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1
第一编 国民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10月—1957年12月) 2
第一章 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2
第一节 恢复时期的农村形势 2
第二节 第一次农代会与新的农业政策 7
第三节 恢复农业经济的措施和成就 10
第二章 畜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15
第一节 稳定牧区社会秩序 15
第二节 发展牧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 17
第三节 牧区畜牧业的高速发展 23
第四节 过渡时期的国营牧场畜牧业 25
第三章 农业合作化 27
第一节 变工组与互助组 27
第二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试办和发展 29
第三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整顿 34
第四节 柴达木地区农业合作化的特点 40
第四章 畜牧业合作化 43
第一节 团结互助与变工互助组 44
第二节 初级牧业生产合作社的试办过程 47
第三节 初级牧业生产合作社的内部制度 50
第四节 一个典型牧业生产合作社的经验 54
第五节 兴办公私合营牧场 57
第六节 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几点做法 61
第五章 国营农场的崛起 64
第一节 国营劳改农场 65
第二节 青年集体农庄 70
第三节 农田灌区建设 76
第四节 国营农场对柴达木农业的影响 80
第六章 农业科研与技术措施 82
第一节 开荒造田改良土壤 83
第二节 改进耕作制度 93
第三节 推广积肥与施肥技术 99
第四节 改善农田灌溉技术 104
第五节 加强农作物保护 107
第二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8年1月—1966年4月) 111
第七章 “大跃进”运动中的柴达木农牧业 111
第一节 农牧区“大跃进”的起因 112
第二节 农业“大跃进” 121
第三节 畜牧业“大跃进” 135
第四节 农牧业“大跃进”的后果和教训 144
第八章 人民公社化运动 155
第一节 大办人民公社 155
第二节 人民公社的类型及其特征 158
第三节 人民公社的“共产风” 162
第四节 人民公社的初步整顿与偏差 167
第九章 农牧业经济的调整与恢复 174
第一节 整风整社 174
第二节 国营农牧场的精简 185
第三节 两次重要会议与农牧业生产方针及其发展规划的调整 189
第四节 恢复和发展农牧业生产 193
第十章 农牧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5
第一节 社教运动的基本过程 195
第二节 社教运动的主要内容 198
第三节 社教运动的结果 204
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207
第十一章 农牧业学大寨 207
第一节 农牧业学大寨与“左”倾错误的冲击 208
第二节 “九大”以后的农牧业学大寨 214
第三节 柴达木农牧业学大寨的得失 224
第十二章 “文革”中的“左”倾政策与农牧业经济 228
第一节 农牧区“左”倾政策的泛滥 229
第二节 “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与加强农牧业工作 233
第三节 “基本路线”教育运动与农牧区极“左”思潮的反复 239
第四编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1976年10月—1999年9月) 244
第十三章 粉碎“四人帮”后的柴达木农牧业经济 244
第一节 农牧业生产在徘徊中恢复 244
第二节 农牧区的拨乱反正与经济调整 250
第十四章 改革农牧业经济管理体制 255
第一节 实行各种形式的农牧业生产责任制 255
第二节 推行“包干到户”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家庭承包经营 269
第三节 国营农牧场的经营体制改革 291
第十五章 农牧业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301
第一节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301
第二节 农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313
第三节 专业户的兴起与商品生产的发展 321
第四节 乡镇企业与农牧业生产 329
第十六章 农牧业基本建设与生产开发 337
第一节 概 述 337
第二节 主要调蓄水库工程 342
第三节 WFP中国3557项目 350
第四节 农业综合开发 357
第五节 牧区畜牧业示范工程 361
第十七章 依靠科技发展农牧业 372
第一节 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 372
第二节 畜牧兽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77
第三节 农牧业机械化 392
结束语 395
附录 419
柴达木地区行政建置沿革大事记(1949—1999年) 419
柴达木地区农牧业气象灾害记事(1950—1999年) 428
海西地区家畜重大疫情流行记事(1950—1999年) 440
海西地区历年农业产值统计 453
柴达木地区粮油生产统计(综合) 454
柴达木地区粮油生产统计(国营农场) 456
柴达木地区粮油生产统计(农村) 458
海西州历年各类牲畜存栏数及其增减统计 460
主要参考书目 462
后记 466
作者简介 469
英文目录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