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龙虎阴阳——杨禄禅和他的子孙们 1
一 一代宗师——杨禄禅 3
二 支撑门户——杨家二代杨班侯与杨健侯 11
三 风气渐开——健侯之子杨少侯与杨澄甫 18
四 广为流传——遍布南北西东的杨家后辈 37
第二章 绵里藏针——杨澄甫的弟子们 43
一 健侯执教的杨家“三轩” 45
(一)牛镜轩:平凡如常的高人 46
(二)田绍轩:功力深湛晚景却凄凄 49
(三)李雅轩:身怀绝艺明哲保身 57
二 张钦霖:闲云野鹤不耐都市繁华 62
三 “杨氏首徒武汇川” 66
四 褚桂亭:学宗多门成杨家虎将 69
五 精擅太极的杨门文士 82
(一)陈微明:深究太极的清末翰林 82
(二)郑曼青:诗书画医拳“五绝”奇士 87
六 分立南北中外原籍直隶任县 93
(一)王其和:得两家真传而蛰居乡野 93
(二)崔毅士:不著文章世已惊 95
(三)董英杰:南下至粤传艺南洋 101
七 留京弟子 105
第三章 以柔克刚——全佑与他的传人们 109
一 全佑:独得柔化 111
二 光大门户的两大传人——“南吴北王” 113
(一)王茂斋:遗世独立 113
(二)吴鉴泉:神静柔化 120
三 “北王”王茂斋的后传 124
(一)王子英:气势神韵无形无象 125
(二)杨禹廷:松柔平和的一代宗师 127
(三)修丕勋:隐在掖县大武官的高手 133
(四)刘光斗:有心求柔无意成刚 136
(五)张式聚:不显山露水人称“炕头王” 139
(六)郑和春:传承茂斋老架的道士 142
(七)刘晚苍:沉粘古朴灵潜宏伟 144
四 “南吴”吴鉴泉的后传 157
(一)吴图南与徐致一:著书立说光大师门 158
(二)吴公仪与吴公藻:远播家传至海外 172
(三)赵寿邨与吴耀宗:吴家亲族两明家 178
(四)马岳梁与吴英华:广传家学至耄耋 180
五 七大爷架:绵绵不绝的常远亭一脉 185
第四章 随曲就伸——杨禄禅弟子与杨氏老拳 187
一 富周及其后传 189
二 王兰亭——李瑞东一脉 191
三 夏国勋及其后传 198
四 刘进宝及其后传 199
第五章 理法融通——武禹襄与他的后传 201
一 广府武氏 203
二 武氏传人李亦?与李启轩 209
三 李氏传人郝为真 212
四 郝氏门徒 215
(一)家传郝月如 216
(二)“太极圣手”李香远 219
(三)郝为真其他主要弟子 221
第六章 技进乎道——孙禄堂和他的弟子门生们 225
一 孙禄堂:集有清一代拳技之大成 227
(一)转益多师 228
(二)实至名归 230
(三)机缘默运 233
(四)拳与道合 237
(五)艺业是非 240
(六)仙逝乡里 248
二 孙存周:卓尔不群承继家传绝学 251
三 孙门其他弟子 257
第七章 刚柔并济——陈发科与陈家沟太极拳的传承脉络 261
一 缘起 263
二 述往:陈发科进京前后的陈家沟 267
三 京城旧事:弟子门生叙说的陈发科 276
四 延绵无绝:陈氏太极拳的后传 282
陈照丕 陈照旭 陈照奎 雷慕尼 田秀臣 李经梧 孙枫秋 冯志强 肖庆林等五 蔚为大观:洪均生与“洪式太极拳” 290
第八章 连环肯綮——陈清平与赵堡太极拳的渊源流变 297
一 渊源:陈清平的太极前辈们 299
二 流变:陈清平的后传弟子们 306
(一)陈清平后人:家传太极已成绝响 307
(二)张应昌一脉:延绵至今 308
(三)和兆元:“和式太极拳”祖师 308
(四)李景延:“忽雷架”创始人 311
(五)任长春:学兼赵堡与陈沟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