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符号表 1
第1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群桩沉降理论计算方法综述 2
1.2.1 桩基沉降理论计算方法综述 2
1.2.2 桩筏基础计算理论方法综述 9
1.2.3 混合桩型复合地基计算理论方法综述 11
1.3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12
1.4 本书主要创新点 13
1.5 本书的内容构成 15
第2章 竖向荷载下两根桩间的位移影响系数特性研究 16
2.1 引言 16
2.2 建立两根桩相互作用的Fredholm积分方程 17
2.3 桩身位移和轴力的解答 21
2.4 算例验证及两根桩间相互作用系数参数分析 23
2.4.1 算例验证 23
2.4.2 参数分析 27
2.5 本章小结 28
第3章 高承台混合桩型桩基相互作用系数解法及参数分析 29
3.1 引言 29
3.2 不同桩长的混合桩型桩基的解法 30
3.2.1 不同桩长的Fredholm积分方程的建立 30
3.2.2 桩身位移的解答 33
3.2.3 一般群桩的弹性理论解法 33
3.3 算例比较 34
3.4 混合桩型桩基工程性状参数分析 42
3.4.1 等长桩情况 42
3.4.2 不等长桩情况 47
3.5 本章小结 51
第4章 低承台混合桩型复合桩基相互作用系数解法及参数分析 52
4.1 引言 52
4.2 混合桩型复合桩基的解法 53
4.2.1 Fredholm积分方程的建立 53
4.2.2 桩顶位移和土单元位移的解答 55
4.2.3 一般群桩的弹性理论解法 56
4.3 算例验证 59
4.4 低承台混合桩型复合桩基工程性状参数分析 67
4.4.1 等长桩情况 67
4.4.2 不等长桩情况 71
4.5 本章小结 75
第5章 带垫层混合桩型复合地基相互作用系数解法及参数分析 76
5.1 引言 76
5.2 带垫层的混合桩型复合地基的解法 77
5.2.1 计算模型简介 77
5.2.2 垫层作用的模拟 78
5.2.3 一般群桩的弹性理论解法 79
5.3 算例验证 81
5.4 带垫层混合桩型复合地基工程性状参数分析 86
5.4.1 等长桩情况 86
5.4.2 不等长桩情况 94
5.5 本章小结 97
第6章 层状地基中竖向荷载下两桩位移影响系数特性研究 99
6.1 引言 99
6.2 层状地基传递矩阵方法的建立 100
6.2.1 空间轴对称问题基本解的建立 100
6.2.2 层状地基空间轴对称问题基本解的建立 102
6.3 层状地中两根桩相互作用的积分方程解法 108
6.3.1 计算模型 108
6.3.2 层状地基中的桩身位移 111
6.4 算例验证及两根桩间相互作用系数参数分析 112
6.4.1 算例验证 112
6.4.2 参数分析 116
6.5 本章小结 120
第7章 层状地基中桩基础相互作用系数解法及参数分析 121
7.1 引言 121
7.2 层状地基中长短桩桩基础的解法 122
7.2.1 非等长桩桩间相互作用系数的求解 122
7.2.2 层状地基中的桩身位移 124
7.2.3 一般群桩的弹性理论解法 125
7.3 算例验证及参数分析 126
7.3.1 算例验证 126
7.3.2 参数分析 132
7.4 本章小结 137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139
8.1 本书结论 139
8.2 进一步研究设想 140
参考文献 142
附录1 Fredholm积分方程系数的求解 157
附录2 单层地基传递矩阵各元素表达式 159