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哲学思想 1
上册 1
第一章 介绍文 1
一 1
(一)常识与思辨 1
(二)语言文字卽是常识之利器 1
(三)哲学之新名词 3
(四)创造及批判时代 4
(五)哲学思想与科学思想之反比 7
(六)在文字中尤为易见 9
(七)科学及哲学之格言 11
(八)外物是众人所同者内物是观察之主观所独有者 12
(九)外界是在处间内界是在时间 13
(十)然而分别并不是一定不移者 14
(十一)语言文字或体觉皆能为会合之一点 14
(十二)以身心观研究自然 16
(十三)康德之唯心主义与此说为反措定 17
(十四)两派皆逾限 18
(十五)两法之永久价值 18
(十六)过渡于社会观念 19
(十七)新近思想之特殊趋势 20
(十八)生物学及本源之历史 21
(十九)自然物藉思想而得实在 23
(二十)实在之两方面首先为柏拉图所承认 24
(二十一)中古时代之哲学近代哲学与之分离 26
(二十二)康德与柏拉图之相通 28
二 29
(二十三)天演及名词之能力 29
(二十四)历史之社会观点 31
(二十五)推用于思想史 33
(二十六)诸多不同之点及连合之多数观念则不能弃而不顾 34
(二十七)有新观念之必要 34
(二十八)反衬亦须讨论 35
(二十九)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之对比 35
(三十)哲学史 38
(三十一)裴西耶 40
(三十二)科学及哲学之一国功业及国际功业 42
(三十三)孔德 44
(三十四)英国之经验派 45
(三十五)在法英两国之社会观点 45
(三十六)德国则无之 46
(三十七)心理的玄学的及积极的学业 47
(三十八)第十九世纪哲学思想之新特性 48
(三十九)康德所用之批判两字 50
(四十)批判及历史 51
(四十一)批判精神之生长及播散 52
(四十二)黑智尔及斯宾塞 53
(四十三)哲学所居之地位介于科学与宗教之间 54
(四十四)一元学说 54
(四十五)调停或和解知识与信仰之尝试 56
(四十六)哲学系统之二元主义 57
(四十七)本历史之规划 59
三 62
(四十八)哲学思想之特性及其目的 62
(四十九)哲学方法则无一致同意者 63
(五十)哲学是有成见的科学则是无成见的 64
(五十一)哲学家当教育家及改良家 67
(五十二)科学有多数问题哲学只有一个问题 68
(五十三)新近哲学所抛弃 68
(五十四)折回于常识 72
(五十五)科学式哲学 72
(五十六)赫尔巴特及陆宰之方针 74
(五十七)策勒 75
(五十八)冯特 76
(五十九)叔本华之潜力 77
(六十)一八四十余年间之惟物学说 80
(六十一)叔本华之悲观是偶然之事 82
(六十二)尼采之实在学说 82
(六十三)孔德之社会学 84
(六十四)学者暂不注意于哲学 85
(六十五)有复活之示意 86
(六十六)主意说 87
(六十七)新近之哲学与宗教之关系 91
第二章 批判精神之生长及其播传 95
一 95
(一)科学与哲学互易其所居之地位 95
(二)改变之原因 97
(三)近代哲学之乱杂无主 98
(四)批判精神 100
(五)批判两字之广义狭义 100
(六)广义之评论以德国为发祥之地 103
(七)施用确切方法于哲学之尝试 105
(八)其失败之理由 106
(九)自然现象与内界生活所各自归纳之单一之对比 109
(十)新近哲学失其统观 110
(十一)批判精神之潜陷效果 111
(十二)科学如何不为批判所波及 112
(十三)并未能完全幸免 113
(十四)为何科学不被推倒之理由 113
(十五)科学因能施于实用而得有特殊之力 115
(十六)况且人又不能批判自然 116
(十七)批判亦是人心之反省 117
(十八)批判之三时期 117
(十九)吾人今日仍未走出此第三时期 118
(二十)批判之有方法特色 119
(二十一)所遇之阻碍 120
(二十二)温克尔曼以批判主义改良艺术 121
