、要求和体系 67

第二节 作文教学过程 70

第三节 作文教学的方法 83

第六章 课外语文学习 86

第一节 课外阅读 86

第二节 课外写作 90

第三节 课外语文活动 93

第七章 语文的考查和考试 99

第一节 语文考查、考试的目的和内容 99

第二节 语文考查、考试的方式 101

第三节 组织考查、考试的过程和方法 104

第八章 中学语文教师 109

第一节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109

第二节 语文教师的工作 113

附录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举例 122

下编 133

第一章 汉语知识 133

第一节 现代汉语知识 133

一、语音知识 133

语音、声母、韵母 133

声调、音节、音位 135

音色、音高、音量 138

音长、押韵、重音 138

平仄、速度和停顿 139

二、文字知识 140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 140

会意、形声、转注 142

假借、通假、笔画 143

笔顺、偏旁、部首 145

形符、声符、甲骨文 146

金文、篆书、隶书 147

楷书、草书、行书 148

异体字、简体字、繁体字 149

错别字、正字法、查字法 150

三、词汇知识 151

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古语词 151

外来词、方言词、行业词 153

语素、词缀、前缀 154

后缀、单音词、多音词 155

单纯词、合成词、联合式 155

偏正式、补充式、支配式 156

陈述式、单义词、多义词 156

基本意义、引申意义、比喻意义 157

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 157

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159

成语、惯用语、谚语 160

格言、行业语 161

四、语法知识 162

语法、语法体系 162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163

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的区别 163

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164

动词和介词的区别 164

连词和介词的区别 165

副词的虚实 165

句首表处所、时间的名词是主语还是状语的识别 166

宾语和补语的区别 167

无主句和简略句的区别 167

兼语式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区别 168

五、修辞知识 169

修辞、修辞格、比喻 169

比拟、摹状、借代 173

夸张、双关、反语 175

拈连、仿词、对偶 177

排比、层递、反复 179

顶针、回环、设问 181

反问 182

六、逻辑知识 183

形式逻辑、同一律、矛盾律 183

排中律、充足理由律、概念 186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188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188

