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一 选题背景 1
二 选题意义 4
第二节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5
一 主要内容 5
二 研究方法 6
第三节 文献综述 7
一 国外研究现状 8
二 国内研究进展 16
三 评述 21
第二章 失业保险与再就业的相关概述 23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23
一 就业及再就业的界定 23
二 失业的界定 24
三 我国关于就业与失业的界定 29
四 失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32
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概述 38
一 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38
二 失业保险的界定 42
三 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44
第三节 失业保险与就业的关系 48
一 就业对失业保险的影响 49
二 失业保险对就业的影响 50
第四节 失业保险制度对再就业影响的理论基础 51
一 失业保险制度与收入—闲暇模型 51
二 失业保险制度与工作搜寻理论 56
三 本节小结 65
第三章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68
第一节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68
一 萌芽阶段 68
二 初建阶段 68
三 发展阶段 70
四 逐步完善阶段 72
第二节 当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78
一 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79
二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资 79
三 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 79
四 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 79
五 失业保险的享受资格 80
六 失业保险的给付标准 80
七 失业保险的给付期限 81
第四章 我国失业保险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82
第一节 失业保险的经济增长效应 83
一 变量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83
二 失业保险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 84
第二节 失业保险的消费效应 87
一 变量序列单位根检验 87
二 失业保险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88
第三节 失业保险的就业效应 90
一 失业保险支出与城镇就业量 93
二 失业保险支出与失业率 9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01
第五章 失业保险对再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厦门为例 103
第一节 厦门市城镇失业保险及再就业现状 103
一 厦门市城镇失业及再就业现状 104
二 厦门市失业保险概况 110
第二节 厦门市失业保险对失业持续时间影响的经验分析 114
一 数据来源及变量特征 114
二 Cox回归模型及回归结果分析 119
三 结论 120
第三节 厦门市失业保险给付资格对再就业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121
一 变量的选择及其测量 121
二 模型设计及说明 124
三 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 125
四 结论 126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28
第六章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评估 130
第一节 失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和规模评估 131
第二节 失业保险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133
一 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 134
二 失业保险制度的受益率 139
三 失业者基本生活保障程度 139
四 失业人员再就业成功率 146
第三节 失业保险的管理效率评估 150
一 失业保险的筹资机制 150
二 失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 151
三 失业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 152
第四节 失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评估 156
一 就业压力巨大带来的挑战 156
二 就业方式多样化带来的挑战 159
三 “新失业群体”带来的挑战 159
四 就业失业统计制度不健全带来的挑战 160
第七章 典型国家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经验及借鉴 163
第一节 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及其特点 163
一 美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内容 163
二 美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 167
第二节 德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及其特点 169
一 德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内容 169
二 德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 171
第三节 日本的失业保险制度及其特点 173
一 日本失业保险制度的内容 173
二 日本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 177
第四节 启示与借鉴 178
第八章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优化设计 182
第一节 失业保险优化设计的基本理论模型与假设 182
一 失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表现 182
二 失业保险、工作搜寻和道德风险产生的机制 184
三 最优失业保险制度的内容 187
四 失业保险政策中政府规避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设计 190
第二节 优化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196
一 逐步拓宽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 197
二 强化促进就业及再就业功能 200
三 完善失业保险的支付机制 205
四 创新失业保险的筹资机制 209
第三节 加强失业保险有效运行配套机制建设 213
一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213
二 建立失业保险应急机制 215
三 健全失业保险信息系统 215
结束语 218
参考文献 219
后记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