(二十三)人道观念及其各方面 123
(二十四)勒新之恢复斯宾挪莎学派 126
(二十五)康德及斯宾挪莎是德国思想之两极 126
(二十六)斯宾挪莎及德国之唯心主义 129
(二十七)斯宾挪莎勒新康德与高等批判 132
二 135
(二十八)高等批判之代表 136
(二十九)格丁根与批判精神 137
(三十)批判变为教育之利器 139
(三十一)哲学批判与历史批判之分别 141
(三十二)古文训诂学之两种研究方法 144
(三十三)哈尔曼及立特士尔之批判 147
(三十四)倭尔夫有百科派目的 148
(三十五)释诂派及释物派 149
(三十六)立特士尔与利比喜之相比 156
(三十七)从古文训诂推展于他派训诂 157
(三十八)波普及格黎牧 159
(三十九)推广于历史研究 159
(四十)自从尼布尔以来历史之较为宽大之眼界 161
(四十一)兰克 162
(四十二)库耳齐乌斯 165
(四十三)蒙森 169
(四十四)蒙森之政治气味 171
(四十五)历史批判不受宗教的潜力 172
三 174
(四十六)斐希特及康德首先以批判法施于宗教 174
(四十七)士来厄马赫之宗教论说 176
(四十八)宗教原始之批判 178
(四十九)爱喜浑是阿斯特律克之继起者 178
(五十)黑智尔之潜力 181
(五十一)司特老司 181
(五十二)保尔 185
(五十三)哲学的批判及费儿巴黑 189
(五十四)以人文主义解释黑智尔 190
(五十五)另一译解 190
(五十六)惟物主义之争辨 192
(五十七)陆宰攻击未成熟之解决 194
(五十八)赫尔巴特从玄学折回于心理学 195
(五十九)费希奈尔之身心学 195
(六十)新康德学派及朗格 196
(六十一)达尔文及里曼之潜力 197
(六十二)因批判主义而发生之无所适从 199
(六十三)在德国以外之哲学思想 200
(六十四)法英两国学者不甚为德国学者所知 200
(六十五)以德国之意义而论法英两国之哲学皆不是批判的 201
(六十六)雷诺维之哲学 202
(六十七)英国之新近之批判趋势 202
(六十八)库争之折中派及常识哲学 203
(六十九)哲学变为国际的 204
(七十)以批判主义为公共遇合之点 205
第三章 灵魂 209
一 209
(一)再对比哲学思想与科学思想 209
(二)目的在乎统一 211
(三)古今之普通概念 211
(四)标示重要哲学问题之名词 212
(五)灵魂问题或称心理学 213
(六)灵魂问题 214
(七)以此为中心点之多数问题 217
(八)经验的及合理的心理学 218
(九)在第十九世纪初年合理的心理学大抵皆是德国所研究 219
(十)经验的心理学则大抵是英国学者所研究 220
(十一)法国之生理学的心理学 221
(十二)赫尔巴特 222
(十三)赫尔巴特所介绍之概念 225
(十四)确切方法 226
(十五)伯尼克 226
(十六)英国之内省心理学 228
(十七)试以科学之元素原则为心理学之基础 230
(十八)如是手续之错误 230
(十九)联想心理学 233
(二十)穆勒之心灵化学 236
(二十一)倍因 237
(二十二)英国哲学无系统 237
(二十三)苏格兰之大学教育 239
(二十四)常识哲学 242
(二十五)英国观念传入法国 245
(二十六)反动及发展 248
(二十七)特雷西及动作观念 249
(二十八)毕理安 251
(二十九)路耶阿尔那及库争 253
(三十)康德及德国唯心派之影响 253
二 255
(三十一)康德及心理学 256
(三十二)德国之知识学之发展 261
(三十三)康德之心理学计划 266
(三十四)脱离个人主义之法 266
(三十五)此举动之普通原因 267
(三十六)旧义心理学消灭 269
(三十七)个别我并入一般我中 272
(三十八)创造理想 273
(三十九)教育举动 274
(四十)政治举动 274
(四十一)折回于经验心理学 275
(四十二)佛黎斯 275
(四十三)生理学之潜力 276
(四十四)费儿巴赫论黑智尔 277