正概念和负概念 189

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190

同一关系、从属关系 190

交叉关系、矛盾关系 191

反对关系(对立关系) 192

定义、真实定义与语词定义 192

判断、性质判断(直言判断) 194

全称肯定判断和全称否定判断 195

特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 196

单称肯定判断和单称否定判断 196

直言判断的项的周延性 197

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197

模态判断、推理、换质法 200

换位法、换质位法、三段论 203

关系推理、联言推理 207

第二节 古代汉语知识 210

一、基础知识 210

古今词义的变化、连绵词 210

偏义复词、古音通假、读破 212

同类词、同源词、实词的变性活用 213

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15

为动用法、数量的表达、文言的代词 219

敬称和谦称、敬词和谦词 223

文言的连动、文言的兼语、兼词 224

文言虚词、虚词的连用 225

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 226

文言的双宾语、动词宾语的前置 229

介词宾语的前置、定语后置 230

介词结构的位置、文言中的省略 231

变式句、句子的词组化 232

句读、文言的直译 232

文言的意译、今译的基本方法 233

文言中常见的固定格式 234

二、文言虚词 237

一、即、何、奚 237

欤(与)、矣、但(亶) 243

其、若、耶(邪) 247

或、者、固、所 252

诚、甚、故、胡 260

殆、乃(迺)、之、于(於) 263

与(與)、及、也 269

为、夫、比、以 274

见、仅、且、乎 283

令、用、安、而、则 287

因、岂、向(嚮、鄉)、如 294

会、既、虽(雖) 297

是、莫、盍、顾 300

诸、孰、竟、焉 303

略、唯(惟、维) 309

悉、第(弟)、曾、然 311

三、文言实词 315

上、亡、习、女 315

中、见、比、少 317

仆、从、风、斗 319

方、计、文、引 321

世、布、去、右 322

号(號)、归(歸)、业(業) 323

矢、犯、务、写 325

让、发、圣、权(權) 326

达(達)、夷、当(當) 327

同、收、迁、后 329

多、伐、向、行 330

休、守、许、如 332

好、服、图、易 334

尚、使、知、经(经) 336

备、采、府、审 338

将、居、顾(顧) 339

封、契、省、是 341

修、信、科、垂 342

拜、逆、矜、胥 344

屏、给、除、振 345

顿、贼、党(黨) 347

躬、徒、称、殷 348

乘、造、资、案 349

祥、涂 351

第二章 文学知识 352

第一节 现代文学知识 352

鲁迅 352

郭沫若 354

茅盾 356

巴金 357

老舍 358

曹禺 360

叶绍钧 361

郁达夫 363

沈从文 365

蒋光慈 366

柔石 368

冰心 369

朱自清 371

周作人 372

钱钟书 373

张天翼 374

艾芜 376

叶紫 377

沙汀 378

丁玲 380

闻一多 382

臧克家 383

田间 385

艾青 386

夏衍 388

赵树理 389

孙犁 391

周立波 393

陈白尘 394

第二节 古代文学知识 395

一、作家与作品 395

《诗经》 395

《楚辞》 397

《左传》 398

《国语》 398

《战国策》 399

《论语》 400

《老子》 401

《庄子》 401

《孟子》 403

《墨子》 403

《荀子》 404

《韩非子》 404

《列子》 405

《孙子》 405

《吕氏春秋》 406

《山海经》 406

《水经注》 407

汉乐府民歌 407

屈原 408

李斯 409

贾谊 410

晁错 410

《淮南子》 411

司马迁与《史记》 411

刘向 413

班固 413

曹操 414

诸葛亮 414

陈寿与《三国志》 414

《搜神记》 415

陶渊明 416

南北朝乐府民歌 416

《后汉书》 417

刘勰与《文心雕龙》 417

钟嵘与《诗品》 418

王昌龄 419

王维 420

李白 421

高适 422

杜甫 423

韩愈 425

刘禹锡 426

白居易 427

柳宗元 428

孟浩然 430

王之涣 431

杜牧 431

李商隐 432

范仲淹 433

欧阳修 434

苏洵 436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436

王安石 438

沈括与《梦溪笔谈》 439

苏轼 440

李清照 441

陆游 442

辛弃疾 443

文天祥 445

王实甫与《西厢记》 446

关汉卿 447

《水浒传》 448

《三国演义》 450

《西游记》 452

汤显祖与《牡丹亭》 453

徐光启 455

徐弘祖与《徐霞客游记》 456

黄宗羲 457

顾炎武 457

《聊斋志异》 458

方苞 459

《儒林外史》 460

《红楼梦》 461

姚鼐 463

龚自珍 464

黄遵宪 465

《老残游记》 466

梁启超 467

秋瑾 469

二、古代文体知识 470

辞赋、骈文、古文 470

笔记文、乐府诗、古体诗 473

近体诗、律诗、排律 477

绝句、词、曲 480

散曲、杂剧、南戏 483

传奇、话本、拟话本 488

章回小说 491

三、诗词曲格律知识 492

旧体诗词、诗韵、平仄 492

粘对、孤平、拗救 495

对仗、下三连、词牌 498

词的押韵、词的平仄和句式 500

曲牌与宫调、曲的押韵 506

曲的四声、衬字 508

诗韵举要 510

词谱举要 514

曲谱举要 515

第三节 外国文学知识 517

《荷马史诗》 517

《伊索寓言》 519

《一千零一夜》 519

莎士比亚 521

拜伦 523

雪莱 525

狄更斯 527

雨果 529

巴尔扎克 531

都德 533

左拉 533

莫泊桑 535

歌德 536

席勒 538

海涅 539

塞万提斯 541

安徒生 542

普希金 543

果戈理 545

别林斯基 546

车尔尼雪夫斯基 548

列夫·托尔斯泰 549

契诃夫 551

马雅可夫斯基 552

法捷耶夫 554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55

裴多菲 556

惠特曼 557

马克·吐温 558

小林多喜二 560

泰戈尔 561

第三章 写作知识 563

第一节 体裁知识 563

消息、通讯 563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 564

工作通讯、概貌通讯 565

报告文学、诗歌 565

散文、小说 568

戏剧、杂文 570

书评、应用文 575

书信 577

第二节 表达方式 591

一、叙述: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591

二、描写 594

