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邓小平理论是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1
一 一脉相承的发展 4
二 与时俱进的创新 6
三 统一的科学体系 10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 17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 17
二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24
三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45
四 邓小平理论的风格、魅力和历史地位 56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8
一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68
二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所包含的战略思路和基本理论构架 81
三 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形态 95
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从世界观到思想路线 117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17
二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丰富和深化 134
三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要地位和基础性意义 156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论 167
一 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描述到本质揭示 167
二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解和阐释 179
三 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性及“本质论”的指导意义 201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209
一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划分: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探索 209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根据和实质 222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 229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向后看与向前看 232
第六章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 245
一 规定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根据 245
二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国情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257
三 以党的基本路线来规范和保障“根本任务”的实现 266
四 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286
第七章 社会主义体制改革论 292
一 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和理论依据 292
二 社会主义体制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05
三 社会主义体制改革是一场伟大试验和实践探索 316
四 体制改革的性质、方向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27
第八章 社会主义对外开放论 344
一 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344
二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到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 349
三 倡导多种开放形式,推动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与合作 357
四 在对外开放中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 365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374
一 伟大的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和理论探索 374
二 作为“方法”和“手段”的市场经济在两种社会制度下的共性与个性 395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问题 407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二重性分析 420
第十章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论 428
一 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到邓小平民主和法治论 428
二 民主法治要制度化:“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449
三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卫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473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 482
一 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背景和理论依据 482
二 “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90
三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新人 514
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52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论 532
一 “小康社会”论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532
二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经阶段的“小康社会” 549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572
第十三章 为完成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581
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581
二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596
三 港澳和平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603
四 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指导和争取祖国和平统一 609
第十四章 关于当代的主题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15
一 认准世界历史总趋势,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615
二 纵论“东西南北”关系,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战略问题 621
三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国际和平环境 634
第十五章 关于坚持和加强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领导论 645
一 坚持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645
二 坚持和改进共产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676
三 坚持“四化”方针,抓好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 693
四 抓好党风建设,反腐倡廉、从严治党 706
结语 邓小平理论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道路不断发展和前进 725
后记 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