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锡良其人 2
二 研究现状 4
三 研究思路 10
第一章 锡良及其时代 12
第一节 出身寒素 12
第二节 “在晋二十年” 16
一 崛起于赈务 16
二 “不易得之真才” 21
第三节 追随李秉衡 23
一 借调烟台 24
二 曹州教案 24
第四节 戊戌—庚子之际的抉择 29
一 戊戌维新中的保守倾向 30
二 庚子勤王的观望者 34
三 晋东保卫战中的强硬姿态 42
本章小结 56
第二章 从自办铁路到借债造路——锡良的铁路思想及实践 58
第一节 川汉铁路的创设和筹办 58
一 川汉铁路自办的提出 58
二 川汉铁路之交涉 60
三 川汉铁路资金的筹措 65
第二节 力保云南铁路利权 69
一 筹划滇蜀腾越铁路 69
二 赎回滇越铁路 71
第三节 锦瑷铁路计划 75
一 安奉铁路交涉 75
二 锦瑷铁路计划的提出 84
三 以联英美为核心的借款交涉及其失败 93
本章小结 102
第三章 教育改革与新式教育的推行 104
第一节 建立学堂教育体系 104
一 创办河南大学堂 105
二 改革四川教育体系 107
三 调整和深化云南、奉天教育 112
第二节 重视实业教育 115
一 专门人才的培养 115
二 注重兵学 117
三 注重留学教育 119
四 实业教育 121
第三节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怀 122
本章小结 125
第四章 官制改革与宪政大讨论(上) 127
第一节 裁撤河东河道总督 127
一 考察河道总督 128
二 变革河工事务的提出 130
三 变通河工方案的实施 135
第二节 盐政集权与分权之争 137
一 收回盐权的提出 138
二 中央与地方之博弈 140
第三节 厉行禁烟 159
一 禁烟思想 160
二 禁烟举措及其成效 162
第五章 官制改革与宪政大讨论(下) 172
第一节 变通奉天旗制 172
一 改旗务司为旗制处 172
二 变通旗制的实践 173
第二节 清末立宪运动 180
一 借款造路论的提出 181
二 借债造路救国论与速立阁会救国之争 187
三 东三省请愿运动 205
本章小结 224
结语 227
参考文献 235
后记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