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终结“冷战”思维的新学科 1
第一辑 观察与思考 3
思想者的“孤独”?——关于陈映真的文学和思想与战后东亚诸问题的内在关联 3
时间与叙述——观察“殖民地”文学的一种方法? 27
“一”与“多”的辩证:江文也的诗艺与生命伦理 46
光复初期公共领域的建立与文学的位置:1945—1949 68
“杨逵问题”:殖民地意识及其起源 98
细读的烦恼——从《家变》评论看海峡两岸台湾小说之研究 114
两种现代性?——冷战初期两岸小说初论 131
从边缘返回中心——关于华文文学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 146
族群、文化身份与华人文学——以台湾香港澳门文学史的撰述为例 158
第二辑 随笔 183
是莱谟斯,还是罗谟鲁斯?——从海峡两岸“走近鲁迅”的不同方式谈起 183
历史清理与人性反省:陈映真近作的价值——从《归乡》、《夜雾》到《忠孝公园》 195
谪仙白先勇及其意义 201
闻弦歌而知雅意——从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开始的文艺复兴 212
痛失燿德 222
第三辑 序跋与书评 229
“走出国境内的异国”——《台湾的忧郁》人间版自序 229
隐地的时间——序《草的天堂》 246
“狐狸”文论——序龚鹏程《文学散步》 260
毋忘香港——读刘登翰主编《香港文学史》 270
附录疗伤与救赎——黎湘萍教授谈台湾文学研究 278
黎湘萍学术年表 291
后记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