(四十五)灵魂问题 278
(四十六)国际的接触 279
三 281
(四十七)陆宰 282
(四十八)由医学方面接近哲学 282
(四十九)与尚古派之关系 283
(五十)陆宰之心理学 284
(五十一)陆宰之审慎 285
(五十二)新近心理学诸多不同之途径 286
(五十三)李播 287
(五十四)病理心理学 290
(五十五)心报及罗伯特生 293
(五十六)窝德 295
(五十七)亚文纳里 300
(五十八)哈特曼斯宾塞尔及菲叶 303
(五十九)斯宾塞尔之天演心理学 303
(六十)哈德曼及菲叶之唯心主义前例 304
(六十一)心理学上之无意识 305
(六十二)名词之改变 307
(六十三)著重于动作及情感 308
(六十四)表象之并在 308
(六十五)人类学 308
(六十六)不接连雷诺维 308
第四章 知识 313
一 313
(一)在最早时期所发现之知识问题 313
(二)在第十九世纪所发生之特色 314
(三)费希特之知识学说 314
(四)知识学说 315
(五)雷诺维之新批评派 315
(六)不能知说及实用主义 317
(七)在逻辑及心理学之预备 317
(八)通行之艺文及科学之潜力 318
(九)法国革命之结果 319
(十)后来确切科学之势力 320
(十一)斯图穆勒约翰 320
(十二)社会问题之潜力 321
(十三)法国数学之影响 322
(十四)英国思想上之反动 324
(十五)较早时期之英国思想之散开特色 329
(十六)缺乏系统的统一 331
(十七)始期搜求信典 332
(十八)第一段落止于不能知主义 335
(十九)大陆哲学家之超过二元主义之事功 336
(二十)两路之发展 337
(二十一)两路之连合 338
(二十二)大陆派思想发起于怀疑 340
(二十三)迭加儿建设之成功 341
(二十四)数学方法 342
(二十五)斯宾挪莎与来布尼兹 345
(二十六)来布尼兹之后之分途方向 350
二 351
(二十七)大陆思想以统一为目的 351
(二十八)斯宾挪莎与来布尼兹之比较 352
(二十九)来布尼兹与贝尔 353
(三十)来布尼兹思想之系统化 356
(三十一)康德新辟途径 357
(三十二)与陆克休谟及来布尼兹之关系 360
(三十三)陆克与康德 361
(三十四)康德之哲学系一中心点 365
(三十五)知识之相对 365
(三十六)可觉的及可想的 366
(三十七)属于调整的观念 367
(三十八)承受现有之科学知识之全体 370
(三十九)守旧之心理学 370
(四十)其学说乏单一 371
(四十一)以批判主义为最显著 371
(四十二)来印侯特 373
(四十三)建设主义驾乎批判主义之上 376
(四十四)费希特 379
(四十五)费希特是新世代之代表 386
(四十六)谢林 388
(四十七)缺少批评主义及确切 389
(四十八)黑智尔之目的在供给此缺点 393
(四十九)穆勒名学 396
(五十)穆勒约翰与康德有公共之基地 399
(五十一)哈密敦爵士 401
(五十二)孔德 404
(五十三)历史的科学之复活及其浚深 408
(五十四)知识学与确切科学 413
(五十五)较为正确精密 413
(五十六)能之概念 414
(五十七)达尔文与天演 416
(五十八)因果界说 420
(五十九)压倒天文观 422
(六十)代以充实或充塞 422
(六十一)科学知识之界限 425
(六十二)知识问题之有两元主义 428
(六十三)为陆宰所承认 428
(六十四)其价值说 430
(六十五)黑智尔之逻辑之新概念 432
(六十六)对此之反动 432
(六十七)陆宰与英国黑智尔派 434
(六十八)卜拉德赉及博山克 436
(六十九)陆宰与斯宾塞 438
(七十)不能知 438
(七十一)雷诺维论不接连 439
(七十二)论人格性 439
(七十三)叔本华之主意说 440
(七十四)推倒极端唯知论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