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岸滩涂及其利用潜力》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建主编;徐敏,刘兆普,葛晨东,杨山,白世彪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2784478
  • 页数:5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利用“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所取得的最新数据,较为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江苏省海岸滩涂的基本特征、利用现状、开发潜力、可持续利用模式与策略。

0 绪论 1

0.1 海岸滩涂定义及相关概念 1

0.2 海岸滩涂研究基本内容 2

0.3 国内外海岸滩涂研究进展及资源利用情况 3

0.3.1 海岸滩涂研究综述 3

0.3.2 海岸滩涂利用及研究情况 5

0.4 我国的海岸滩涂类型、分布及利用方式 8

0.5 江苏省海岸滩涂的研究意义 8

0.6 主要结论 10

0.6.1 海岸滩涂资源及其利用潜力 10

0.6.2 海岸滩涂利用现状与问题 11

0.6.3 海岸滩涂的可持续利用思路与策略 11

第1篇 江苏省海岸滩涂的基本特征 19

第1章 海岸滩涂的自然特征 19

1.1 滩涂的位置和范围 20

1.2 滩涂的面积 24

1.3 滩涂的质地 29

1.3.1 潮滩沉积物的地理分布 29

1.3.2 潮滩横向剖面的分带性及沉积特征 31

1.3.3 潮滩沉积物的化学环境特征 37

1.4 滩涂的适宜性 39

1.5 滩涂的灾害易损性 43

1.5.1 相对海平面上升 43

1.5.2 风暴潮灾害 46

1.5.3 赤潮灾害 47

第2章 海岸滩涂的形成演变 52

2.1 滩涂演变的历史与过程 52

2.1.1 中段和北段滩涂 52

2.1.2 南段滩涂 54

2.1.3 岸外辐射沙洲 54

2.1.4 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演变 57

2.2 滩涂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60

2.2.1 潮滩的物质来源 61

2.2.2 潮滩的形成和演化 63

2.3 未来的发展趋势 67

2.3.1 侵蚀和淤积状况 67

2.3.2 滩涂资源的利用和变化趋势 70

2.3.3 江苏省海岸线演变趋势 71

2.3.4 江苏省潮滩的增长潜力 73

第3章 海岸滩涂利用现状 78

3.1 利用的数量及年际变化 79

3.1.1 利用数量 79

3.1.2 利用年际变化 93

3.2 利用的结构 94

3.3 利用格局与部位 97

3.3.1 滩涂养殖 98

3.3.2 交通运输用海 99

3.3.3 围海造地用海 99

3.3.4 旅游娱乐用海 99

3.3.5 排污倾倒用海 99

3.3.6 保护区用海 99

3.4 岸线利用分析 100

3.5 利用的效益与存在的问题 103

第4章 海岸滩涂开发的人文环境 105

4.1 滩涂开发与盐文化 105

4.1.1 江苏省的盐文化 105

4.1.2 盐文化与滩涂开发 107

4.2 滩涂开发的经济基础 109

4.2.1 江苏主要沿海城市的经济概况与其他省市区的比较 110

4.2.2 省内主要沿海城市的经济概况与省内其他城市的比较 111

4.3 滩涂开发的城镇发展基础 113

4.3.1 江苏沿海城镇体系发展特征 113

4.3.2 城镇发展水平特征 115

4.4 滩涂开发的交通基础 116

4.4.1 沿海公路 116

4.4.2 沿海铁路 118

4.4.3 沿海港口 119

4.5 滩涂开发的科学教育基础 121

4.5.1 科教力量与人才结构 121

4.5.2 产学研结合与成果转化 122

4.6 滩涂开发与人口迁移 123

4.6.1 江苏沿海的人口结构 123

4.6.2 劳动力就业及流动 125

第2篇 江苏省海岸滩涂的利用潜力 131

第5章 潜在的岸线资源 131

5.1 海岸线长度与测尺、比尺的关系 131

5.2 江苏粉砂淤泥质海岸带不同分带界线的分维值 132

5.3 江苏大陆海岸线的长度及其变化规律 132

5.4 江苏省海岸线的分形模拟 135

5.4.1 模拟方法及算法 135

5.4.2 在江苏省海岸线模拟中的应用 136

5.4.3 程序功能分析 138

5.4.4 结论与探讨 138

5.5 江苏省海岸线的利用潜力 139

5.6 科学利用海岸线资源的策略 140

第6章 潜在的港口资源 141

6.1 滩涂在港口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141

6.2 滩涂在港口开发中的利用形式 142

6.2.1 提供港区和临港产业用地 142

6.2.2 形成挖入式港口的港域 142

6.2.3 岸外辐射沙脊群对港口的防浪掩护 143

6.3 连云港滩涂区港口资源特征 143

6.3.1 赣榆港区 147

6.3.2 徐圩港区 148

6.4 盐城滩涂区港口资源特征 152

6.4.1 滨海港区 153

6.4.2 射阳港区 159

6.4.3 大丰港区 165

6.5 南通滩涂区港口资源特征 169

6.5.1 洋口港区 170

6.5.2 吕四港区 181

第7章 潜在的生物生态资源 190

7.1 滩涂重要经济生物资源及其变化趋势 190

7.1.1 底栖生物与浮游生物组成 191

7.1.2 底栖生物与浮游生物密度及生物量 191

7.1.3 底栖生物与浮游生物多样性 192

7.1.4 底栖生物资源 192

7.2 滩涂重要植被资源 194

7.2.1 湿地植被类型 194

7.2.2 湿地植被变化 196

7.3 滩涂鸟类资源 201

7.3.1 鸟类生境特征 201

7.3.2 鸟类资源生物多样性评价 202

7.4 滩涂大型动物资源 203

7.5 湿地重要生态功能 204

7.5.1 湿地植被的土壤改良功能 204

7.5.2 海滨湿地土壤有机碳库功能分析 208

7.6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评价 214

