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工程风险管理的意义 2
1.3 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2
1.3.1 风险管理的发展 2
1.3.2 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现状 3
1.3.3 风险管理在国内外工程领域发展 4
1.3.4 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5
1.3.5 穿越轨道交通工程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8
1.3.6 国内外穿越轨道交通工程实例 11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 14
第二章 工程的风险管理 15
2.1 工程风险概述 15
2.1.1 工程风险的定义 15
2.1.2 工程风险的主要特性 17
2.1.3 风险的分类 18
2.2 工程风险管理综述 19
2.2.1 风险管理的定义 19
2.2.2 风险管理的目标 20
2.2.3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21
2.3 工程风险管理的一般步骤 24
2.3.1 风险辨识 24
2.3.2 风险估计 24
2.3.3 风险评价 25
2.3.4 风险应对 26
2.3.5 风险监控 26
第三章 轨道交通结构变形机理 28
3.1 地下工程地质环境及围岩分级 28
3.1.1 概述 28
3.1.2 围岩结构分类 28
3.1.3 围岩初始应力场 29
3.1.4 自重应力场 30
3.1.5 构造应力场 31
3.1.6 影响围岩初始应力场的因素 31
3.2 盾构隧道施工对围岩及既有结构的影响 32
3.2.1 盾构施工原理 32
3.2.2 计算模型地质概况 33
3.2.3 计算模型与计算参数 33
3.2.4 计算方法 33
3.2.5 盾构隧道开挖后引起的土体位移 36
3.2.6 盾构隧道开挖后引起的土体应力 37
3.3 既有轨道交通结构变形分析 39
3.3.1 结构变形分析 39
3.3.2 轨道结构变形分析 41
3.3.3 轨道交通结构变形理论分析 42
第四章 工程的风险识别 44
4.1 风险事故统计分析 44
4.2 风险识别的原则 45
4.3 主要工程风险因素分析 46
4.4 穿越既有轨道交通工程风险因素分析 47
4.4.1 新建工程情况 47
4.4.2 水文地质条件 56
4.4.3 既有地铁结构现状 60
4.5 风险等级的划分 64
第五章 工程的风险分析 67
5.1 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 67
5.1.1 风险 67
5.1.2 风险分析 68
5.1.3 风险辨识 68
5.1.4 风险估计 68
5.1.5 风险评价 68
5.2 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 69
5.2.1 定性分析方法 69
5.2.2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69
5.2.3 定量分析方法 71
5.3 风险故障树分析法概述 72
5.3.1 故障树分析法的优缺点 72
5.3.2 故障树中的常用符号及运算法则 73
5.3.3 故障树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74
5.4 风险分析结论的构成 76
5.5 风险当量及其评价标准 77
5.5.1 风险当量和评价标准的定义 77
5.5.2 风险当量和评价标准的确定准则 77
5.5.3 各行业的评价标准 78
第六章 地铁穿越工程的风险控制 80
6.1 风险处理 80
6.2 穿越工程的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81
6.2.1 超前锚杆支护 81
6.2.2 注浆加固 82
6.2.3 管棚支护 83
6.2.4 千斤顶及型钢支撑 83
6.2.5 轨道防护措施 84
6.3 施工现场监测控制 84
6.3.1 监测的目的 84
6.3.2 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84
6.3.3 监测的要求 85
6.3.4 监测数据的处理和信息反馈 86
第七章 基坑开挖邻近既有地铁工程 87
7.1 工程概况 87
7.1.1 新建工程概况 87
7.1.2 既有地铁车站概况 88
7.1.3 新建科研办公楼基坑与地铁车站位置关系 90
7.1.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90
7.2 风险识别 91
7.3 风险分析 91
7.3.1 计算模型 91
7.3.2 计算假定及参数的选取 92
7.3.3 既有车站结构变形分析 93
7.3.4 风险分析结论 97
7.4 风险控制措施 98
7.4.1 施工过程风险控制 98
7.4.2 监控测量保障措施 98
7.4.3 应急预案防范措施 98
第八章 市政地下通道下穿既有地铁区间 99
8.1 工程概况 99
8.1.1 市政地下通道工程概况 99
8.1.2 地铁13号线霍营站~立水桥站区间线路工程概况 102
8.1.3 霍营站新增地下通道与既有地铁13号线位置关系 102
8.1.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03
8.2 风险辨识 104
8.3 风险分析 106
8.3.1 计算模型 106
8.3.2 计算假定与参数的选取 107
8.3.3 既有地铁结构变形分析 109
8.3.4 风险分析结论 110
8.4 风险控制措施 111
8.4.1 工程技术措施 111
8.4.2 监控量测 112
第九章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工程 113
9.1 天津地铁2号线盾构区间下穿京津城际 113
9.1.1 工程概况 113
9.1.2 风险识别 117
9.1.3 风险分析 118
9.1.4 风险控制措施 122
9.2 天津地铁3号线盾构区间下穿京津城际与京山铁路 123
9.2.1 工程概况 123
9.2.2 风险识别 129
9.2.3 风险分析 129
9.2.4 风险控制措施 135
第十章 盾构隧道下穿复杂铁路车站工程 137
10.1 工程概况 137
10.1.1 新建工程概况 137
10.1.2 既有车站概况 139
10.1.3 工程及水文地质 140
10.2 风险识别 145
10.2.1 前后广场联系通道 145
10.2.2 铁路站场股道路基和轨道结构 146
10.2.3 接触网杆 147
10.2.4 无柱雨棚基础 148
10.3 风险分析 151
10.3.1 计算模型 151
10.3.2 计算假定 153
10.3.3 既有车站结构变形分析 153
10.3.4 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161
10.3.5 风险分析结论 170
10.4 风险控制措施 171
10.4.1 施工过程风险控制 171
10.4.2 监控测量保障措施 172
10.4.3 应急预案防范措施 173
第十一章 大断面盾构下穿地铁车站工程 175
11.1 工程概况 175
11.1.1 新建工程概况 175
11.1.2 新建工程与地铁车站关系 177
11.1.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77
11.2 风险识别 180
11.2.1 故障树的建立 180
11.2.2 求最小割集 182
11.2.3 基本事件的模糊分类 183
11.2.4 求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系数 183
11.2.5 求顶事件的发生概率 184
11.2.6 求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 185
11.2.7 求基本事件的临界重要度 185
11.3 风险分析 186
11.3.1 计算模型 186
11.3.2 计算假定及参数的选取 187
11.3.3 盾构开挖步模拟 187
11.3.4 既有地铁车站结构变形分析 188
11.3.5 既有地铁轨道结构变形分析 191
11.3.6 风险分析结论 194
11.4 风险控制措施 195
11.4.1 风险处理措施 195
11.4.2 监控量测 195
参考文献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