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现代化·文化批判·精神重建 1
一、缘起:实践呼唤与理论自觉 1
二、清理:走向精神的深处 4
三、推进:以哲学的方式关注人的精神世界 14
第一章 中国问题: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21
第一节 历史境遇: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历时态追踪 21
一、文化认同危机 22
二、启蒙相对缺失 23
三、多元思潮冲击 24
第二节 现实困境: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共时态透视 25
一、社会转型与时空压缩 26
二、工具理性与意识形态 28
三、消费逻辑与大众文化 29
四、物化生存与精神懈怠 30
五、后现代性与虚无侵袭 31
第三节 发展需要:时代要求与主体需求交汇处的精神守望 33
第二章 理论范式: “一体六维”的内在精神结构——结构分析论 38
第一节 欲求世界:满足逻辑与苦乐原理 40
第二节 情感世界:愉悦逻辑与爱憎原理 43
第三节 认知世界:科学逻辑与真假原理 46
第四节 评价世界:规范逻辑与应实原理 49
第五节 伦理世界:德性逻辑与善恶原理 53
第六节 超验世界:究极逻辑与有无原理 56
第三章 理性的沉思与智慧的向往:追问安心立命之本——结构应用论 62
第一节 前现代的心灵生活开拓 63
一、亚里士多德—最高的幸福—认知世界 63
二、庄子—逍遥的情怀—情感世界 65
三、奥古斯丁—拯救的理路—超验世界 66
四、王阳明—吾心的良知—伦理世界 67
第二节 现代性的精神危机破解 69
一、康德—道德律令—伦理世界 69
二、尼采—权力意志—欲求世界 71
三、海德格尔—诗性之思—情感世界 73
四、冯友兰—境界觉解—评价世界与超验世界 76
第三节 后现代的人生意义追求 78
一、马尔库塞—文明的压抑与爱欲解放—欲求世界 78
二、弗洛姆—幻想的破灭与人格转型—评价世界 80
三、吉登斯—主体的迷失与自我认同—认知世界与评价世界 82
第四章 道路之思:通达世俗化时代的精神家园——结构辩证论 84
第一节 逻辑起点:“非结构性路径”批判 84
一、思维方式差异性路径 85
二、价值取向多元化路径 91
第二节 现代性的精神重构:顶层设计与“双向重构” 96
一、寻求意义:顶层设计的“拱顶石” 97
二、精神生活的受动性:他者导向与外向重构 100
三、精神生活的独立性:自我导向与内向重构 104
第三节 “结构归位”:当代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重构图景 111
第五章 实践范式:当代中国人精神现代化的依赖条件 118
第一节 主题选择与主体定位 118
第二节 制度结构与规范体系 121
第三节 现代传媒与价值符号 123
第四节 生活世界与生存方式 124
结语 唤起与期待:现代性的终极谋划? 127
参考文献 130
后记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