7.6.1 海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4

7.6.2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方法 215

7.6.3 江苏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基本特征与空间差异 217

7.6.4 生物物种遗传信息价值 218

7.7 典型保护物种生境适宜性 218

7.7.1 研究方法 218

7.7.2 结果分析 219

第8章 潜在的渔业资源 224

8.1 滩涂渔业资源基本状况 224

8.1.1 滩涂底栖生物资源资本状况 224

8.1.2 滩涂海水增养殖基本状况 241

8.2 滩涂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44

8.2.1 滩涂海水增养殖开发利用现状 244

8.2.2 滩涂底栖生物资源利用现状 247

8.2.3 滩涂贝类的增殖放流 247

8.2.4 滩涂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248

8.3 潜在滩涂增养殖区选划 248

8.3.1 选划依据 248

8.3.2 选划原则 249

8.3.3 选划区域 249

8.4 重点增养殖品种选划 252

8.4.1 增养殖品种现状 252

8.4.2 重点增养殖品种选划 256

8.5 滩涂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257

8.5.1 滩涂渔业资源现状评价 257

8.5.2 滩涂渔业资源存在的问题 258

8.5.3 滩涂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260

第9章 潜在的旅游资源 264

9.1 旅游资源分类与分级 264

9.1.1 旅游资源分类 264

9.1.2 旅游资源分级 268

9.2 旅游资源结构与特征 273

9.2.1 旅游资源结构 273

9.2.2 旅游资源特征 275

9.3 旅游资源地域分布与区际比较 276

9.3.1 旅游资源地域分布 276

9.3.2 旅游资源区际比较 279

9.4 旅游资源潜力与开发方向 281

9.4.1 旅游资源潜力 281

9.4.2 旅游资源开发方向 290

第10章 潜在的新型能源 294

10.1 风能 294

10.1.1 江苏省风能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297

10.1.2 江苏省风能资源分区 299

10.1.3 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300

10.1.4 沿海地区风能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前景 303

10.2 潮汐能资源 306

10.2.1 潮汐能的利用形式 306

10.2.2 潮汐能的分布特征 307

10.2.3 潮汐能的开发利用前景 308

10.3 波浪能资源 311

10.3.1 波浪能的特性与分布 311

10.3.2 波浪能的利用特点 312

10.3.3 波浪能的开发利用前景 313

10.4 生物能源 314

10.4.1 滩涂生物能源的利用形式 314

10.4.2 滩涂生物能源的开发前景 315

10.5 太阳能 316

10.5.1 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特征 316

10.5.2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317

第11章 潜在的土地资源 320

11.1 江苏几千年来的成陆过程与滩涂的淤涨速率 320

11.1.1 历史时期海岸线变迁 320

11.1.2 现代海岸线变化及围垦成陆速率 322

11.2 江苏海岸滩涂和近岸浅滩面积及其变化分析 325

11.2.1 研究方法 325

11.2.2 江苏省海岸滩涂及近岸浅滩动态变化 326

11.3 江苏省海岸滩涂未来50年新增淤涨或围垦成陆面积预测 327

11.3.1 根据历史时期岸线淤进和成陆速率进行预测 327

11.3.2 根据现代海岸滩涂围垦成陆速率进行预测 328

11.3.3 根据泥沙供应量的变化推算 329

11.3.4 根据其他的估算结果推算 329

11.3.5 未来50年新增滩涂或者新增土地面积的预测方案 329

第3篇 江苏省海岸滩涂的可持续利用 333

第12章 沿海地区发展对海岸滩涂的潜在需求 333

12.1 潜在用海需求的调查方法 333

12.2 潜在用海需求状况 334

12.2.1 江苏省用海需求的基本情况 334

12.2.2 连云港市用海需求状况 335

12.2.3 盐城市用海需求状况 337

12.2.4 南通市用海需求状况 338

12.3 用海需求合理性分析 340

第13章 海岸滩涂开发对周围海域使用潜力的影响 342

13.1 围填海对邻近海域使用潜力的影响 343

13.1.1 如东西太阳沙人工岛工程 343

13.1.2 东台近岸高涂匡围工程 344

13.2 其他海岸工程对邻近海域使用潜力的影响 347

13.2.1 连云港西大堤工程 347

13.2.2 大丰港引堤工程 350

13.2.3 废黄河三角洲海岸防护工程 353

13.3 各类用海之间的相互影响 355

第14章 滩涂围垦规模适宜性评价 361

14.1 围垦对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362

14.1.1 围垦对动力泥沙环境的影响 362

14.1.2 围垦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363

14.1.3 围垦对资源综合开发的影响 370

14.1.4 围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71

14.2 围垦规模适宜性评价模型 372

14.2.1 评价模型理论基础 372

14.2.2 围垦规模适宜性评价模型 378

14.3 如东近岸浅滩适宜围垦规模研究 382

14.3.1 研究区域概况 383

14.3.2 围垦方案的初步筛选 384

14.3.3 围垦规模适宜性评价 388

第15章 海岸滩涂农业发展模式与策略 397

