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研究缘由与意义 1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2
(一)国外目前对马勒及其作品的研究情况、水平及发展趋势综述 2
(二)国内目前对马勒及其作品的研究情况、水平及发展趋势综述 5
三、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7
四、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7
第一章 “世纪末”文化场域中的马勒及其三首中期交响曲 9
第一节 艰难的处境:作为晚期浪漫派作曲家的马勒 9
第二节 社会一文化时空:世纪末的维也纳 14
一、“世纪末”:文化论域中的关键词 16
二、维也纳1900 18
(一)哲学·美术·文学 19
(二)音乐:从晚期浪漫乐派到现代主义 23
第三节 整体视域下的马勒三首中期交响曲 26
第二章 对立与抗争:《第五交响曲》 33
第一节 交响曲中的“无词歌” 34
一、作为主题或旋律片段的“无词歌” 35
二、作为乐章的“无词歌” 42
第二节 立意与实现:作品的细节处理 48
一、Trio:作为整部作品的纽带 49
二、对众赞歌式片段的处理:“胜利最终实现” 57
第三节 “连续的片段性” 67
小结 77
第三章 宿命的阴霾:《第六交响曲》 78
第一节 悲剧意识与主题构建 80
第二节 琶音动机:从遮蔽到凸显 98
第三节 矛盾的集合与载体 114
小结 123
第四章 “夜”中的心灵呈现:《第七交响曲》 125
第一节 “夜” 129
第二节 “夜”中的世界:痛楚与渴望 131
一、内心痛楚的展现 131
(一)“Klagend”(悲伤的) 131
(二)朦胧性 136
(三)虚幻的美景 138
二、美好的渴望 140
第三节 “夜”中蕴含的无限追寻:心灵寄托 142
一、动力性的旋律本体 142
二、动力性延续 150
小结 153
第五章 “世纪末”情状的显现:对马勒三首交响曲的再思考 155
第一节 颓废:“世纪末”的重要精神产物 156
一、颓废的双重意涵 157
二、碎裂:作为颓废的一种现象 158
第二节 颓废在音乐文本中的展现 160
一、情感意涵 162
(一)强烈的悲剧色彩:“吕克特交响曲” 162
(二)积极和消极的对抗:矛盾与挣扎 163
二、表征形态 168
(一)整体框架中的片段性 169
(二)细节的碎裂性 170
结论 178
参考文献 181
后记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