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人权与法治研究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习根主编;陈焱光,廖奕执行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7136908
  • 页数:430 页
图书介绍: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法治比人治具有相当的可靠性、稳定性,更加的文明。法治也是现代文明国家的标志。本书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为主题,分别从法治的内容、要素、与执政的关系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并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第一部分 法治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探寻 3

第一篇 论法治中国的科学含义 3

一、法治中国的主体维度 4

二、法治中国的客体维度 8

三、法治中国的时空维度 13

第二篇 多元逻辑方法论视野下的“法治” 18

一、语义逻辑方法论 18

二、二元辩证逻辑方法论 19

三、量化逻辑方法论 22

四、比较思维逻辑方法论 23

第三篇 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必然性 26

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方略的提出过程 26

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7

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必然性分析 30

四、结语 33

第四篇 法治评估的实践反思与理论建构 34

一、引言 34

二、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形成基础 35

三、中国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形成与实践 38

四、中国法治评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40

五、中国本土法治评估模式的反思与探索 45

第五篇 法治一体化建设的评价体系与量化指数研究 49

一、法治的缘起与发展 49

二、现状与评析:现行法治评价体系与量化指数 51

三、展望与重构:建立中国特色法治指数 52

四、反思与再批判:法治量化评价体系的利弊之辩 53

第六篇 地方“法治指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56

一、地方法治建设的研究现状 58

二、地方法治建设中的法治的法理的逻辑 62

三、“法治指数”的实践性探索及其经验借鉴 67

第七篇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中的卢梭镜像 70

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概说 70

二、卢梭基本理论分析 73

三、卢梭的法治思想观对于法治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支持 75

四、法治一体化语境下卢梭理论的缺陷 76

第八篇 转型期中国法治建设的现实基础与理论诉求研究 78

一、引言 78

二、转型期中国法治建设的现实基础 78

三、转型期中国法治建设的理论诉求 81

四、结语 83

第二部分 法治国家建设 87

第九篇 “善政”法治的基本原则 87

一、善政与法治 87

二、通往善政的法治原则 88

三、善政:法治的理想 94

第十篇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动力来源分析 96

一、人的主体需求是原动力 96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根本动力 97

三、理论引导和权力推动 98

第十一篇 试论法律与政治之间的构成性联系 101

一、法律和政治的同源构成 102

二、法律和政治的内在构成 104

三、法律和政治的合法性构成 105

四、对当代中国法律与政治之启示 107

第十二篇 形式法治下的法律数字理性 110

一、形式法治及其中国语境 110

二、法律数字理性 113

三、法律数字理性与形式法治的契合 118

四、结语 120

第十三篇 “法治中国”的法理解读 122

一、“法治中国”的基本内涵 122

二、“法治中国”的价值属性 128

三、“法治中国”的现实意义 134

四、结束语 138

第十四篇 法治中国梦实现的必然路径之探寻 139

一、问题的提出 139

二、社会公众法律信仰的社会价值 139

三、我国社会公众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 140

四、法律信仰的培育 143

五、结语 146

第十五篇 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探究我国法治一体化建设 147

一、公共舆论的历史进程 147

二、公共舆论的法治意义 148

三、我国网络公共舆论发展特点 150

四、网络公共舆论与我国法治一体化建设的互动 152

第十六篇 论法治一体化视野下对检察机关程序性权力的制约 156

一、检察机关滥用权力 157

二、程序性违法的成因:公诉职能与诉讼监督职能的矛盾 157

三、检察机关程序性违法的后果 159

四、检察机关权力制约机制的实现目标与路径 160

第十七篇 武汉市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成就、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164

