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农业生物技术的含义 1
第二节 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 1
一、植物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 1
二、植物组织培养及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 2
三、植物基因工程与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3
四、发酵工程的发展 4
第三节 农业生物技术的特点 5
一、重大理论和技术突破,推动农业生物技术发展 5
二、农业生物技术呈现明显的高新技术特征 5
三、农业生物技术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综合技术 6
第二章 植物遗传育种 7
第一节 选择育种 7
一、选择与选择育种 7
二、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8
三、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12
第二节 有性杂交育种 14
一、有性杂交育种的概念 14
二、有性杂交育种的杂交方式 14
三、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 15
四、有性杂交技术 17
五、杂种后代的处理 18
六、远缘杂交育种 21
第三节 杂种优势与利用 23
一、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24
二、杂种优势的衡量方法 25
三、优势育种与有性杂交育种的比较 26
四、杂种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 26
五、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 28
六、自交不亲和系及其利用 30
第四节 诱变育种 31
一、物理诱变育种 31
二、化学诱变育种 33
三、多倍体育种 35
第三章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39
第一节 分子标记概述 39
一、分子标记的发展 39
二、分子标记的优越性 39
第二节 分子标记的类型及特点 40
一、基于分子杂交的分子标记 40
二、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 41
三、基于基因芯片等的分子标记 46
第三节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47
一、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47
二、遗传多样性与种质鉴定 48
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 48
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48
五、重要农艺性状的图位克隆 49
第四章 植物细胞工程 50
第一节 植物的脱毒与离体快繁 50
一、植物脱毒的方法 50
二、脱病毒植株的检测 55
三、脱病毒植株的保存与繁殖 56
四、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57
第二节 植物体细胞胚胎建成与人工种子 65
一、植物胚状体的产生方式 65
二、影响胚状体发生和发育的因素 65
三、人工种子 69
第三节 性细胞培养与单倍体育种 70
一、花药培养 70
二、花粉(小孢子)培养 79
第四节 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80
一、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81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 87
第五章 植物基因工程 96
第一节 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和工具酶 96
一、植物基因工程所需要的载体 96
二、基因工程所需要的工具酶 102
第二节 目的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109
一、基因文库的构建与目的基因的筛选 109
二、目的基因的分离 112
第三节 植物的遗传转化 117
一、植物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 117
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 119
三、目的基因的直接转化方法 121
四、利用植物的种质系统进行外源基因的导入 123
第四节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124
一、报告基因的表达检测 124
二、外源基因整合的分子杂交检测 127
三、转基因植物的PCR检测 131
四、基因芯片检测 133
第五节 基因工程在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134
一、培育抗虫转基因植物 134
二、培育抗病转基因植物 134
三、培育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 135
四、培育抗逆境转基因植物 135
五、耐储藏基因的转化 136
六、品质改良基因的转化 136
七、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 137
第六章 微生物发酵工程 138
第一节 菌种的培养技术 138
一、培养基 138
二、菌种的制备与扩大培养 140
第二节 液体发酵 142
一、发酵设备 142
二、发酵方式 143
三、发酵工艺 145
四、发酵下游处理 149
第三节 固态发酵 150
一、固态发酵的设备 150
二、青贮饲料的固态发酵生产 151
三、“5406”生物菌肥的固态发酵 154
四、食用菌的生产 160
主要参考文献 169
附录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