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多”不一定“益善”——对学生的多求未必就能多得 1
教师管得太多未必好 3
教师说得太多未必好 4
教师帮得太多未必好 6
教师要得太多未必好 7
02.“眼见”不一定“为实”——师生的所见未必就是所得 9
看到的不一定是真人 11
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知 15
03.“耳听”不一定“为虚”——让学生听课“听”出实效 21
耳听,有时能激起人更多的注意 22
耳听,有时能激发人更多的主意 28
04.“熟能”不一定“生巧”——熟悉的地方没有学习的风景 32
熟可能会生“厌” 33
熟可能会生“笨” 36
05.“快马”不一定“加鞭”——最好的教育在悠闲中自得 44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争“第一” 45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当“独一” 49
06.“一叶”不一定“知秋”——窥一斑未必知教育的“全豹” 54
只见“树叶”,不见“树林” 55
只见“树叶”,不见“树根” 57
07.“玩物”不一定“丧志”——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游戏精神 62
不会玩的学生不一定是好学生 64
不让玩的教师不一定是好教师 67
08.“一本”不一定“正经”——教师“活教”才能换来学生“活学” 74
课本内容不一定很正统 75
剧本形式不一定很正规 80
09.“深入”不一定“浅出”——挑战性知识更能激发学习力 88
选好角度,使知识更具研发力 89
拉升高度,使学生更具战斗力 92
10.“人多”不一定“势众”——合作学习不只是合坐学习 99
使不出全部的力量 100
听不到全部的声音 106
11.“长驱”不一定“直入”——最直的路未必是教学最好的路 111
放慢教育教学的步伐 112
放宽教育教学的路线 118
12.“锦心”不一定“绣口”——教师说得好不如学生说得好 124
教师不一定要好说话 125
教师不一定要说好话 130
13.“沉默”不一定“是金”——学生应有能说会道的口才 134
允许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 135
允许学生说三道四地评论 140
14.“对答”不一定“如流”——学会等待也是一种教学智慧 146
回答迟延又何妨 147
回答迟钝也无妨 151
15.“亲密”不一定“无间”——合适的距离可以产生教学之美 158
教师与学生的最佳状态——“若即若离” 159
学生与知识的最佳状态——“若近若远” 163
16.“良药”不一定“苦口”——温暖人心是教育教学的良方 169
良“知”可以不枯燥 169
良“言”可以不逆耳 175
17.“公事”不一定“公办”——呵护学生是教育最大的公德 181
公事也可以私办 182
公事也可以特办 187
18.“先发”不一定“制人”——认识错误需要学生的自觉自悟 193
对认识错误,教师先发火未必效果好 194
对知识错误,教师先发话未必效果好 199
19.“曲终”不一定“人散”——学习的兴致时时处处都可上演 208
课终,让学生能“登高” 208
课终,让学生能“望远”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