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4
第一篇 建置环境 18
第一章 县境和行政区划 18
第一节 建置沿革 18
第二节 行政区划 19
第二章 自然地理 20
第一节 地理位置 20
第二节 自然环境 20
第二篇 气候 22
第三章 气候特征 22
第一节 气候特点 23
第二节 四季气候 23
第四章 气候要素 25
第一节 气压 25
第二节 气温 26
第三节 湿度 27
第四节 风 28
第五节 降水 30
第六节 地温 34
第七节 蒸发 34
第八节 日照 35
第九节 历年气象要素之最 37
第三篇 气象灾害 41
第五章 暴雨洪涝、干旱 41
第一节 暴雨洪涝 41
第二节 干旱 42
第六章 大风、雷电、冰雹 45
第一节 雷电灾害 45
第二节 大风 45
第三节 冰雹 46
第七章 低温寒害 47
第一节 低温霜(冰)冻 47
第二节 低温阴雨 47
第三节 寒露风 48
第八章 高温、雾 49
第一节 高温 49
第二节 雾 49
第四篇 气象事业 50
第九章 组织沿革 50
第一节 台站沿革 50
第二节 体制沿革 51
第十章 机构设置 53
第一节 内设(直属)机构与职能 53
第二节 内设(直属)机构负责人 54
第十一章 党、群组织 55
第一节 党、团组织 55
第二节 气象学会 55
第十二章 气象业务 57
第一节 地面气象观测 57
第二节 气象通信 58
第三节 气象资料 58
第四节 农业气象 58
第五节 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网 59
第六节 天气分析及预报 59
第十三章 气象服务 61
第一节 公众气象服务与决策气象服务 61
第二节 专项气象服务 61
第三节 重大气象服务事例 62
第十四章 防雷减灾 67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职能 67
第二节 防雷综合管理 68
第三节 防雷安全检测 70
第十五章 气象社会管理 73
第一节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73
第二节 预警信息发布管理 74
第三节 防雷减灾管理 74
第十六章 人才队伍与科研 75
第一节 人才队伍 75
第二节 在职教育 75
第三节 气象科研 76
第四节 气象科普 77
第十七章 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 78
第一节 基础设施建设 78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 78
附录 80
一、荣誉录 80
二、人物录 82
三、气象灾害年表 83
四、天气谚语 99
编后记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