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594

肖象描写、心理描写 595

景物描写、场面描写 596

细节描写、侧面描写 597

白描、象征手法 598

夸张手法、衬托 599

渲染、悬念 601

含蓄 603

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604

四、议论 607

论点、论据 608

论证方式、证明方法 610

反驳、反驳种类 610

反驳的方法 612

五、说明 613

分类说明、举例说明 613

描写说明、比喻说明 613

数字说明、图表说明 614

第四章 古籍与工具书 616

第一节 古籍知识 616

《四书》、《五经》、《诸子集成》 616

《四史》、《二十四史》、《乐府诗集》、《文选》、《全唐诗》、《唐诗三百首》 617

《全唐文》、《宋词选》 618

《宋诗钞》、《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梦溪笔谈》 618

《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 619

《钢鉴易知录》、《元曲选》、 《四库全书》 619

《清史稿》、《词综》、《白香词谱》 620

《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 《四部丛刊》 620

《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稿》 621

第二节 工具书 621

《说文解字》、《经籍纂诂》、 《广韵》 621

《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 《辞源》 622

《辞海》、《新华字典》 622

《四角号码新词典》、《简明汉语词典》 623

《现代汉语词典》、《助字辨略》 623

《经传释词》、《词诠》 623

《诗词曲语辞汇释》、《文言虚词》 624

《小说词语汇释》 624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624

《永乐大典》 624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625

《佩文韵府》、《骈字类编》 625

《古今图书集成》 625

《四库全书总目》 625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625

《中国丛书综录》 626

《十三经索引》 626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626

《十通》 626

《中国史学论文索引》 626

《中国历史纪年表》 627

《中国历史地图集》 627

第三节 工具书查核方法与常用术语 627

第五章 古代典章制度 630

第一节 天文、历法知识 630

天干、地支 630

二十八宿 630

十二次、阴阳五行说、七曜 631

四象 631

分野 631

北斗七星 632

参商 632

四时 632

二十四节 气 632

望 632

朔 632

十二时 633

岁星纪年法 633

太岁纪年法 633

十二生肖纪年法 633

夏历 633

周历 633

秦历 633

闰年 634

闰月 634

闰日 634

上元 634

上巳 634

社日 634

寒食 634

端午 634

七夕 635

中秋 635

重阳 635

三伏 635

三九 635

第二节 地理知识 635

九州 635

八荒 636

五湖 636

四海 636

赤县神州 636

郡、县 636

国 636

道 636

路 637

省 637

州 637

府 637

军 637

山东 637

山西 638

江东 638

江表 638

江南 638

河东 638

东吴 638

关外 639

关内 639

关西 639

关垂 639

中原 639

秦中 639

剑外 639

塞外 639

陇西 640

西洋 640

华阳 640

三吴 640

三楚 640

三辅 640

三都 641

两都 641

五京 641

两京 641

五岭 641

五岳 641

崤函 641

易水 641

阳关 642

武关 642

华容 642

少陵 642

十三陵 642

赤壁 642

景阳冈 642

长安 643

大都 643

云间 643

沪 643

申 643

姑苏 643

维扬 643

京口 644

羊城 644

第三节 职官知识 644

相国 644

三公 644

司徒 644

太尉 644

御史大夫 645

司空 645

平章 645

参知政事 645

大学士 645

首辅 646

军机处 646

令尹 646

尚书令 646

门下省 646

中书省 647

同平章事 647

中书令 647

中书监 647

仆射 648

摄政 648

九卿 648

廷尉 648

六卿 649

六部 649

吏部 649

户部 649

礼部 649

刑部 649

工部 650

左徒 650

司寇 650

大司农 650

宗伯 650

供奉 650

给事中 651

侍中 651

纳言 651

员外郎 651

常侍 651

秘书郎 652

中书舍人 652

谏议大夫 652

左右补阙 652

左右拾遗 652

门下侍郎 653

枢密使 653

翰林学士 653

郎中 653

银台 654

起居注 654

黄门驸马 654

太傅 654

太保 654

洗马 654

詹事 655

庶长 655

尹 655

太史 655

左右史 655

国史馆 655

著作郎 656

校书郎 656

正字 656

修撰 656

编修 656

检讨 656

馆阁 656

博士 657

国子监 657

祭酒 657

司业 657

提学 657

文学 658

学士 658

待制 658

三闾大夫 658

百工 658

职方 658

少正 658

太医令 658

钦天监 659

柱国 659

大良造 659

长史 659

二十四衙门 659

东厂 659

西厂 660

经略史 660

制置使 660

提辖 660

提刑 660

提点 660

织造衙门 661

通判 661

治中 661

二千石 661

京兆尹 661

功曹 661

布政使 662

督邮 662

参军 662

书吏 662

主事 662

孔目 662

亭长 662

虞候 663

二十等爵 663

五等爵 663

附录一 文字通假字简表 664

附录二 文言古今字简表 673

附录三 古今同形异义词语简表 678

附录四 文言虚词表 696

一、人称代词表 696

二、指示代词表 697

三、疑问代词表 698

四、程度副词表 700

五、否定副词表 704

六、时间副词表 706

七、情态副词表 709

八、语气副词表 711

九、频率、重复副词表 715

十、介词表 717

十一、连词表 722

十二、结构助词表 728

十三、语气助词表 730

十四、叹词表 735

主要参考书目 738

后记 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