15.1 发展滩涂农业的战略意义 397

15.1.1 国家能源与粮食安全的需求 397

15.1.2 发展新型现代海洋农业是江苏省的战略选择 398

15.1.3 发展滩涂农业有助于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398

15.2 国际海岸滩涂农业发展模式 398

15.3 江苏海岸滩涂农业的发展状况 401

15.3.1 以滨海盐土高效利用与快速改良为特征的沿海现代滩涂农业 401

15.3.2 海涂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清洁生产实践 409

15.4 江苏省滩涂农业发展的目标 419

15.4.1 江苏海涂盐土高效植物新品种选育 420

15.4.2 耐盐高效植物海涂规模化种植与栽培技术体系集成 421

15.4.3 高效植物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关键设备配制 421

15.4.4 浅海滩涂开发信息管理技术 421

15.4.5 构建海涂资源高效、安全、循环农业利用技术体系 422

15.5 未来江苏海岸滩涂农业发展策略 422

15.5.1 保护滩涂野生耐盐植物种质资源 422

15.5.2 开发更多耐盐高效植物优良品种 422

15.5.3 构建环境友好型滩涂农业生产体系 423

15.5.4 促进耐盐植物生物质加工利用产业化 423

15.5.5 重视盐土农业的基础建设 423

15.6 江苏省海岸滩涂农业发展模式 424

15.6.1 建立海涂农渔复合的生产模式 424

15.6.2 江苏省海涂数字化农业生产模式的建立 424

15.6.3 建立海涂农业特色产业群 424

第16章 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盐城自然保护区建设模式 429

16.1 保护区的功能定位及动物的生境类型需求 429

16.1.1 地理位置与功能定位 429

16.1.2 盐城湿地的动物分布 430

16.1.3 保护动物的生境类型需求 433

16.2 基于物种保护的保护区生境面积需求 436

16.2.1 目标物种的选择 437

16.2.2 盐城保护区越冬丹顶鹤数量的年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438

16.2.3 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承担丹顶鹤保护的数量与面积需求 440

16.3 保护与发展矛盾的原因与其协调的可行性分析 441

16.3.1 保护与发展矛盾的原因 441

16.3.2 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可行性分析 443

16.4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 445

16.4.1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445

16.4.2 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盐城自然保护区建设模式 446

16.4.3 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451

第17章 海岸滩涂管理技术与体系 455

17.1 海籍与海籍管理 455

17.1.1 海籍管理现状 455

17.1.2 海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56

17.2 海籍测量 457

17.2.1 海籍测量基准和投影 457

17.2.2 海籍测量技术 458

17.2.3 海籍测量的实施 462

17.2.4 海籍测量数据处理 462

17.3 海籍调查 470

17.3.1 海籍调查概述 470

17.3.2 海籍数据分类 471

17.3.3 海籍权属调查 473

17.4 海籍地理信息系统 474

17.4.1 开发平台 475

17.4.2 功能设计 475

17.4.3 数据库结构 477

17.4.4 海籍数据空间分析子系统 479

17.4.5 海籍数据管理子系统 485

17.4.6 海域使用现状调查表自动填写子系统 490

17.5 海域使用管理三级体系建设 500

17.5.1 总体框架 500

17.5.2 功能结构 501

17.5.3 系统体系结构 502

第18章 海岸滩涂开发与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 504

18.1 滩涂开发的方式 504

18.1.1 盐业 504

18.1.2 以粮棉为主的种植业 505

18.1.3 水产养殖 506

18.1.4 滨海滩涂旅游 507

18.1.5 港口开发 509

18.1.6 风能开发 511

18.1.7 滩涂工业和城镇建设 512

18.2 滩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513

18.2.1 滩涂可持续发展理论 513

18.2.2 滩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方法 514

18.2.3 滩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 515

18.2.4 滩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517

18.2.5 滩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518

18.3 滩涂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 523

18.3.1 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523

18.3.2 区域经济的发展支撑沿海滩涂资源开发 530

18.4 滩涂开发利用与区域城镇化 532

18.4.1 主要沿海城市的城镇化 533

18.4.2 主要沿海县(市)的城镇化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