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选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1
二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思路与方法 12
三 研究对象的界定 16
第一章 危机下的晚清小说及其文学生态 22
第一节 晚清社会文化变迁与小说观念的转变 23
第二节 科举危机与晚清小说创作主体的构成 28
第三节 无力的文字狱 37
第四节 白话文的提倡及其对晚清小说的影响 44
第五节 傅兰雅“时新小说”征文的启示 52
一 傅兰雅的“时新小说”征文 52
二 救亡图存:晚清小说繁荣的历史契机 58
第二章 “新小说”理论的形成——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提出 62
第一节 康有为提倡小说的思想基础及其影响 63
第二节 戊戌政变前梁启超的小说观念 71
第三节 梁启超小说理论的过渡——《译印政治小说序》 78
第四节 “新小说”的提出——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理论 84
一 梁启超提出“小说界革命”理论的缘起 84
二 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思想基础 87
三 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基本内涵 91
第五节 余论 102
一 梁启超的《小说丛话》及其基本思想 102
二 如何看待梁启超的“小说为文学最上乘”论 104
三 如何看待域外文学观念对梁启超小说观念的影响 106
第三章 “新小说”的实践——梁启超的小说翻译与创作 108
第一节 梁启超的小说翻译及其影响 108
一 “关切于今日中国时局者”——《佳人奇遇》的翻译 109
二 “译意不译词”及“中国化”的翻译——《十五小豪杰》 113
三 梁启超与晚清翻译小说的兴盛 122
四 中西小说的比较及晚清小说家的基本立场 131
第二节 “以新意境入旧风格”——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 136
一 “专欲发表区区政见”——《新中国未来记》的创作意图及其基本内容 137
二 以“新小说之意境”入“旧小说之体裁”——《新中国未来记》的创作方式 142
三 《新中国未来记》的叙事方式 148
第四章 《新小说》研究 152
第一节 《新小说》的编刊情况 153
一 《新小说》的宗旨、体例及其内容 153
二 《新小说》前后思想、风格与主要撰稿人的变化 159
三 《新小说》刊行地及刊行时间考辨 165
四 《新小说》停刊原因新探 171
第二节 《新小说》的小说理论 179
一 狄葆贤 179
二 慧广 183
三 蜕庵 183
四 瑟斋 184
五 曼殊 184
六 浴血生 186
七 昭琴 186
八 侠人 187
九 定一 188
十 解脱 189
十一 松岑 189
十二 吴趼人 190
十三 知新主人 191
第三节 《新小说》的自著小说 192
一 《新小说》前期的历史小说与政治小说 193
二 吴趼人附颐琐 199
第四节 翻译小说 228
一 哲理、科学小说 229
二 冒险小说:《二勇少年》 230
三 侦探小说:《离魂病》、《毒药案》、《毒蛇圈》、《双公使》 230
四 语怪小说 232
五 外交小说 233
六 写情小说:《电术奇谈》、《新译神女再世奇缘》(标“奇情小说”) 233
第五节 其他杂著小说 234
第五章 “新小说”的检讨及晚清小说的发展趋向——兼及晚清小说变革的整体思考 237
第一节 “新小说”的检讨及晚清小说的发展趋向 237
一 对梁启超及“新小说”的检讨 237
二 晚清小说的发展趋向 240
三 晚清小说发展的非主流声音 245
第二节 中西互动与传统的内在转化——对晚清小说变革的整体思考 250
第六章 晚清小说变革的传统回顾——从中国古代小说演变的基本路径看晚清小说的发展 273
第一节 传统小说的内在批判 275
第二节 传统小说的“尊体”与“破体” 281
一 小说的政教化 284
二 小说的史化与诗文化 293
第三节 传统小说由文学边缘到中心的位移 304
参考文献 307
后记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