一、武汉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出台的背景 164

二、武汉市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取得的成就 165

三、武汉市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存在的问题 166

四、完善武汉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应采取的对策 167

第十八篇 环境法治研究 170

一、何为环境法益 170

二、环境权利泛化困境下的环境法 172

三、环境法的独立性 174

四、环境法的目标 176

五、结语 179

第十九篇 新经济时代的地方法治环境研究 180

一、新经济时代的法律解读 180

二、对新经济时代地方法治环境的反思 183

三、优化地方法治环境,积极应对新经济时代挑战 185

第三部分 法治政府建设 191

第二十篇 法治一体化背景中的法治政府 191

一、法治政府的应然表达 191

二、法律至上 192

三、政府受法律控制 193

四、控权护权统一,保障公民权利 194

五、行政救济和司法审查 195

第二十一篇 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97

一、法治政府概念概述 197

二、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199

三、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相关对策 203

四、结语 207

第二十二篇 论以法治思维推进政府职能 209

第二十三篇 法治政府建设中“旋转门”腐败与法律矫治 216

一、法治政府建设中“旋转门”现象的现状分析 216

二、法治政府建设中“旋转门”腐败产生的原因 219

三、法治政府建设中“旋转门”腐败的法律矫治措施 221

第二十四篇 论加强政府网站功能的制度保障 223

一、政府网站的基本功能及其制度保障的意义 224

二、政府网站功能相关制度的现实考察 226

三、政府网站功能制度保障的加强 228

第二十五篇 行政法治的前提:公民社会的崛起 230

一、对中国行政法治的现状描述及反思 230

二、公民社会的概念 231

三、西方行政法治建设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232

四、公民社会对于行政法治的意义 234

五、如何培育中国的公民社会 234

六、结语 236

第二十六篇 论美国公民对警察执法活动的监督与制约 237

一、美国重视公民监督警察执法活动的成因分析 237

二、美国公民监督警察执法行为的方式 238

三、对我国的启示 240

第四部分 法治社会建设 247

第二十七篇 论社会管理的法治意义 247

一、网格化管理概述 248

二、网格化管理的法治意义 249

三、网格化管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53

四、结语 256

第二十八篇 何为法治社会 257

一、何为法治社会 257

二、为何要建设法治社会 260

三、建设法治社会与建设法治国家 263

第二十九篇 刍议法治一体化建设之实践路径 265

一、引言 265

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者的关系探析 265

三、公权与私权的应然关系 267

四、我国公权和私权的实然关系 269

五、法治一体化建设的治本之策 271

六、结语 272

第三十篇 世道人心与中国法治社会的建构 273

一、人心与法治 273

二、世道人心与法治社会的双向互动 275

三、中国法治社会建构的理想图景 278

第三十一篇 法治的集与分 280

一、浅谈法治整体性与局部性 281

二、“法治中国”下的法治被赋予的新意义 283

三、法治社会中法治的分与合 285

四、结语 286

第三十二篇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法治社会构建 287

一、风险社会概念 287

二、案例研究 288

三、风险社会下的法治构建 289

四、结语 294

第三十三篇 从法与社会看法治社会与群众路线 295

一、法与社会的学说 295

二、法治社会贯彻群众路线的基础 297

三、法治社会建设与坚持深入贯彻群众路线 301

第三十四篇 通过阶层的法律治理 309

一、引言 309

二、中国语境下“法治社会”与“阶层”之辨 309

三、法治社会的现状 311

四、阶层社会的初步成型 313

五、合理的阶层社会结构:法治理想与精神的持续追求 316

六、小结 318

第三十五篇 法治模式下的基层村域治理 320

一、法治模式语境下的基层治理 320

二、背离宪制精神的南街模式 321

三、历史维度的解读:南街模式的存在逻辑 324

四、富有希望的民主试验田:南街模式转型 328

五、余论:法治中国的实现 331

第三十六篇 司法和舆论的出牌逻辑 332

第三十七篇 法律信仰论批判 340

一、法律信仰论缘何在我国能够引起巨大反响 341

二、伯尔曼《法律与宗教》语境下的法律信仰的内涵 342

三、我国学者在法律信仰论这一命题中所存在的悖论 344

四、法律信仰论是一个被错误引进的与我国实际不相符合的理念 345

五、走出依附西方学者的思维定式,结合实际重新审视我国对待法律的态度 347

第三十八篇 法治社会建设中法律作用的限度及道德要素的补充 349

一、小悦悦事件回顾与后续社会效应评析 349

二、法治社会建设法律的作用有限度 351

三、我国社会在提倡法治过程中对道德问题的关注不足 352

四、道德要素对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353

五、结语 354

第五部分 法治一体化下的司法与人权保障 357

第三十九篇 法治一体化建设与法官职业素养的提升 357

一、法治一体化对司法公正和法官职业素养的新期待 357

二、司法公正与法官职业素养的历史透视 359

三、法官优良的职业素养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361

四、法官的职业素质与司法公正相关性的内在逻辑 363

第四十篇 从案例论行政诉讼裁判品质提升的法理路径 368

一、“武汉市民状告车管所案”之案情简介 368

二、本案的法律争点 368

三、行政诉讼即法律适用 369

四、厘清法律适用之法理基础,提升裁判品质 370

五、结论 371

第四十一篇 论住房权的可审判性 373

一、住房权的概念和要素 373

二、可审判性的概念 375

三、住房权可审判性的理论前提 375

四、消极性质的住房权的可审判性 376

五、积极性质的住房权的可审判性 377

第四十二篇 事实与逻辑 379

一、绪论 379

二、保障独立司法,实现法治一体化 380

三、独立司法与法治一体化建设的价值逻辑冲突 381

四、独立司法真正的改革路径:法治一体化 383

五、结语 385

第四十三篇 政治中的司法 386

一、多中心的司法:行政诉讼的实际功能 387

二、嵌入性司法:行政诉讼的权力背景 388

三、选择性司法:行政诉讼的运作机制 389

四、独立司法:行政诉讼的出路 390

五、结语 392

第四十四篇 法治国家视野下的公安刑事执法冤假错案的成因及防控对策研究 393

一、引言 393

二、刑事冤假错案发生的主要原因 393

三、防控刑事执法冤假错案途径 398

四、结语 401

第四十五篇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与人权保障 402

一、法治国家与人权保障 403

二、法治政府与人权保障 404

三、法治社会与人权保障 405

四、结语 406

第四十六篇 法治国家与基本权利保障 407

一、问题的提出 407

二、群体性事件应对中权利保护的缺失 408

三、群体性事件中的法治国家与基本权利 409

四、群体性事件中的权利保障 410

五、结语 414

第四十七篇 人权、人性尊严与法治 415

一、探讨:人权与人性尊严的关系 416

二、批判省察:人权与法治的关系 418

三、耦合:法治社会治理 420

四、结语 421

第四十八篇 法治一体化建设时局下的中国司法改革出路 423

一、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一体化建设与司法改革的关系 423

二、社会转型下的中国司法改革困境 425

三、冲出困境,继续深化中国司法改革 428

四、结论 429

后记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