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1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2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3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8
第五单元 藏象学说 11
第六单元 五脏 12
第七单元 六腑 20
第八单元 奇恒之腑 24
第九单元 精、气、血、津液 26
第十单元 经络 34
第十一单元 体质 41
第十二单元 病因 43
第十三单元 发病 47
第十四单元 病机 49
第十五单元 防治原则 56
第十六单元 养生与寿夭 58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学 59
第一单元 绪论 59
第二单元 望诊 59
第三单元 望舌 72
第四单元 闻诊 82
第五单元 问诊 87
第六单元 脉诊 103
第七单元 按诊 112
第八单元 八纲辨证 115
第九单元 气血津液辨证 121
第十单元 脏腑辨证 126
第三部分 中药学 140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140
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 144
第三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144
第四单元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146
第五单元 解表药 147
第六单元 清热药 155
第七单元 泻下药 171
第八单元 祛风湿药 174
第九单元 化湿药 179
第十单元 利水渗湿药 181
第十一单元 温里药 186
第十二单元 理气药 191
第十三单元 消食药 195
第十四单元 驱虫药 197
第十五单元 止血药 198
第十六单元 活血化瘀药 204
第十七单元 化痰止咳平喘药 211
第十八单元 安神药 217
第十九单元 平肝息风药 221
第二十单元 开窍药 227
第二十一单元 补虚药 229
第二十二单元 收涩药 243
第二十三单元 攻毒杀虫止痒药 247
第四部分 方剂学 248
第一单元 总论 248
第二单元 解表剂 254
第三单元 泻下剂 263
第四单元 和解剂 266
第五单元 清热剂 271
第六单元 祛暑剂 280
第七单元 温里剂 281
第八单元 表里双解剂 285
第九单元 补益剂 286
第十单元 固涩剂 295
第十一单元 安神剂 299
第十二单元 开窍剂 302
第十三单元 理气剂 303
第十四单元 理血剂 308
第十五单元 治风剂 313
第十六单元 治燥剂 316
第十七单元 祛湿剂 319
第十八单元 祛痰剂 327
第十九单元 消食剂 331
第二十单元 驱虫剂 332
第五部分 中医内科学 334
第一单元 肺系病证 334
第二单元 心系病证 363
第三单元 脑系病证 374
第四单元 脾胃病证 394
第五单元 肝胆病证 425
第六单元 肾系病证 435
第七单元 气血津液病证 446
第八单元 肢体经络病证 475
第六部分 中医外科学 485
第一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485
第二单元 疮疡 487
第三单元 乳房疾病 490
第四单元 瘿 493
第五单元 瘤、岩 494
第六单元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496
第七单元 肛门直肠疾病 502
第八单元 泌尿男性疾病 507
第九单元 周围血管疾病 509
第十单元 其他外科疾病 511
第七部分 中医妇科学 512
第一单元 女性生殖器官 512
第二单元 女性生殖生理 512
第三单元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514
第四单元 妇科疾病的治疗 516
第五单元 月经病 517
第六单元 带下病 527
第七单元 妊娠病 528
第八单元 产后病 530
第九单元 妇科杂病 532
第十单元 计划生育 535
第八部分 中医儿科学 537
第一单元 儿科学基础 537
第二单元 儿童保健 541
第三单元 新生儿疾病 542
第四单元 肺系病证 543
第五单元 脾系病证 546
第六单元 心肝病证 548
第七单元 肾系病证 551
第八单元 传染病 552
第九单元 虫证 553
第十单元 其他疾病 554
第九部分 针灸学 556
第一单元 经络系统 556
第二单元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559
第三单元 腧穴的分类 560
第四单元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560
第五单元 特定穴 563
第六单元 腧穴的定位方法 571
第七单元 手太阴肺经、腧穴 572
第八单元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574
第九单元 足阳明胃经、腧穴 575
第十单元 足太阴脾经、腧穴 577
第十一单元 手少阴心经、腧穴 578
第十二单元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580
第十三单元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581
第十四单元 足少阴肾经、腧穴 584
第十五单元 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585
第十六单元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586
第十七单元 足少阳胆经、腧穴 587
第十八单元 足厥阴肝经、腧穴 588
第十九单元 督脉、腧穴 589
第二十单元 任脉、腧穴 590
第二十一单元 奇穴 591
第二十二单元 毫针刺法 592
第二十三单元 灸法 597
第二十四单元 拔罐法 599
第二十五单元 其他针法 599
第二十六单元 治疗总论 601
第二十七单元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603
第二十八单元 妇儿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609
第二十九单元 皮外、骨伤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613
第三十单元 五官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617
第三十一单元 急症的针灸治疗 620
第十部分 诊断学基础 622
第一单元 症状学 622
第二单元 问诊 628
第三单元 检体诊断 628
第四单元 实验室诊断 637
第五单元 心电图诊断 645
第六单元 影像诊断 647
第七单元 病历与诊断方法 651
第十一部分 内科学 652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652
第二单元 循环系统疾病 657
第三单元 消化系统疾病 661
第四单元 泌尿系统疾病 665
第五单元 血液系统疾病 666
第六单元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668
第七单元 结缔组织病 670
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疾病 671
第九单元 常见急危重症 672
第十二部分 传染病学 678
第一单元 传染病学总论 678
第二单元 病毒感染 680
第三单元 细菌感染 687
第四单元 消毒与隔离 691
第十三部分 医学伦理学 692
第一单元 概述 692
第二单元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693
第三单元 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695
第四单元 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 696
第五单元 医患关系道德 697
第六单元 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道德 698
第七单元 医学科研工作的道德 698
第八单元 医学道德的评价、教育和修养 699
第九单元 生命伦理学 699
第十四部分 卫生法规 701
第一单元 卫生法概述 701
第二单元 卫生法律责任 702
第三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703
第四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704
第五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706
第六单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707
第七单元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708
第八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709
第九单元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