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导论 3
1 可持续发展概述 3
1.1 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背景与趋势 3
1.1.1 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背景 3
1.1.2 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4
1.2 我国可持续发展动态 4
1.3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5
1.3.1 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 5
1.3.2 我国可持续发展对策 6
1.4 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7
1.4.1 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研究 7
1.4.2 可持续发展定量化研究 8
1.4.3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践 9
2 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问题 10
2.1 我国山区概况 10
2.1.1 我国山区分布 10
2.1.2 我国资源概况 12
2.2 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3
2.2.1 山区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2.2.2 山区食物生产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14
2.2.3 山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供给基地 15
2.2.4 山区的生态服务功能不可或缺 16
2.2.5 山区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17
2.3 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8
2.3.1 经济发展水平低 18
2.3.2 生态环境脆弱 18
2.3.3 人地矛盾突出 19
2.3.4 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19
2.3.5 资金投入少 20
2.3.6 科技研发有待加强 21
3 河北太行山区域特征与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 22
3.1 河北太行山区域概述 22
3.1.1 地理位置 22
3.1.2 地形地貌 23
3.1.3 资源概况 24
3.1.4 社会经济 28
3.2 河北太行山区域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 31
3.2.1 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31
3.2.2 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32
第二编 可持续发展要素分析 37
4 河北太行山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37
4.1 资源可持续利用 37
4.1.1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37
4.1.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43
4.1.3 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47
4.1.4 气候资源可持续利用 48
4.1.5 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50
4.1.6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52
4.1.7 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55
4.2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56
4.2.1 生态可持续发展 56
4.2.2 环境可持续性保护 62
5 河北太行山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65
5.1 河北太行山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65
5.2 河北太行山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67
5.2.1 河北太行山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67
5.2.2 河北太行山区域农村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69
5.2.3 河北太行山区域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 74
5.2.4 河北太行山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81
6 河北太行山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 83
6.1 人口、健康与公共卫生 83
6.1.1 控制人口数量 83
6.1.2 提高人口素质 85
6.1.3 健康与公共卫生 87
6.2 公共安全与社会保障 87
6.2.1 自然灾害与社会突发事件 87
6.2.2 社会保障体系 88
6.3 食物安全 92
6.3.1 食物安全与粮食安全 92
6.3.2 河北太行山区域粮食安全问题 92
6.3.3 粮食安全保障对策 93
6.4 贫困与反贫困 94
6.4.1 河北太行山区域贫困原因 94
6.4.2 河北太行山区域贫困问题 95
6.4.3 河北太行山区域反贫困对策 96
6.5 新农村建设 98
第三编 可持续发展应用 103
7 河北太行山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战略研究 103
7.1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103
7.1.1 科技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103
7.1.2 河北太行山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战略 103
7.2 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行动现状 103
7.3 河北太行山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科技领域 104
7.4 河北太行山区域可持续发展重点科技计划 106
8 河北太行山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108
8.1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概况 108
8.1.1 国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评述 108
8.1.2 国内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110
8.2 河北太行山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112
8.2.1 评价区域 112
8.2.2 指标体系构建 112
8.2.3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113
8.2.4 原始数据的获取与标准化处理 114
8.3 河北太行山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114
8.3.1 可持续发展能力计算方法 114
8.3.2 可持续发展能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115
8.4 河北太行山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评价 119
8.4.1 协调度评价计算方法 119
8.4.2 可持续发展协调度计算结果与分析 119
8.5 河北太行山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120
8.5.1 可持续发展水平计算方法 120
8.5.2 可持续发展水平计算结果与分析 121
8.6 基于Kendall模型的区域整体可持续评价 122
8.7 评价结果总结 124
9 河北太行山区域可持续发展主要类型与模式 125
9.1 河北太行山区域可持续发展主要类型 125
9.1.1 以规模尺度分类 125
9.1.2 以产业类型分类 127
9.1.3 以资源与生态环境要素分类 131
9.1.4 以可持续发展水平分类 132
9.2 河北太行山区域可持续发展主要模式 134
9.2.1 行政单元尺度类模式 134
9.2.2 自然地域单元尺度类模式 136
9.2.3 农业产业类可持续发展模式 137
9.2.4 工业产业类可持续发展模式 140
9.2.5 旅游区可持续发展模式 142
9.2.6 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144
第四编 可持续发展实践 147
10 河北太行山区域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实践 147
10.1 生态经济型可持续发展实践——生态经济沟建设 147
10.1.1 生态经济沟的概念 147
10.1.2 生态经济沟建设的原则与要求 148
10.2 生态旅游型可持续发展实践——前南峪生态旅游区建设 150
10.2.1 生态旅游内涵 150
10.2.2 前南峪生态旅游区建设案例 151
10.3 生态科技型可持续发展实践——万乐农业科技示范园 152
10.4 生态恢复型可持续发展实践—绿色矿山建设 153
10.4.1 绿色矿山的含义 153
10.4.2 绿色矿山建设案例——邯郸市“千矿万亩”工程 154
10.4.3 绿色矿山建设案例——武安市西石门国家矿山公园 154
10.5 生态社会型可持续发展实践——生态文明村建设 155
11 循环经济型可持续发展实践——武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157
11.1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概况 157
11.2 武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158
11.2.1 优势条件 158
11.2.2 制约因素 159
11.3 武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160
11.3.1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主题特色 160
11.3.2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指标体系 161
11.3.3 循环经济理念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中的实践 161
参考文献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