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区革命从这里爆发 1
1944年,新疆天山南北到处都像布满了干柴…… 1
一群山区的少数民族农牧民被迫揭竿而起,国民党巩哈县警察局认为是“六个贼娃子闹事”,派兵搜捕,结果大败而归。 7
乌拉斯台的枪声传到国民党新疆省府,大势将去的盛世才派心腹前往指挥弹压,不仅损兵折将,还丢了一座县城。 23
巩哈暴动使国民党新疆军政当局深为震惊,曹日灵指挥伊犁现有兵力倾城出动“进剿”,正好中了伊宁解放组织的“调虎离山”之计…… 32
第二章 星火燎原 39
伊宁起义一举成功,给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剿抚兼施”方针一记响亮的耳光。 39
伊犁临时革命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在伊犁区的结束,一场“进剿”与反“进剿”的大战迫在眉睫。 54
固守待敌不如主动出击!游击队总司令部决定先拿下霍城、绥定、惠远三个战略要地。 60
二台达坂和阿恰尔达坂争夺战惊心动魄,国民党军官兵被冻掉鼻子耳朵、冻失手足后纷纷溃逃。 69
艾林巴克之战整整持续了84天,国民党守军在“危在旦夕”、“弹尽粮绝”的哀鸣中全军覆灭。 77
伊犁全境解放后,双方都在总结,国民党军得到的是教训,游击队得到的是经验。 85
第三章 从游击队到民族军 93
1945年4月8日的伊宁市斯大林公园热闹非凡,各族军民载歌载舞欢庆民族军诞生,临时革命政府把这一天定为民族军建军节。 93
民族军组建伊始,就把正规化建设放在首位,为彻底打败在数量、装备上占优势的国民党军队积蓄力量。 100
组建军队与改组政府同步进行,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等受过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进步知识分子逐步进入核心领导层。 118
第四章 三线作战 125
战役计划:锋芒指向全疆。 125
北线作战:一路势如破竹。 131
中线作战:矛头直逼迪化。 147
南线作战:牵制敌军兵力。 176
三区统一:建立人民政权。 192
第五章 军事对峙与和平谈判 200
三区民族军和国民党军在玛纳斯河两岸虎视眈眈,国民党“中央政府代表”与三区“人民代表”在苏联领事馆的斡旋下坐在了谈判桌前。 200
“民族平等”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三区代表为争取实际意义上的民族平等,在谈判桌内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208
为了一纸不足1000字的军事附文,双方代表谈了整整63天,斗争不可谓不激烈。 216
《和平条款》的签订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三区革命政权和民族军仍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考验。 227
第六章 捍卫根据地 253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颠覆和破坏,三区人民和民族军重新拿起了武器。 253
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离不开坚强的革命政权,“新盟”和民族军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62
第七章 迎接新疆和平解放 275
毛泽东说:“你们多年来的奋斗,是我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275
阿合买提江说:“我们认为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同时就是全世界和全新疆人民的胜利,所以我们以最高的热情来向敬爱的毛泽东先生表示感谢和兴奋。” 290
赛福鼎说:“我暗暗地告慰先烈们:你们用鲜血浇灌的新疆大地已露出了胜利的曙光!我们多年来盼望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299
三区军民说:“坚决地百分之百地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交给我们的任何任务”,在“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础上,为建立新生活而努力”。 309
王震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到新疆是和兄弟的民族军5年斗争的胜利紧密相连的,兄弟般的人民解放军和民族军要联合团结起来为新疆人民服务。” 323
第八章 行进在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 336
在共和国诞生的礼炮声中传出喜讯:经过5年的浴血奋战,民族军终于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一员。 336
彭德怀曾在1947年创造了“新式整军”的经验,整编后的第五军运用这一经验实现了“脱胎换骨”。 343
“亲吻着党旗我泪流满面”——这不仅是赛福鼎一个人的肺腑之言,也表达了广大民族干部的共同心声。在党的特殊关怀下,第五军一大批民族官兵迅速成长。 357
新疆解放伊始匪患迭起,面对凶残的叛匪王震怒不可遏,下令“彻底干净全部歼灭之”。第五军十四师四十团立即改装成骑兵部队,官兵们挥戈跨马火速奔赴剿匪第一线。 370
以王震为代司令员的新疆军区发布大生产命令,昔日的战场勇士拿起坎土曼,在亘古荒原上谱写出了令人心醉的“东方小夜曲”,酿出了千里飘香的“伊力牌”美酒。 388
附录一 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来自第五军(民族军)的将领 419
附录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组织序列沿革表 421
参考书目和资料 427
后记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