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
一、青年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1
二、青年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7
三、学习和研究青年社会学的意义 11
第二章青年的社会化 15
第一节 青年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 15
一、什么是社会化 15
二、青年社会化的内容 17
第二节 青年社会化的形成与发展 20
一、青年社会化的过程 20
二、青年社会化的形式 22
三、青年社会化的执行者 25
第三节 青年的个性与社会化 28
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28
二、青年个性的差异 29
三、正确处理青年个性发展与社会化的关系 32
第三章青年的学校教育 35
第一节 古代学校与青年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5
一、学校与青年教育的产生 35
二、封建社会的学校与青年教育 38
第二节 学校与青年教育的发展 40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与青年教育 40
二、旧中国的学校与青年教育 42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学校与青年教育 44
第三节 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改革学校教育 46
一、现代化潮流及其特点 46
二、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 49
三、进一步改革学校教育,以利于培养“四有”新人 51
第四章 青年价值观 55
第一节 青年价值观的涵义及其价值目标 55
一、什么是青年的价值观 55
二、青年的价值目标 58
第二节青年价值观形成的特点 60
一、青年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60
二、青年价值评价的范围日益扩展 61
三、青年价值观的内容日益丰富 62
四、世界观、人生观影响青年价值观的发展趋向 63
第三节 当代青年价值的取向 64
一、青年价值取向的演变 64
二、青年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 66
第四节 青年价值观的科学导向 67
一、价值的客观性 67
二、价值评价的客观标准 68
三、正确对待人生价值 69
四、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70
第五章青年社会群体 72
第一节 青年社会群体的形成与功能 72
一、青年社会群体的形成 72
二、青年社会群体的功能 74
第二节 青年社会群体的种类 77
一、基本群体和次级群体 77
二、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78
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79
四、志缘群体和趣缘群体 79
第三节 青年非正式群体 80
一、青年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80
二、青年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83
三、青年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84
四、青年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引导 86
第六章 青年文化 92
第一节 青年文化的形成 92
一、青年文化的涵义 92
二、青年文化的形成 94
三、中国青年文化的潮流 96
第二节 青年文化的特征 98
一、青年文化的超前性 98
二、青年文化的动态性 99
三、青年文化的反抗性 100
四、青年文化的层次性 101
第三节 青年文化的功能 102
一、调适功能 102
二、导向功能 103
三、传承功能 106
四、更新功能 106
第四节 青年文化的社会控制 108
一、社会控制的原则 108
二、社会控制的机制 110
第七章青年人际关系及其交往 114
第一节青年人际交往的意义 114
一、人际交往有助于青年社会化 114
二、人际交往有助于青年身心健康 115
三、人际交往能促进社会文明 117
第二节 青年人际关系状态分析 119
一、普通良好的人际交往 119
二、青年人际交往中的隐患 122
第三节 青年人际关系的协调 123
一、人际沟通 123
二、人际交往中的互利互惠 126
三、寻求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平衡 127
第八章 青年的恋爱、婚姻、家庭 130
第一节 青年的婚恋观及婚姻、家庭的新特点 130
一、青年的婚恋观 130
二、我国青年婚姻、家庭的新特点 135
第二节 青年恋爱、婚姻、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及调适 139
一、青年婚姻、家庭中出现的问题 139
二、青年恋爱、婚姻、家庭问题的调适 145
第九章青年的智力开发与成才 149
第一节 青年智力与社会发展 149
一、青年智力的形成 149
二、青年智力的开发 151
三、社会急需造就大批青年人才 153
第二节 青年人才的成长规律 154
一、青年人才的涵义 154
二、青年人才群成才的规律 155
三、青年人才个体成才的规律 161
第三节 培养和发挥青年人才的作用 164
一、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 164
二、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作用 166
第十章青年的劳动就业 169
第一节 劳动就业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 169
一、青年劳动就业的含义 169
二、青年劳动就业的主要途径 170
三、劳动就业对青年社会化的意义 171
第二节 青年劳动就业的社会问题 174
一、我国青年劳动就业的发展状况及其趋势 174
二、青年待业问题的主要成因及消极影响 176
三、解决我国青年劳动就业问题的途径 179
第三节 青年的劳动就业意识及其引导 180
一、青年劳动就业意识和职业定向的含义 180
二、青年劳动就业意识的社会类型 182
三、青年劳动就业意识的形成过程 184
四、社会对青年劳动就业的指导 186
第十一章 青年的生活方式 189
第一节 青年生活方式的概念 189
一、青年生活方式的涵义 189
二、研究青年生活方式的意义 190
第二节 青年生活方式的内容和特点 191
一、青年生活方式的内容 192
二、青年生活方式的特点 207
第十二章 青年的越轨行为及治理 210
第一节 青年犯罪行为 210
一、世界性社会问题——青年犯罪问题 210
二、青年犯罪概念 212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214
第二节 青年的违纪行为 220
一、青年违纪行为的含义 220
二、青年违纪行为产生的原因 220
第三节 青年越轨行为的治理 224
一、加强对青年的道德教育 224
二、加强对青年的遵纪守法教育 225
三、加强对青年的性知识教育 226
四、建立健全社会各部门的规章制度 227
第十三章 青年的现代化 228
第一节 改革中的世界大气候和国内的环境 228
一、变化着的世界大气候 228
二、改革中的中国 230
三、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 232
第二节 当代青年与青年现代化 235
一、青年现代化的标准 235
二、改革大潮中的当代青年 238
三、生活方式的变化 241
第三节 青年现代化导向 244
一、青年现代化的条件 244
二、青年现代化的途径 246
第十四章青年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249
第一节 青年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意义和特点 249
一、青年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大意义 249
二、青年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252
第二节 青年社会学研究的程序 254
一、选择课题阶段 254
二、确定计划阶段 255
三、实施阶段 256
四、总结阶段 257
第三节 青年社会学研究的方式、方法 258
一、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 258
二、历史法 265
三、社会实验法 267
四、社会统计法 268
后记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