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34
壹 1949—1956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4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6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37
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38
建立国有经济 39
统一财经 40
进行土地改革 41
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44
新中国外交起步 45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46
进行“一五”计划建设 49
建设新型工业和现代化大型企业 50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52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4
实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6
开展扫除文盲运动 57
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 59
保护和发展中医 61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62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6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69
贰 1957—1978 74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74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75
克服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76
提出“四个现代化”建设 77
兴修水利 79
实现石油基本自给 82
开展三线建设 84
两弹一星 85
提高铁路运输能力 87
发展教育事业 88
赤脚医生 90
发展体育运动 91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94
打开中美关系正常化大门 95
对外关系迅速发展 96
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97
反思“文化大革命” 99
拨乱反正 100
恢复高考 101
感受世界新变化 102
讨论真理标准 103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6
中国要发展起来 107
农村改革先行 108
发展乡镇企业 110
推进城市改革 112
实行对外开放 114
创办经济特区 115
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16
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7
叁 1978—1992 119
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119
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 120
提出小康目标 122
实施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4
实行村民自治 12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26
迎来文艺的春天 130
文艺创作成就斐然 132
第一枚奥运金牌 136
举办第11届亚洲运动会 138
提出“一国两制”主张 140
成立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 142
邓小平南方谈话 143
肆 1992—2002 14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6
依法治国 148
科教兴国 14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51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15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53
“三河”“三湖”污染治理 155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156
建设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58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60
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 161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163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164
香港回归 166
澳门回归 167
推动两岸交流发展 168
重申中国永远不称霸 169
创办博鳌亚洲论坛 170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7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72
改革城镇住房制度 173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74
初步实现小康目标 175
伍 2002—2012 178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78
科学发展观 179
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80
全面取消农业税 18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8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86
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187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189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90
推进西部大开发 19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195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196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197
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0
举办第29届奥运会 204
举办第41届世界博览会 207
两岸关系重大进展 210
构建和谐世界 212
建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214
中国企业“走出去” 215
保护私有财产入宪 216
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217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221
陆 2012以来 22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 224
中国梦 227
建设服务型政府 228
建设上海自贸区 229
发展现代农业 232
进入高铁时代 235
鼓励科技创新 238
防治大气污染 242
提高国民旅游休闲生活质量 243
网购时代 244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245
维护国家主权 维护国际安全 249
夯实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 252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253
推动亚洲区域合作 254
推动中欧经贸合作 256
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258
共谱中拉合作新篇章 260
积极开展与重要国际组织的合作 262
发展和深化人文交流 264
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267
经济体制改革 268
政治体制改革 271
文化体制改革 273
社会体制改革 276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