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陈义初 1
宋学精神的当代意义&何俊 1
宋学精神及其当代价值&杨世利 5
宋学形成的时代际遇及意义&孙喆 13
从交游看欧阳修与宋学发展的关系——以汴京为中心&徐红 22
范仲淹与开封暨宋学的发展和传承&李丛昕 30
今天我们该怎样看待儒学?&马驰 44
试论理学的三个层面&邓庆平 51
宋代理学与三教融合论&林忠山 59
论宋明理学的核心问题意识&姚才刚 80
河南书院与北宋的理学思潮传播&郭炳洁 86
从二程形上学的区别看理学的精神结构&张新国 92
程颢哲学的工夫论&谢寒枫 100
程颢论“敬”&王小珍 106
二程对颜子工夫的“大本上理会”&胡 钢 杨建祥 115
略论二程“主敬”、“克己”修养论的现实意义&程浩华 简安然 任振华 126
从二程论非我看宋学的人性建构特点&黄佳乐 135
论二程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以二程心性说为中心&高建立 140
二程理学中的廉政思想探微&吴建设 148
“精义入神”与“穷神知化”——张载的人生理想二境界&卢有才 154
张载“和”、“合”思想探赜&孙军红 163
《西铭》义理分析及现代价值探究&金家诗 172
试论张载民本思想&赵志勋 184
安定和泰山学派兴起的标志性意义&周海春 190
兼山学派略考&孙劲松 197
上蔡儒佛会通视域下的理学建构&王蕾 207
略论王十朋的理学思想和永嘉学派的传承演变&杨国宜 217
杨万里对程颐易学诠释方法的继承与转变&姜含琪 231
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再认识&罗新元 249
朱熹理学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卢政 张晓娜 255
南宋朱熹的德刑关系&陈中龙 263
从“朱陈之辩”看南宋理学和事功之学的对立&陈国灿 273
陈淳经权思想探析&岳天雷 282
许衡对程朱理学的创造性发展&李景旺 291
明朝晚期的洛学北方后人杨东明&卢广森 297
孙奇逢对清初河南学术振兴的贡献&李金玉 306
论理学对曾国藩之影响&孙瑞 312
退溪“礼缘仁情”中的易学思想&彭彦华 317
“失败者”的历史:陈桥兵变新探&惠冬 张其凡 325
宋初开封国子监对儒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张义生 333
浅谈清廉刚正、和而不同的北宋文官官风——以王禹偁、谢绛、刘敞为例&李强 339
君臣关系与北宋前期政治——以寇准为中心的考察&赵振 348
与民“争利”与“谋利”——由王安石改革谈“延迟退休”&史海菊 357
苏轼民本思想之源头&王从仁 363
北宋通进银台司在中枢决策中的封驳权&田志光 370
宋朝恤民仁政的祖宗家法&杨宇勋 385
论儒家“仁爱”思想对宋代司法的影响&张文勇 393
宋代大辟研究——从宋代死刑执行率的角度考察&杨高凡 401
南宋时期书院的教学活动探微&赵国权 410
略论北宋学者的夷狄观&辛更儒 417
宋代复仇论探析——以《春秋》史论为中心&郑任钊 427
宋代史学与陈寅恪散论&时培磊 448
唐宋“富民”与契约制租佃关系的发展&薛政超 460
论宋代市民文化消费主体及其文化消费基础&姚思陟 471
从北宋帝王的畋猎活动看开封的环境变迁&张显运 478
北宋开封府赤畿县主簿选迁与京畿社会治理研究&祁琛云 491
南宋士子怀念汴京心态的变迁&敖堃 503
宋时三幅画卷的民生特色——汴京开封与藩都大理理脉相通的见证&叶铸 507
欧阳修题跋类文体在金石著作中的实践&耿慧玲 514
试论沈立家世与文献学贡献&杨松水 519
《北窗炙輠录》的作者、版本与价值&孙旭 527
《宋实录》河南作者群初探&谢贵安 534
论开封昭德晁氏藏书世家对中华典籍保护与传承的主要贡献&晁会元 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