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芭蕾事业的奠基 1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
一、传统文化的油尽灯枯与新文化的孕育 3
二、新思想的汹涌澎湃与东西文化的论战 4
三、国剧运动的兴起及对中国芭蕾活动的影响 5
第二节 西方舞蹈文化的传入 6
一、裕容龄——中国学习西方舞蹈的第一人 7
二、《星绍笔记》——西方舞蹈的多元化渗透 8
三、不同地区——舞蹈学校的创办及大批舞者的涌入 8
第三节 新舞蹈艺术的崛起 12
一、新舞蹈艺术与黄色歌舞的强烈对抗 13
二、吴晓邦对中国现代芭蕾舞蹈的开拓 13
三、戴爱莲对芭蕾舞蹈的民族化的探索 15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芭蕾的建设和发展 19
第一节 中国芭蕾舞剧创作的首次突破 20
一、《和平鸽》创作背景及相关评价 21
二、《和平鸽》成功创作及演出归因 22
三、《和平鸽》的艺术特色及无穷魅力 24
第二节 中国芭蕾舞体制的确立 28
一、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成功召开 29
二、中华全国舞蹈工作者协会成立 30
三、舞蹈相关训练班相继成立 31
第三节 中国芭蕾舞学科的建立 33
一、北京舞蹈学校成立及芭蕾舞学科建立发展 34
二、上海市舞蹈学校芭蕾舞学科创建及发展 35
三、中央芭蕾舞团 36
四、上海芭蕾舞团 36
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舞蹈队 37
六、中国第一代芭蕾舞艺术家 37
第三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中国芭蕾 41
第一节 引进外国芭蕾舞剧喜获成功 42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方针的提出 43
二、各类芭蕾舞剧的“争奇斗艳” 43
三、中国芭蕾艺术的逐渐成熟 47
第二节 自创芭蕾舞剧成绩喜人 50
一、芭蕾艺术的中国化、民族化发展历程 51
二、中国芭蕾舞剧的成熟之作——《红色娘子军》 51
三、小型舞蹈作品纷纷登上历史舞台 54
第三节 民族特色芭蕾舞剧再创佳绩 55
一、中国芭蕾风雨前最后一个短暂的春天 56
二、《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艺术启迪意义 58
第四章 十年动乱中的中国芭蕾 61
第一节 走向“革命芭蕾” 62
一、“两个批示”及会演下文艺界的风雨飘摇 63
二、京剧改革与“文化战线上的大革命” 64
三、极左思潮中国芭蕾走向“革命芭蕾” 65
第二节 中国芭蕾变身“革命样板戏” 66
一、“革命样板戏”的出现及普及 67
二、中国芭蕾的命运之途——革命样板化 68
三、十年动乱后《白毛女》的曲折之路 70
第三节 十年动乱后期的“样板戏”突破创新 74
一、中国芭蕾之春的到来 75
二、《沂蒙颂》及《草原儿女》的艺术成就 75
三、“样板戏”的历史定位 79
第五章 复苏与萌动:“新时期”中国芭蕾整体局面 83
第一节 酝酿变化、艰难摸索的时代背景 84
一、新时期中国芭蕾艺术分期 85
二、20世纪80年代中国芭蕾的整体气象 86
第二节 政治反思与艺术探索 89
一、艺术复苏期 90
二、观念转化和艺术探索 92
第三节 复苏与繁荣 95
一、题材上的广采博取 96
二、创作面貌变化 101
第四节 中国第一代芭蕾编导 104
一、中国第一代芭蕾编导的重要地位 105
二、中国第一代芭蕾编导代表人物 106
第六章 多元化的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芭蕾艺术潮流变化 111
第一节 中国芭蕾多元格局背景 112
第二节 经典的重新诠释 115
一、《红色娘子军》梅开二度 116
二、《白毛女》的复排 117
第三节 民族化的延展创作 120
第七章 新时期中国芭蕾事业的突出成就 125
第一节 中国芭蕾团体建设 126
一、中央芭蕾舞团 127
二、上海芭蕾舞团 129
三、辽宁芭蕾舞团 130
四、天津芭蕾舞团 131
五、广州芭蕾舞团 132
六、苏州文化艺术中心芭蕾舞团 133
七、北京当代芭蕾舞团 133
第二节 中国芭蕾舞教育的发展 135
一、专业院校的建设 136
二、默默耕耘的芭蕾舞教育家 140
第三节 中外芭蕾舞文化交流 144
一、外国团体访华 145
二、外籍大师的加盟 147
三、桃李芬芳 149
四、书香四溢 154
第四节 中国芭蕾赛事 156
一、全国芭蕾舞比赛 157
二、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 158
三、北京国际舞蹈院校芭蕾舞邀请赛 159
四、北京国际芭蕾舞比赛 162
结语 165
参考文献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